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组独立源自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肿瘤,伴随近几年内病理学的不断发展、免疫组化以及超微结构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渐渐趋向统一,诊断不断地增加,本文就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2.
猪鼻支原体在世界各地的猪群中普遍流行,近年来由猪鼻支原体引发的临床病例愈发常见,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鼻支原体也被报道与人类的多种癌症之间存在联系,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随着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猪鼻支原体的耐药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大大降低了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鉴于猪鼻支原体的防控需要,本文对猪鼻支原体的流行特征、发病特点、致病机制、耐药性和防治措施加以综述,以期为猪鼻支原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黄芪、莪术配伍方对胃癌细胞MKN-45中COX-2、PPARγ、MMP-2、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芪、莪术配伍作用于MKN-45细胞,并设塞莱昔布组(cox-2抑制剂)、罗格列酮组(pparγ激动剂)和空白组相对照.通过ELISA法检测VEGF水平的变化,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药后胃癌细胞cox-2、pparγ、mmp-2基因及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中西药组对VEGF表达的抑制效应起始于48h,以塞莱昔布组和中药组作用显著.各药物对COX-2蛋白、cox-2mRNA和mmp-2mRNA均有抑制作用,对pparγmRNA有促表达作用.其中对COX-2的抑制以塞莱昔布组和中药组最明显,且呈时间依赖性.对MMP-2的抑制作用起始于48 h,以塞莱昔布组和中药组较明显.罗格列酮组和中药组对pparγ的促表达作用最明显.结论:说明益气活血疗法对cox-2及其上下游基因有明显调控的作用,中药抗肿瘤作用可能是对肿瘤基因多靶点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水平及与肺功能、炎症因子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华西医院就诊的世居高原COPD稳定期的患者150例及健康对照组67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指数及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1 s用力呼出气容积)、FEV1%(第1 s用力呼出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第1 s用力呼出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抽取静脉血测定SP-D、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两组之间及COPD稳定期的汉、藏族之间的血清SP-D、CRP、IL-6、TNF-α的浓度差异;并将血清SP-D与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全身炎症、CAT(COPD测试评分)、mMRC(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作相关性分析;作SP-D在COPD稳定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作SP-D在COPD稳定期的ROC分析。 结果COPD稳定组的SP-D高于对照组[(12 524±8 796)vs.(9 288±5 640 ng/L),P<0.05]、COPD稳定组的炎症指标如CRP[0.5(2.3)比2(2.5),P<0.05]、IL-6[2.3(2.2)vs. 1.1(1.4),P<0.05]、TNF-α[(5.5±2.7)vs.(7.8±6.7),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OPD稳定组的SP-D与CAT、mMRC评分呈正相关(r=0.498,P<0.05;r=0.512,P<0.05),与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369,P<0.05;r=0.454,P<0.05;r=0.529,P<0.05),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404,P<0.05;r=-0.171,P<0.05)。对COPD稳定期患者,汉、藏族在血清SP-D及炎症因子CRP、IL-6、TNF-α之间的浓度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SP-D在COPD稳定期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没有发现与稳定期相关的指标,均P>0.05。在ROC统计中,SP-D的阈值为9 303.5,敏感度为0.576,特异度为0.616,SP-D对诊断COPD稳定期有一定诊断价值。 结论血清SP-D升高可反应全身炎症水平,有助于评估高原COPD患者的肺功能程度及病情变化。对高原COPD病情的预测与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行根治性放疗的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束后3年末的生存情况将入组病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治疗前外周血实验室指标,计算出PLR、NLR,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LR、NLR、SCC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模型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总生存(OS)的预测效能。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纳入研究,生存组96例,死亡组31例。两组患者在FIGO分期、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PLR、NLR和SC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NLR、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0.712、0.700,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可提高至0.78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Ⅲ期、FIGOⅣ期、淋巴结转移、PLR≥205.555、NLR≥3.060及SCC≥6.950 ng/ml是影响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LR、NLR、SCC对预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3年OS具有较好的价值,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行根治性放疗的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束后3年末的生存情况将入组病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治疗前外周血实验室指标,计算出PLR、NLR,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参数的差异。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PLR、NLR、SCC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模型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总生存(OS)的预测效能。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127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纳入研究,生存组96例,死亡组31例。两组患者在FIGO分期、肿瘤最长径、淋巴结转移、PLR、NLR和SC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NLR、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0、0.712、0.700,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可提高至0.78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 Ⅲ期、FIGO Ⅳ期、淋巴结转移、PLR≥205.555、NLR≥3.060及SCC≥6.950 ng/ml是影响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3年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LR、NLR、SCC对预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3年OS具有较好的价值,PLR+NLR+SCC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7.
我院采用椎体切除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合并神经症状后凸畸形患者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脊柱后凸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9~34岁,中位年龄31.2岁;后凸50°~110°,平均82.5°;先天性脊柱畸形3例,创伤原  相似文献   
58.
张科  孙璇  邵佳  袁恒杰  李正翔 《安徽医药》2022,26(9):1904-1908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比较5种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上市后的关节不良事件的情况。方法检索2006年10月16日至2021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所有DPP-4抑制剂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筛选出这些报告中与关节有关的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关节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得到阿格列汀3份,利格列汀186份,沙格列汀119份,西格列汀1 396份,维格列汀87份ADE报告。这些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主要集中于>50~75岁年龄段病人,且美国地区的上报数最多,这些报告中(除阿格列汀外)以关节痛和关节肿胀上报数最多。经ROR法检测发现,仅关节痛(ROR=1.391)、关节肿胀(ROR=1.346)、多关节炎(ROR=2.321)在西格列汀中出现可疑信号,其他DPP-4抑制剂未检测出关节不良事件的可疑信号。结论虽然5种DPP-4抑制剂上市后的关节不良事件报告数量相对较少,而且经ROR法检测仅在西格列汀中发现可疑信号;但在临床使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出现严重和持续性的关节不良事件,应考虑将其视为可能的原因,同时医务人员应考虑终止该类药物的治疗,避免对病人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后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12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术前均经X光平片、CT、MRI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外伤后3~7d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无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仅行椎间撑开复位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38例);椎管侵占>50%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者除内固定外,均行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174例)。结果经过1~10年随访,除4例神经损伤无好转,其余158例神经功能按Frankle分级均恢复一级以上,改善率为97.5%;其中110例恢复正常,优良率为67.9%。结论后入路撑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及椎管减压可以作为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该治疗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相对简易、手术创伤较小、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AIS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插管全麻,一期后路手术,选择性植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弯矫形及预弯、旋棒后凸旋转矫形,并选择性节段丰富植骨融合。结果全组病例Cobb角术前平均52°,术后平均16°,矫正率69.2%,随访时间12~22月,平均18月,Cobb角平均17°。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力量强大,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平衡的脊柱系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