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的3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2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5例(19.2%)。结果: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是丘脑下部及脑干自主神经中枢功能改变,神经体液系统失调引起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高危因素主要是伤情、电解质紊乱、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应针对颅脑原发损伤及 相似文献
12.
免疫印迹技术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血清为标本,通过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梅毒产妇所产新生儿血清,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同时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为对照检测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对阳性新生儿进行18个月跟踪检测。[结果]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梅毒产妇所产26例新生儿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而通过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呈现阳性者为23例;经过18个月跟踪检测,26例血清阳性的新生儿均被诊断为先天梅毒。[结论]免疫印迹技术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敏感性高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该技术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为探讨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该类病人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手术的82例急性脑肿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37.8%(31/82),其中急性半球性脑肿胀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为33.3%(18/54),急性全大脑肿胀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46.4%(13/28)。31例急性脑膨出患中,19例低氧血症,7例低血压,14例发生了迟发性血肿。术后半年随访疗效按COS标准:治愈8例,重残4例,中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6例。结论 预防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点是早期手术、及时纠正低氧血症和低血压以及呼吸机的合理使用。处理的关键是采用标准脑外伤开颅术、控制性降低血压、应用巴比妥类药物和及时清除迟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14.
在人体中,细菌是常驻菌群,在皮肤疾病中细菌感染较为多见[1]。在感染初期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诊疗,容易引发毒素扩散或者是感染,甚至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本文主要对皮肤细菌感染的诊疗、临床表现以及致病菌进行介绍,为皮肤细菌感染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1表皮感染: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感染通常在局部表皮始发,大部分在眼周、鼻或者是口周皮肤出现红斑,并且快速累积到四肢与躯干。在出现红斑以后会形成大片表皮松解或者是松弛性大疱情况,在轻轻摩擦以后表皮会发生脱落,呈现为红色的糜烂面。皮肤会出现严重的疼痛,一旦患者并发败血症,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监护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各50例,监护组患者地后5h内或开颅术后行硬膜外ICP监护,同时行CPP监测;对照组未行ICP、CPP监护。结果:监护组治疗前后ICP、CPP的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1);监护组8例死亡,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对照组死亡15例,重残或植物生存1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检测试剂对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的效果。方法采用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和传统酸性罗氏培养法对198例痰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快速变色液体培养法和酸性罗氏培养法,整个试验完成平均检出时间分别为28、62 d。与传统酸性罗氏培养基相比,快速一步法可缩短30~60 d完成;两法阳性检出率(37.9%和37.4%)与初治耐药率结果(35.6%和36.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色液体培养基快速一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结核分枝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DAI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166例DAI患者。存活92例(55.42%),其中56例恢复良好,23例中残,10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74例(44.58%)。(2)DAI的临床特征:头部暴力损伤病史;伤后即刻昏迷,且持续时间长;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重,但无明确定位神经系统体征。(3)DAI的诊断要点:头部外伤史、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4)DAI的治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降低脑代谢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为主要措施。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的最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其临床特征,掌握诊断要点,有效地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前列腺炎患者平时与行为相关的情况对其疾病的影响,为有关部门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提供依据.方法 5 897例前列腺炎患者按年龄分5个年龄段:10~岁72例(1.2%),20~岁2 113例(35.8%),30~岁2 020例(34.3%),40~岁1 323例(22.4%),50~岁369例(6.3%).统计每个年龄段前列腺炎与行为相关的情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性伴人数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射精频率次数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参加体育锻炼与经常和不经常锻炼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常与不经常锻炼组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与年龄也有关,20~岁、30~岁、40~岁,分别占患病总数35.8%、34.3%、22.4%,结论前列腺炎患者多个性伴、射精频繁、文化程度低、不参加体育锻炼和在性活跃年龄段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1996年麻风病基本消灭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麻风病预防控制措施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人口平均数计算发现率、患病率,结合新发现病例的性别、确诊时年龄、病期、发现途径、菌型比、传染来源和畸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6~2008宝安区新发现麻风病人41例,年平均发现率0.15/10万;病人发现途径以皮肤科门诊接诊为主,发现38例,占92.68%。新发现病人87.8%是暂住,流动人口;新发现病人中多菌型与少菌型比值2.73:1;2年以内早期病例25例,占60.98%;Ⅱ级畸残率24.39%;工人患者31例,占75.61%。结论宝安区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应重点加强暂住人口的麻风病防治,尤其是工厂工人的麻风病防治。皮肤科门诊和工厂用工体检发现麻风病人,是目前人口结构特殊条件下最为经济可行的发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