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40篇
药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病毒I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传播途径和病毒在人群中的分布。方法运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2009年凉山州266份血浆样本中HIV的gag基因片段。对获得的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凉山HIV-1的流行毒株为CRF07_BC和CRF08_BC毒株,其中CRF07_BC比例为98.3%,为最主要的流行毒株。266份HIV-1阳性样本中,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的比例为63.5%,其次为异性性接触感染者,比例为14.3%。结论凉山HIV-1感染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静脉注射吸毒,最主要的流行毒株是CRF07_BC毒株,具有共同的病毒来源。  相似文献   
22.
粘膜是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门户。粘膜免疫系统的特异和天然免疫机制阻止了绝大部分粘膜感染的发生。世界范围内约有90%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通过粘膜发生的。与HIV-1粘膜传播有关的粘膜包括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粘膜。消化道粘膜不仅在HIV-1侵入机体的过程中作为病毒入侵的门户,而且在HIV-1感染后为病毒的繁殖提供场所。HIV-1感染导致粘膜中CD4 T淋巴细胞不断减少,可能在HIV-1感染后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杀微生物制品或艾滋病疫苗阻断或限制HIV-1跨越粘膜屏障,可能是控制HIV/AIDS粘膜传播的最有效的生物学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中国河南和新疆地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gp120和gag基因全长序列的变异特征。方法PCR扩增河南和新疆HIV-1确认阳性样本前病毒DNA gp120和gag全长基因,测序得到40份gp120和41份gag基因序列,用GCG软件包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HIV-1毒株为B′亚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HIV-1毒株为CRF07 BC亚型。B′亚型毒株gp120基因中变异程度最大的区段是V5区段,最小的是C1区段;CRF07BC亚型毒株中变异最大的是V1区段,最小的是C4区段。两种亚型毒株gp120和gag基因的Ks/Ka值<1(P<0.05)。结论对于病毒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可以更多地反映病毒的特性。gp120基因各个区段在B′和CRF07BC亚型毒株中的变异程度不一致。B′和CRF07 BC亚型毒株的gp120基因和gag基因都受到正向选择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HIV-1的高度多样性除受病毒自身的复制特征影响外,HLA—I类分子介导CTL免疫反应的选择压力造成的突变对HIV-1多样性的产生有一定作用。近期许多研究显示HLA-I类等位基因、单体型和超型与HIV-1多样性及疾病进程的关系,HIV-1多样性和编码HLA—I类分子基因的多态性是平行的,本文就HLA多态性与HIV多样性及疾病关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河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流行株的基因亚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流行于河南省献血员中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外膜蛋白(env) 基因亚型。方法 提取HIV 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PBMC) 的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 扩增env 基因片断,对C2V3 区350 ~450 核苷酸顺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0 份样品的env 基因序列与B亚型最为接近,基因离散率为8 .34 % ,与其它国际亚型的基因离散率在20 % 以上;与流行于云南的B 亚型毒株基因离散率为4 .18 % ;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为3 .4 % 。结论 流行于河南省献血员中的HIV 属B亚型,并与云南的流行株密切相关;其在河南的流行时间在3 ~6 年间。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重庆市高危人群中HIV-1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采自重庆市经性传播和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3份HIV-1阳性外周血分离PBMC,扩增env基因C_2-V_3区核酸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在其中一孕妇体内发现一株G亚型HIV-1毒株序列的存在,这是G亚型HIV-1毒株首次在中国被发现,同时有母婴传播的可能;另外两例被证明为E亚型和C亚型HIV-1毒株。结论 这表明HIV在重庆市高危人群中已有流行并且流行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27.
目的构建趋化因子受体CCR5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以用于抗HIV-1的研究.方法用RT-PCR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获得趋化因子受体CCR5翻译起始区的基因片段,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此目的基因以正、反两个方向定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用PCR、内切酶分析及序列测定鉴定.重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剂(lipofectAMINE)转染PA317包装细胞,建立稳定表达重组假病毒颗粒的包装细胞系.结果从正常人PBMCs中获得的目的基因成功地构建了CCR5反义RNA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已在PA317细胞中得到整合.结论构建的CCR5正、反义RNA表达载体可有效地感染PA317细胞并在基因组中整合,为进一步研究CCR5反义RNA的抗HIV-1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初步探讨HIV-1CN54合成gp120基因的DNA疫苗(pcDNA3.1-syngp120)鼻内接种小鼠是否诱发免疫应答。方法 DNA疫苗免疫后,制备脾和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在体外测其增殖应答和CD8+CTL应答。间接ELISA法测血清和粘膜洗液抗原-特异的IgG和IgA抗体滴度。中和实验测免疫血清和阴道洗液是否中和 HIV-1SF33。结果 在 DNA疫苗未次免疫后,小鼠第 1周检测到脾和 MLN CD8+CTL应答较弱,而第 5周未检测到。另外,在末次免疫后的第1、5周检测到MLN而未检测到脾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应答。并且检测到特异的血清IgG抗体和粘膜的(包括粪便和阴道洗液)IgA抗体,但未检测到血清的IgA抗体和粘膜的(包括粪便和阴道洗液)IgG抗体。中和实验发现末次免疫后第5周的血清能中和实验室毒株HIV-1SF33(B亚型),而阴道洗液则没有。结论 该DNA疫苗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粘膜免疫应答,包括 MLN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和 CD8+CTL应答,同时诱导较弱的粘膜IgA抗体应答。此外,能诱导脾CD8+CTL应答和血清IgG抗体应答。免疫血清中和HIV-1S F33,而阴道洗液不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艾滋病病毒1型(HIV-1)Gp120膜蛋白免疫小鼠后的IFN-γ的表达。方法 构建表达HIV-1gp120基因的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的表达。结果 获得表达中国HIV-1流行株gp120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VVgp120、rVVM304,能正确表达Gp120蛋白。与DNA疫苗p120-VRC、pM304-VRC联合免疫小鼠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小鼠脾淋巴细胞能特异性的表达IFN-γ。结论 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成功检测到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特异性的表达IFN-γ,用此方法可方便快捷地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艾滋病病毒(HIV)毒株基因序列构建北京男男性行为者(MSM)传播关系的分子网络,探索HIV毒株在该人群中的传播特征。方法以2013年在北京招募的MSM感染者为调查对象,收集问卷并采集全血。使用比对好的pol基因区序列构建进化树判定亚型。计算两两序列间的基因距离,确定鉴别能力最高的基因距离阈值,最终构建传播网络。结果共获得pol基因区序列405条,主要的亚型为CRF01_AE(230,56.8%)和CRF07_BC(116,28.6%),其他亚型分别为B(40,9.9%)、CRF55_01B(1.2%)、C(1.0%)、CRF15_01B(0.2%)。拟合曲线,观测一系列阈值下传播簇、连接总数的变化,得到1.25%为该人群的最佳基因距离阈值。在此条件下,有233条序列(57.5%)进入传播网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5岁、在北京居住时间≥4年、过去3个月与男性有无保护被动肛交及亚型为CRF07_BC的感染者,入网率显著偏高。秩和检验表明,网络内CRF07_BC感染者的关联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的感染者。结论入网率高、关联程度高的人群具有更高的传播风险,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具有高风险特征的人群的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