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8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395篇
口腔科学   308篇
临床医学   1217篇
内科学   622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195篇
特种医学   2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987篇
综合类   2744篇
预防医学   961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858篇
  16篇
中国医学   899篇
肿瘤学   23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223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43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5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者的VDR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水平,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比较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及不同基因型血清1,25(OH)2D3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明显(P<0.01)。糖尿病组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因型AA组及Aa组血清1,25(OH)2D3高于基因型aa组,而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低于基因型aa组,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 Apa I位点的VD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血清1,25(OH)2D3水平、空腹血糖及血压与VD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2.
1 典型病例 患者,女,24岁,因"停经36+4周,产检发现血压升高1天"于2009年11月13日7pm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孕期间断产检,基础血压95/60mmHg.近两周体重增加10.5kg,双下肢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95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先进文化理念引领医学人才培养,以优秀医学文化精神培育医学人才,以创新文化载体激活医学人才培养,是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954.
目的:评价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影响。方法:获取入组者知情同意后完成健康调查简表(SF-36),通过SF-36简表收集患者8个领域信息,评价乙肝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生命质量。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个项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1年后,8个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多个纬度均受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55.
2008年1至7月,我们对52例中段或下段食管癌病人采用食管胃颈部半机械侧侧吻合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食管癌术后食管胃颈部吻合狭窄问题,并显著降低了食管反流,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6.
病人男,40岁.反复进食吞咽困难2年,曾有数次呕吐后发现口腔根部有可被手指触及异物.术前超声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下巨大新生物.2009年1月术中探及食管内肿块,配合术中胃镜定位蒂位于食管入口咽侧壁处.于食管上段纵行切开食管全层,取出4cm×4cm×15cm及3.5cm×3.5 cm ×5.0 cm肿块2个(图1),缝扎蒂部.术后胃肠降压10d,顺利恢复,吞咽困难完全缓解出院.病理报告(食管)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图2).  相似文献   
957.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椎间盘退变修复过程中营养效应与类髓核分化效应的变化.方法 用针吸髓核法建立兔的椎间盘退变模型,采取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MSCs,并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腺病毒转染使之携带有GFP,在造成退变模型2周后以5×106个细胞/ml的浓度植入手术节段的椎间盘内.1、2、4、8周末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MSCs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Ⅱ型胶原等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表达及定量分析.结果 MSCs表达的TGF-β1、IGF-1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分别为(22.68±6.83)%、(35.67±6.56)%,之后开始降低;HIF-1α、Ⅱ型胶原在8周中均呈上升趋势,8周最高,分别为(55.35±14.06)%、(37.23±9.53)%,2~4周过程中上升最明显.结论 早期(2周时)MSCs以发挥营养效应为主,后期(4周后)以发挥类髓核分化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958.
目的 探讨缝合双侧指神经背侧支的改良邻指皮瓣移位重建指腹感觉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5月,对33例指腹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缝合双侧指神经背侧支的改良.邻指皮瓣进行转移修复.结果 术后33例皮瓣全部存活,经3~9个月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两点分辨觉为5~7 mm,平均6.3 mm.结论 该术式不损伤手指的主要神经和动脉,皮瓣感觉恢复良好,是重建指腹感觉的一种可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59.
目的 随访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的功能,探讨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指趾骨固定及掌指关节重建术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行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16例的疗效进行评定.A组指趾骨固定方法:克氏针贯穿固定移植趾骨与近节指骨6例,术后4-6周后拔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B组关节囊重建方法:克氏针贯穿固定移植趾骨与第一掌骨10例,术后3周拔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30个月.结果 A组术后移植指肌腱粘连均不能屈指,占100%;B组中术后移植指肌腱粘连屈指不能4例,占40%.经再次行肌腱松解术后,再造拇指屈曲功能明显改善:A组4例,有效率66.7%;B组3例,有效率75.0%;总有效率81.3%.结论 针对拇指Ⅱ类A区与B区之间缺损去除近节基底和Ⅱ类B区缺损,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掌指关节囊重建术有利于术后早期锻炼,疗效优于指趾固定术.  相似文献   
96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以预防瓣膜血栓形成.在抗凝下行急诊手术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危险性,影响患者的预后.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收治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腹症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