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p27^kipl高表达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p27kip1的高表达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携带人p27kip1基因的腺病毒(Ad-p27kip1)体外转染人前列腺癌PC-3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目的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以及Boyden小室法检测PC-3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以Ad-X-gal病毒作为对照.结果 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Ad-p27kip1后PC-3细胞的p27kip1-mRNA(320bp)、p27蛋白(27×103)表达阳性,转染后对PC-3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出现明显的G0-G1期阻滞,早期细胞凋亡率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oyden小室法检测转染后体外侵袭力受到明显抑制.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p27kip1基因在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细胞增殖和侵袭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望作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原因,探讨临床不典型囊肿、肾上腺囊肿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重肾双输尿管并发上位肾积水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左侧2例、右侧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为重肾双输尿管上位肾积水,解除梗阴因素并行整形,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诊断肾囊肿、肾上腺囊肿时应考虑本病并进行相应检查;对于肾囊肿、肾上腺囊肿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前列腺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演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stemcellantigen,PSCA)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眼方法演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穴ISH雪技术,对PSCAmRNA在26例前列腺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9例正常前列腺(NP)标本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及定位。眼结果演PSCAmRNA在NP、BPH及前列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70.0%及84.6%,强阳性率分别为0、10.0%及57.7%。NP与BPH组织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定位于前列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PSCA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细胞间质和肌肉组织均无表达。前列腺癌与NP、BPH组织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PSCA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眼结论演PSCA高表达是前列腺癌的共同特征;PSC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与免疫靶向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编码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SCA蛋白。方法 从培养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SCA编码基因,克隆至pMD181-T载体,经DNA测序证实后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5X-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PSCA/GST融合蛋白。结果 从培养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中扩增出编码PSCA的cDNA(241 bp),序列测定证实与 Genebank上登录的序列一致;成功构建了GST融合表达载体 pGEX-5X-1/PSCA;表达了PSCA/GST融合蛋白(34.5×10~3)。结论 成功克隆了人PSCA基因,构建了GST融合表达载体并表达了 PSCA/GST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膜抗原mRNA(PSM-mR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0例不同分期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组30例(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例健康青年男性)周围静脉血各10ml,用巢式RT-PCR检测PSM-mRNA,并培养LNCaP细胞进行阳性对照。结果:共有24例前列腺癌血标本检测出PSM-mRNA(60.0%),前列腺增生及健康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19例伴有远处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16例检测到PSM-mRNA(84.2%),未发现远处转移的21例中8例阳性(38.1%)。在10ml正常血液中加入10个LNCaP细胞,可检出PSM-mRNA。结论:PSM-mRN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PSM-mRNA的检出率与前列腺癌分期(ABCD)、转移与否、血清PSA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人抑癌基因PTEN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人抑癌基因PTEN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DU 14 5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携带人PTEN基因的可调控性腺病毒 (Ad PTEN ) ,体外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DU 14 5,RT PCR、Westernblot检测目的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 ,通过细胞生长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以及Boyden小室法检测LNCaP、DU 14 5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变化。 结果 转染Ad PTEN后LNCaP、DU 14 5细胞的PTEN表达由阴性转为阳性 ,转染后对LNCaP、DU 14 5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阻滞于G0 ~G1期 ,早期细胞凋亡率增加 ,LNCaP细胞 (6.89± 0 .51) % ;DU14 5细胞 (5.44± 1.13 ) %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Boyden小室法检测转染后体外侵袭力受到明显抑制。  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PTEN基因在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DU 14 5的细胞增殖和体外侵袭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望作为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rostatestemcellantigen ,PSC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ISH)技术 ,对 2 6例PCa和 9例正常前列腺 (NP)组织中PSCAmRNA进行检测和定位。结果 :PSCAmRNA在PCa组织表达阳性率为 84 .6 % ,其中强阳性率为 5 7.7% ;NP组织阳性率为6 6 .7% (均为弱阳性 )。PCa与NP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PSCAmRNA在PCa组织主要表达于癌细胞 ,细胞间质和肌肉组织均无表达 ;NP组织表达则定位于前列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PSCAmR NA表达水平与P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SCA在探索PCa起源、PCa免疫靶向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外构建人p27kip1可调控性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Ad-X Tet-Off表达系统,将人全长p27kip1 cDNA经过穿梭载体,与可调控性腺病毒载体骨架连接,得到重组人p27kip1基因腺病毒(Ad-p27kip1),在HEK293细胞包装、扩增,获得高滴度病毒,采用空斑试验测定病毒滴度,体外转染PC-3细胞,RT-PCR、Western 杂交分别检测目的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并通过MTT法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增殖力的变化.Ad-X-TRE-β gal病毒作为对照.结果:构建的Ad-p27kip1病毒滴度为1.2×109 pfu/ml,RT-PCR、Western 杂交检测有特异的高表达,转染后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体外连接法成功地构建携带人p27kip1基因的可调控性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有高表达并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邱镇  张连升  梁永  崔飞伦 《江苏医药》2013,39(2):150-153
目的 探讨腺瘤样结肠息肉易感基因(APC)启动子区CpG甲基化及环境危险因素及相互作用与中国人群中前列腺癌(PCa)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亚硫酸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60例PCa及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情况.分析APC基因甲基化及环境危险因素与PCa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APC基因在PCa和BPH组织中CG位点甲基化率分别为48.84%和1.19%;基因甲基化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和PCa危险分期之间关系密切;饮茶者患PCa的危险性是不饮茶者的0.29倍.结论 AP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PCa发生及发展有关;其甲基化率的变化与PCa的危险分期关系密切.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有望成为诊断早期PCa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MTA1基因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增殖和失巢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MTA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应用MTA1 siRNA转染处理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后,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A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检测锚着不依赖性增殖,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IU-87细胞失巢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TA1 siRNA转染组MTA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MTA1 siRNA转染组软琼脂集落形成数明显减少,且与浓度相关(P<0.0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TA1 siRNA转染可诱导BIU-87细胞失巢凋亡,且与浓度相关(P<0.01)。结论: MTA1 siRNA可抑制膀胱癌细胞株BIU-87增殖,诱导失巢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