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目前,乳腺癌外科治疗追求更保守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保乳治疗的规范化有待于进一步推广。保乳术后复发及放疗是影响病人与外科医师选择保乳术式意愿的主要核心问题。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其具体操作技术和活检后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仍缺乏一定的共识。应从美学和肿瘤治疗两个角度考虑乳房重建术,为没有机会保乳的女性提供重塑乳房的可能。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与外科的交叉应用逐渐趋于多元化,尤其在乳腺微创活检与病灶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乳腺癌分子分型已成为当下决定乳腺癌固有特性和治疗策略的重要系统,尤其在新辅助治疗策略的制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正向调强技术进行单纯乳房照射时各站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37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技术照射乳房,在定位CT图像上勾画患侧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靶区,并勾画腋静脉,在三维放疗计划软件上逐站分析其所接受的剂量。配对t检验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的因素。结果 在全乳PTV处方剂量50 Gy分25次情况下,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被95%处方剂量所包括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34.7%、6.1%、0.4%和39.6%,Dmean分别为30.8、15.7、5.0 Gy和28.8 Gy;腋静脉以下和以上淋巴结区域被95%处方剂量包括的体积比为45.6%和0.7%,Dmean为38.2 Gy和6.7 Gy。乳房照射野的上界距离肱骨头的距离是影响腋静脉以下淋巴结区域Dmean的唯一有意义因素(P=0.037)。结论 全乳正向调强野中野技术对腋静脉以下腋窝淋巴结的实际照射剂量是不可忽略的,必须在分析保乳术后腋窝淋巴结控制率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4.
CXCL12-CXCR4生物学轴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化因子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所构成的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肿瘤细胞选择性和非随意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这一特殊生物学轴的研究可能为肿瘤转移防治找到新的突破口,现就其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5.
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开始趋向年轻化,我国也不例外。而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患者在接受了乳腺癌手术后,通常会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管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肌力下降、运动后易疲劳以及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患者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恢复的时间、放化疗的功效及功能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6.
上皮钙粘着蛋白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皮钙粘着蛋白(E-cadherin)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粘附分子和信号转导分子,参与组织形态发生、胚胎发育过程.研究发现E-cadherin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有报道血清可溶性E-cadherin与恶性肿瘤临床预后有相关性,有可能成为一种肿瘤标志物,以及评估疗效和预后的新指标.现综述近年来E-cadherin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7.
背景与目的:组织蛋白酶D(Cath-D)具有促进浸润性乳腺癌增殖转移的作用,但其表达对导管原位癌肿瘤生物学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Cath-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及其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Cath-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医疗中心乳腺癌数据库中的199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由该院乳腺外科手术且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336例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的病例.结果:在全部336例患者中Cath-D的表达阳性者241例(71.70%),阴性者95例(28.3%),其中导管内癌143例,Cath-D表达阳性者99例(69.2%),阴性者44例(30.8%),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93例,Cath-D阳性表达者142例(73.6%),阴性者51例(26.4%).Cath-D阳性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10例(4.15%),Cath-D阴性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的有4例(1.66%).Cath-D的表达与PR、Her-2的表达没有相关性,与ER存在-定相关性(P=0.075),且与突变型p53显著相关(P=0.001).未复发转移的患者Cath-D阳性表达率约71.5%,而复发转移的病例中阳性率高达80%.结论:Cath-D的阳性表达虽然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关,但其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浸润中的阳性表达与传统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Cath-D的表达在-定程度上能反映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的预后情况,但其价值似乎并不大.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者均阴性乳腺癌,即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差异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3至1997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90例,年龄27~86(52±12)岁,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27例,占所有病例18.41%.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亲属乳腺癌、伴随其他肿瘤、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伴随良性肿瘤、双乳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71.42%和59.74%,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1,P=0.013);三阴性乳腺癌更易淋巴结转移(P=0.048).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为79.67%比88.59%,10年总生存率为63.15%比83.28%.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为77.94%比83.82%,10年无瘤生存率为62.87%比82.53%.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尤以36个月以内更为显著.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P53、EGFR表达显著增多.三阴性乳腺癌更易淋巴结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159.
2011年6月《AnnalsofOncology}杂志公布了最新版《St.Gallen早期乳腺癌初始治疗国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St.Gallen共识》)。与此同时,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也更新了《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以下简称《CBCS指南》)。现将两部指南的主要更新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0.
目的:评估依西美坦治疗经他莫昔芬辅助治疗2~3年后的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妇女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妇女,这些患者均在接受2~3年他莫昔芬治疗后换用依西美坦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全部50例患者均未出现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的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也无患者因任何原因而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关节痛(8%),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依西美坦对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患者基本可耐受治疗。结论: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他莫昔芬转换依西美坦方案较为安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关节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