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静脉入路采用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12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岩下窦入路10例,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2例。单独应用Onyx 8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4例。结果①治疗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完全闭塞10例,少量残留2例。单独应用Onyx栓塞治愈6例,好转2例,Onyx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愈2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6.7%,无加重或死亡病例。②2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3例术后出现眶部疼痛。③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32个月,无复发及加重者。结论静脉入路Onyx或联合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确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对比内科治疗组的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Jennett&Bondy预后分级:Ⅰ~Ⅱ级4例,Ⅲ~Ⅳ级12例,Ⅴ级3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预后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患者,24h内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24h后的患者。发生脑疝前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发生脑疝后的。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外科减压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标准大骨瓣减压是较好的术式,MRI诊断优于CT,时机为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硬脑膜动脉供血的高级别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合并硬脑膜动脉供血的高级别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4例,意识障碍1例,肢体无力1例,顽固性癫痫1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Ⅳ6例,Ⅴ级1例。所有患者均Onyx-18胶栓塞硬脑膜供血动脉和/或部分高流量的颅内供血动脉、深部供血动脉,栓塞术后48 h内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AVM,术后1周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估手术切除效果。结果 6例患者成功栓塞10支硬脑膜动脉及其对应的畸形团,1例患者仅栓塞供血动脉近端,同时栓塞4例大脑后动脉(其中1例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动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分支(1例有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动脉瘤),1例小脑上动脉。所有患者AVM均被完全切除。1例患者肌力较术前下降,2例出现颅内感染。临床随访7例,改良Rank评分0~1分7例,6例血管造影复查AVM未显影。结论 硬脑膜动脉供血的脑AVM以高级别多见,同时兼备脑AVM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显微外科手术前行介入栓塞治疗能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67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均具有药物难治性症状,共完成74枚球扩支架的血管内置入.结果 血管的狭窄率从74.5%(50%~99%)下降到4.8%(0~20%),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27例的血管管径恢复正常,术后症状消失,无神经功能缺损.对18例术后6个月造影复查,有2例山现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长期的临床观察及造影复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幕上手术后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干预结果。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2例经幕上手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病例的临床资料。1例患者因颅内动脉瘤经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1例患者因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术后出现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结果 2例幕上手术患者均在术中或(和)术后大量引流脑脊液,术后发生出血部位均位于远隔幕下,均行积极手术干预,恢复良好,格拉斯预后评分均为4分。结论过度引流可能为引起幕上手术后形成远隔幕下部位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前、术中、术后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少量间断引流脑脊液可以尽量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脑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45例脑动脉夹层的特点,分析位置分布、临床表现、夹层形态的特征。结果脑血管造影共发现48处脑动脉夹层,其中双侧颈动脉夹层1例,双侧椎动脉夹层2例。夹层主要位于颅内段,占87.5%。前循环13例患者中,69.2%为非扩张性病变;后循环32例患者中,71.9%为扩张性病变。76.9%的前循环夹层表现为脑梗死,而65.6%的后循环夹层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夹层形态分析,81.5%的扩张性改变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77.8%的非扩张性改变表现为脑梗死。结论脑动脉夹层多位于颅内段,后循环的夹层多为扩张性改变,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循环的夹层多为非扩张性改变,更多表现为脑梗死,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7.
颈-颅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terial dissections,CAD)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在〈45岁的卒中患者中,约10%-20%源于此因。根据血管分布,主要有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和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I))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内膜撕裂,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选择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的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体大于0.5)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1.14例瘤颈∶体0.5~0.7者均接受单纯三维(3D)弹簧圈栓塞,术中12例栓塞率大于90%,2例小于90%.7例复查,6例100%栓塞.2.11例瘤颈∶体0.7~0.9.①2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术中栓塞率大于90%,1例复查,100%栓塞;②1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失败,采用BAGDC技术,术中栓塞率大于90%,未复查;③1例接受单纯3D弹簧圈栓塞失败后采用双导管技术部分栓塞,术中栓塞率小于90%,复查,瘤腔仍部分残留;④7例接受二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栓塞率大于90%,4例栓塞率小于90%.4例复查100%栓塞.3.6例瘤颈∶体≥1.0.①4例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2例栓塞率大于90%,2例栓塞率小于90%.2例复查,1例瘤腔100%栓塞,1例瘤腔仍部分残留;②2例微小宽颈动脉瘤使用Neuroform支架覆盖瘤颈,术中均有造影剂残留,术后复查瘤腔均消失.结论:对颅内瘤颈∶体0.5~0.7的宽颈动脉瘤,单纯应用3D弹簧圈栓塞可获成功.对瘤颈∶体≥0.7者应采取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或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颅内自膨支架置入治疗前循环症状性动脉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对23例狭窄段动脉血管治疗,置入Wingspan支架18枚,其余5例仅行Gateway球囊扩张。结果平均狭窄率由手术前的79.4%变化为22%。术中1例动脉血管夹层,随访中发现2例再狭窄,1例新发梗死灶。结论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0.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确诊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48例,均经脑血管造影愉查确诊,将患者分为mm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血管构筑差异。结果昆示,48例患者中,出血患者13例,非出血患者35例。出血组中男性10例,女性3例,而非出血组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出血组Cognard分型积分为(3.77±0.28)分,非m血组积分为(2.49±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在年龄和供血动脉分支数方面比较般砰几统计意义(P〉0.05)。男性和Cognard分型级别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应当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