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82篇 |
免费 | 381篇 |
国内免费 | 2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篇 |
儿科学 | 41篇 |
妇产科学 | 59篇 |
基础医学 | 302篇 |
口腔科学 | 192篇 |
临床医学 | 1175篇 |
内科学 | 629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145篇 |
特种医学 | 2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64篇 |
综合类 | 2209篇 |
预防医学 | 1082篇 |
眼科学 | 108篇 |
药学 | 945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798篇 |
肿瘤学 |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73篇 |
2022年 | 242篇 |
2021年 | 232篇 |
2020年 | 189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396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456篇 |
2011年 | 494篇 |
2010年 | 514篇 |
2009年 | 432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445篇 |
2006年 | 389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334篇 |
2003年 | 320篇 |
2002年 | 252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201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902.
目的:观察75岁及以上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的长期认知障碍风险,并分析ADT应用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996—2003年在美国国立癌症数据库(SEER)中75岁及以上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是否行ADT分为ADT组(82514例)和对照组(121 856例)。比较两组的基线临... 相似文献
903.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仍比较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仅次于印度而居世界第二位,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人是我科收治肺结核病人的重要组成之一,2003年起我科开始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病人中全部加用了各种免疫调节剂治疗。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人是肺结核中较为难治疗的病人,孙氏报道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人有80%以上是多耐药结核病。为了观察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和痰菌转阴时间,并进一步观察复治涂阳的肺结核病人免疫疗法的疗效,我们采用了在化学治疗的过程中分别应用不同免疫治疗。我科从2004年起开始对复洽涂阳肺结核进行了两种免疫药物微卡与转移因子的疗效观察,并同时与单纯应用化学治疗的病人效果相比较,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04.
目的研究轻度高温、常温、亚低温状态下,地西泮对大鼠脑缺血组织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诱导目标脑温,用HPLC荧光法检测脑缺血组织GABA含量。结果与常温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缺血对照组GABA无显著改变,而常温地西泮组GABA显著增高(P〈0.01)。与常温脑缺血对照组比较,常温及轻度高温地西泮组GABA无显著改变,而亚低温地西泮组GABA显著增高(P〈0.001)。与常温地西泮组比较,轻度高温地西泮组GABA无显著改变,而亚低温地西泮组GABA显著增高(P〈0.001)。结论常温脑缺血时,GABA无显著增高,可能对缺血脑组织产生不利影响。在常温及轻度高温状态下给予地西泮,均不能显著增高缺血脑组织GABA水平,且GABA水平随脑温的升高而稍有降低,没能显示出地西泮有“抑制性保护”作用,其“抑制性保护”作用似乎有限。亚低温状态下给予地西泮,可显著增高缺血脑组织GABA水平,显示出地西泮有“抑制性保护”作用,因此亚低温可能有利于增强地西泮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5.
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观察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AIDS并发CMV视网膜炎的5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治疗转归.结果 5例CMV视网膜炎患者的9只眼均经眼底散瞳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3~36/mm3,在确诊CMV视网膜炎时均已合并其它机会性感染.平均年龄29.2±5.1岁.临床症状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眼底检查有典型的视网膜血管炎,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黄白色病损、黄白色颗粒及视网膜出血,但玻璃体透明或轻微混浊.4例接受更昔洛韦(GCV)治疗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眼底病变消退,但其中1例视力丧失(失明)无法恢复;1例患者未特殊治疗死于多种机会感染.结论中国CMV视网膜炎的表现和国外文献报道的类似,多发生于晚期AIDS患者,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视力丧失,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建议对于CD+4 T细胞计数<50/mm3以及存在眼外CMV感染的AIDS患者,应常规作眼底检查;反之,对于拟诊CMV视网膜炎的所有患者,均应常规筛查血清HIV抗体. 相似文献
906.
2006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2006年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了2006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点的钉螺面积在3770~86630m2,钉螺密度在0.01~3.26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33只/0.11m2;仅在东坡点发现感染钉螺1只。东坡点未查出病人,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16%~1.49%,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91%,家畜平均感染率为1.91%。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但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907.
目的 观察高氟对大鼠甲状腺功能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成年Wistar大鼠按性别和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氟组、高氟+甲状腺片组,每组12只,分别饮用自来水(含氟量<5 mg/L),加入100、100 ms/L氟化钠(NaF)的自来水:喂养7个月后高氟+甲状腺片组大鼠另给予0.04%甲状腺片(1.8ml·kg~(-1)·d~(-1))灌胃3周.喂养7个月零3周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T_3、TT_4;光镜下观察大鼠甲状腺和脑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域NMDAR2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0.97±0.15)、(84.03±12.45)nmol/L]比较,高氟组大鼠血清TT_3、TT_4明显降低[(0.24 ±0.07)、(15.16±2.08)nmoL/L,P均<0.01];高氟+甲状腺片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变[(1.02 ±0.19)、(85.63±9.55)nmoL/L,P均>0.05],与高氟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均<0.01).光镜下高氟组可见甲状腺部分滤泡上皮增生、排列紊乱、萎缩,滤泡腔内胶质减少,而高氟+甲状腺片组与高氟组比较,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程度减轻;高氟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高氟+甲状腺片组海马神经元细胞较高氟组肿胀减轻、排列有序.高氟组海马CA1、CA3区NMDAR2B阳性细胞灰度值(167.05±7.31)较对照组(92.53±9.67)和高氟+甲状腺片组(101.66±12.21)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 高氟可导致成年大鼠甲状腺功能降低、形态改变,并引起大脑病理损害;在高氟损伤基础上给予甲状腺制剂替代后,大鼠甲状腺功能和形态可基本恢复正常,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慢性氟中毒造成的甲状腺功能降低可能是高氟造成脑损伤的另一重要参与因素. 相似文献
908.
90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神经肽Y与瘦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26例健康对照者和原发性高血压1级42例、2级46例及3级28例患者的空腹血浆瘦素(LE)及神经肽Y(NPY)浓度.结果血浆LE及NPY浓度均随血压的升高而升高(F分别为40.2和31.4,P均<0.001),在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NPY和LE均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控制LE的影响后NPY仍与血压呈正相关(P均<0.05),而控制NPY的影响后LE与血压的相关性不再有显著性(P>0.05).NPY浓度与L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559,P<0.0001),同时控制性别、血压、血脂、BMI和HOMA-IR的影响后两者仍呈显著正相关(R=0.337,P<0.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患者NPY升高的主要原因,而NPY的升高一方面可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加重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910.
理肠中药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