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0篇
内科学   10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老年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与青壮年SAA患者比较,其并存症多见,治疗难度增加,预后更为不良。既往我院应用单一免疫抑制剂联合雄激素治疗老年人SAA患者疗效欠佳[1],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SAA临床治疗水平,我们应用分型的联合或强化免疫抑制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SAA患者10例,为我院1993年8月~1997年8月的住院患者,按我国现行SAA诊断标准[2]确定其型别,其中SAAⅠ型6例,包括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2×109/L的超重型SAA(VS…  相似文献   
102.
最近Mufti等在研究血细胞减少症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疾病: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 [idiopathic cytopenia uncertain(undetermined)significance,ICUS],并很快得到了各国血液学专家的认同.该疾病的提出打破了既往在已知全血细胞减少症之间"非此即彼"的传统思维模式,为人们认识新的血细胞减少症提供了空间,对于全血细胞减少的规范化诊断、发病机制的研究和靶向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骨髓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采用PCR放射自显影法分析了位于5P,17P和18q染色体上的Mfd27,Mfd41和DCC微卫星序列的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14例MDS患者恶性演变过程中发现位于P53抑癌基日附近的Mfd41位点有改变,2例为LOH,2例为MI。在Mfd27位点也有改变,2例为LOH,回切为MI。6例阳性病例中有3例已转化为AML-M2m型。DCC位点未检测出改变。表明特定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MDS发展和转化为白血病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证明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与白血病发生和骨髓再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鸡原始红细胞增多症病毒癌基因V-erbB作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对8例不同贫血状态下的血液病,包括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家族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其亲属,1例缺铁性贫血(IDA)和1例范柯尼贫血(FA)等进行检测,并以7例AL、MDS和AA父母为对照。结果:MDS和AL有C-erbB1重排/扩增。患者父母仅有C-erbB1重排,大多数无胚系扩增;MDS和IDA有C-erbB1胚系扩增,但IDA无C-erbB1重排;正常人大多数与其父母一样,既无C-erbB1胚系扩增,也无C-erbB1重排。结论:C-erbB1即EGFR基因重排/扩增与MDS和AL有关,且其胚系扩增可能还与骨髓再生相关。白血病的发生还可能与骨髓再生有负相关,且对EGF不依赖。  相似文献   
105.
综述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B细胞激活因子(BAFF)的最新进展,阐述其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在T、B细胞发育和功能方面的调节作用,阐明BAFF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因素 TNF- α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在大系列 MDS细胞遗传学研究基础上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对 2 3例 MDS、17例 AA、10例 AL 和 8例 ITP等患者骨髓液进行 TNF- α活性水平的测定。结果 :MDS TNF- α活性水平有明显增加、AL 则有显著性增加 (P<0 .0 5 )并同它们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和 SCD阴性检出率的增加相一致。AA与正常人差别不明显 ,ITP与正常人几乎无差别 ,这同它们中大多数患者骨髓细胞核型正常和 SCD阳性的结果相一致。部分病例随访结果显示 ,当 MDS转白血病时不仅其骨髓细胞 SCD由阳性转阴性 ,其 TNF- α活性水平呈数倍于正常值的扩增。结论 :尽管 MDS和 AA同属造血干细胞病并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和发病早期 ,但前者主要还与体液免疫抑制因素 (TNF- α)相关 ,而后者则还与细胞免疫抑制因素 (如 T-淋巴细胞 )相关 ,因而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质量及其对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的反应。方法:(1)采用阴性选择法富集CD^+34细胞;(2)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15例再障患者骨髓富集前后CD^+34细胞百分率;(3)将富集后的细胞群在含不同的造血因子体系中培养,观察集落产率。结果 (1)富集前正常对照组,重型再障(SAA)组,慢性再障(CAA)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CD^34+细胞百分率分  相似文献   
108.
8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gG抗体亚型与临床意义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gG亚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4 例患者IgG亚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84 例患者中IgG1 +IgG3 + C3d 型占45.0% ,IgG1 +IgG3型占15 .5% ,IgG1 + C3d型占11.0% ,C3d型占10 .7% ,IgG1 型占9.5% ,IgG3 + C3d占8.3 % 。各型中均以女性为主,合计占69 .5% 。IgG3 阳性各型的临床表现相似,各项临床指标异常最严重;IgG1 阳性的各型次之;C3d 型最轻。Hb<60 g/L、总胆红素> 40 μmol/L、FHb> 60 mg/L的患者百分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 。IgG1 型与IgG3 型都随Coombs 试验积分增高,其临床表现及溶血程度加重。IgG3 阳性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 .2% ,IgG1 阳性患者有效率为100% 。结论 IgG 亚型中以IgG1 +IgG3 为主。IgG3 阳性的患者临床表现及溶血程度严重,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L合并ITP的临床过程,总结诊疗方法。结果 患者以皮肤、脏器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入院,经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诊断为ITP,应用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不佳。经完善影像学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行淋巴结切检,确诊为HL。给予标准剂量ABVD(多柔比星脂质体、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方案规范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HL达到CR。随访到发病后6个月,未见ITP复发。结论 以ITP为首发症状的HL治疗上应及时给予抗肿瘤的治本治疗,避免因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严重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患者骨髓CD34 细胞凋亡受体FAS(CD95 )及凋亡相关蛋白Bcl 2、Bax的表达。方法 应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2 1例PV患者及 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 11名正常人骨髓CD34 细胞CD95、Bcl 2、Bax的表达 ;应用RT PCR方法检查PV患者及对照组骨髓造血细胞Bcl 2、Bax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D34 细胞CD95表达率PV患者为 (4 2 .6 5± 15 .5 6 ) % ,ET患者为 (4 5 .31± 17.6 2 ) % ,与正常对照组的 (37.5 5± 15 .19)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Bax表达率PV患者为 (35 .83± 9.33) % ,与正常对照组的 (4 1.6 5± 9.0 4 )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Bcl 2表达率PV患者为 (79.35± 14 .4 3)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5 5 .84± 13.4 3) % ,(P <0 .0 1) ;Bax/Bcl 2的比值PV患者为 0 .4 7± 0 .14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0 .76± 0 .2 4 (P <0 .0 1) ;骨髓造血细胞Bcl 2mRNA的表达PV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BaxmRNA的表达PV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V患者CD34 细胞Bcl 2高表达与CD34 细胞的凋亡呈负相关 (r=- 0 .4 97,P =0 .0 2 6 )。结论 PV患者骨髓CD34 细胞低凋亡的机制之一是抗凋亡蛋白Bcl 2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