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型肌钙蛋白(cTnI)-mRNA在监测病毒性心肌损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于BALB/c小鼠腹腔接种1×108TCID50柯萨奇病毒B3(CVB3)液诱发心肌损伤发生,分别在CVB3感染后第3、6、9、12、15、18和21天采集外周血后处死小鼠,留取鼠心脏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心肌及外周血中cTnI基因的表达状态。结果CVB3感染后,鼠心肌组织及循环血中cTnI-mRNA均表达增加,且与心肌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核固缩及碎裂、变性、坏死、钙化等组织学改变相关。cTnI-mRNA基因扩增,心肌组织全数阳性;外周血阳性率在对照组及感染后第3、6、9、12、15、18和21天分别为0、0、0、16.7%、40.0%、71.4%、83.3%和87.5%。结论病毒性心肌损伤时cTnI-mRNA上调表达并释放入血,循环血cTnI-mRNA为监测心肌损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灵敏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β1)对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法 (EL ISA)测定 PHC38例、其他各种肝病和消化道非肝肿瘤 6 4例及正常对照者 2 0例的血浆 TGF- β1水平 ,并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了 38例 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浓度。结果 :PHC组血浆 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其他各肝病组 (P<0 .0 5 )。血浆 TGF- β1的界限值定为 1.2 μg· L- 1时 ,其诊断 PHC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5 %和 94 .0 % ;与血清 AFP浓度、肿块大小均无相关性 ,与 AFP联合检测可提高 PHC诊断阳性率 ,达 97.4 %。结论 :血浆 TGF- β1表达水平有助于 PHC诊断 ,与 AFP联合检测具有互补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HSP)gp96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HCC癌灶组织及其自身对照的非癌组织HSPgp96的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分析HSPgp96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还是转移性肝癌,HSPgp96均呈较高表达;HSPgp96在肝癌灶及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46.7%(P〈0.05)。HCC的癌灶组织中HSPgp96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数目无关(P〉0.05)。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HSPgp96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HSPgp96在HCC中过度表达,且与HCC的分化程度和大小有关,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监测心肌微小损伤成为可能。探讨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mRNA对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电镜观察心肌损伤时的超微结构改变;从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制备总RNA,以随机引物和反转录酶合成cTnⅠ-cDNA,再以巢式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将cTnⅠ-mRNA扩增法用于临床诊断,与心肌酶谱(CK,CK-MB,AST,LDH)及cTnⅠ定性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心肌损伤组织超微结构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严重空泡样变及细胞核异形变、染色质浓缩边聚。巢式PCR法扩增cTnⅠ-mRNA片段的灵敏度为2μg/L,测序分析证实从心肌组织及外周血中扩增基因片段与原序列完全一致。对62例慢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cTnⅠ-mRNA的扩增分析,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酶谱或cTnⅠ定性分析(P<0.05)。结论:心肌损伤时cTnⅠ-mRNA释放进入外周血,为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基因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 mRNA在肝癌(HCC)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与动态改变。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诱发肝细胞癌变,以病理组织学(HE染色)观察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扩增分析NF-κB mRNA表达,并定量分析肝细胞癌变过程肝组织中NF-κB的动态表达。结果 SD大鼠在喂饲2-FAA后,肝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颗粒样变性、癌前病变到HCC形成多个发展阶段。在HCC形成过程中,肝组织总RNA水平呈动态梯度增加,表现为癌变组〉癌前组〉变性组〉对照组(P〈0.01);肝组织NF-κB mRNA扩增的阳性率在变性组、癌前组和癌变组均为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中NF-κB呈明显的梯度增加,且与肝细胞的恶性转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肝癌形成过程中NF-κB mRNA过度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和多步骤的复杂过程[1].miRNA(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经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或mRNA裂解来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约有1/3以上基因在转录后受其调控[2].新近研究结果表明,多种miRNA通过调节其靶基因参与HCC的细胞生物程序调控,间接发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3].了解miRNA的调控机制,可为肝细胞恶性转化及HCC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mi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中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NF-κB)是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增强子B区结合,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该基因转录的蛋白质,激活的NF-κB,在炎症相关性肝癌(HCC)中高表达,在肝细胞慢性炎症和癌变之间起桥梁作用[1].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实时定量PCR法分析了人肝癌组织及肝病患者外周血中NF-κ B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肝癌诊断、转移预测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基因的表达。方法以自身配对法分别收集经手术切除患者的肝癌及癌周组织各35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及癌周组织HIF-1α的表达,从癌组织中制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以巢式PCR扩增HIF-1α基因片段和DNA测序分析,以探讨HIF-1α及其基因表达的病理特征。结果肝癌及癌周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颗粒状,主要定位于胞浆中,部分位于胞核;癌周组织表达较强,中央静脉周闹表达明显;癌周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癌组织(P〈0.01);癌周组织中总RNA浓度明显高于肝癌组织(P〈0.01);肝癌和癌周组织HIF-1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4.3%和74.3%(P〉0.05);癌组织HIF-1α表达率与肿瘤大小相关,与肿瘤数目和HBsAg阳性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肝组织HIF-1α过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肝癌不同部分组织中AAD的表达和改变规律。方法将自身配对的肝癌、癌周和远癌组织中总RNA和AAD纯化,并分析了肝匀浆中AAD及不同分子形式AAD比活性,并与对应组织中GGT进行了比较。结果肝癌组织总RNA浓度,癌组织明显低于癌周和远癌组织(P<0.01);总AAD比活性(U/g)在癌组织明显高于远癌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膜结合性AAD升高,但差别不明显(P>0.05),而可溶性AAD在肝癌组织中明显地高于癌周和远癌组织(P<0.05)。结论资料提示肝癌组织可表达大量AAD,且以可溶性AAD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预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GPC)3基因转录和联合抗肿瘤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构建4种GPC-3-shRNA质粒转染肝癌HepG2细胞,以realtime-PCR、Western Blot法观察GPC-3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种转染质粒中shRNA1转染HepG2细胞效率85%,在mRNA水平的沉默效率为89.3%,GPC-3蛋白表达显著抑制(P0.01)。shRNA1干扰组72 h HepG2细胞抑制率71.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92,P0.001);shRNA1干扰组肝癌细胞发生生物学特性改变,迁移抑制率为89.1%,明显慢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6,P0.001);HepG2细胞运动抑制率为53.6%、侵袭抑制率60.1%,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00、48.245,P值均0.001)。shRNA1干扰组β-catenin mRNA抑制率为46.9%,Gli1 mRNA上调率为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08、-3.551,P值分别为0.001、0.009)。在24 h时,10μmol/L索拉非尼与shRNA1联合,对肝癌细胞抑制率为52.6%,100μmol/L索拉非尼与shRNA1联合,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为79.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14、50.352,P值均0.001)。索拉非尼对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4.67±1.20)μmol/L、雷帕霉素为(7.85±2.00)nmol/L、厄洛替尼为(18.36±0.56)μmol/L,与shRNA1联合使用后HepG2细胞抑制率达95.11%。结论特异性shRNA干预GPC-3转录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运动和侵袭能力,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与抗肿瘤药物协同抑制癌细胞增殖,提示GPC-3可能是肝癌治疗有效靶点,联合靶向治疗将为肝癌提供更佳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