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以一秒率(FEV1/FVC)固定临界值70%,占预计值92%和正常值低限(LLN)为诊断标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体检者开展以医院为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将符合标准的617例患者分别按照以下诊断标准计算COPD的患病率:(1)FEV1/FVC<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计算出的一秒率LLN(LLN中山);(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GOLD)标准(FEV1/FVC <70%);(3)FEV1/FVC<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计算出的预计值×92%;(4)FEV1/FVC<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计算出的LLN预计值(LLN哈)。比较以上几种诊断方法COPD的患病率和诊断一致性。结果以LLN中山为标准COPD的总患病率为16.7%,<40岁人群患病率3.9%,40~59岁人群患病率11.1%,60~69岁人群患病率17.4%,>70岁人群患病率28.1%。GOLD 标准40~59岁人群患病率4.8%,低于LLN中山,>70岁人群患病率36.3%,高于LLN中山(P<0.05),余年龄组与总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诊断一致率为87.6%~96.1%。方法(3)、方法(4)与方法(1)比较,各年龄组人群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一致率95.4%~100%。结论以GOLD标准作为COPD诊断标准可能造成低年龄组漏诊和高年龄组过度诊断。以 FEV1/FVC预计值×92%与以 LLN中山为标准诊断COPD一致性好,可考虑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血栓栓塞1周的犬肺栓塞(PTE)模型,观察吸入20 ppm一氧化氮(NO)对取栓再灌注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对该PTE犬模型行取栓术,观察再灌注0、2、4、6 h后生命体征、血气变化,通过漂浮导管监测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再灌注6 h后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蛋白含量(g/L)、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肺泡腔多核中性粒细胞(PMN)数.结果再灌注2 h后与再灌注前比较(下同)平均肺动脉压(MPAP)升高[(3.20±0.53)kPa对(2.27±0.67)kPa,F=63,P=0.02],再灌注6 h后,心率增快最明显[(175±8)次/min对(155±5)次/min,F=38.72,P=0.01],氧合指数下降(41.70±8.04对54.71±3.78,F=48.36,P=0.03);再灌注后2 h,吸入NO组与再灌注组(下同)比较MPAP降低((2.53±0.40)kPa对(3.20±0.53)kPa,F=55,P=0.04],4 h,氧合指数有升高趋势(49.17±7.37对39.71±7.31,F=2.36,P=0.11),再灌注后2、4、6 h,吸入NO组肺血管阻力较再灌注组也有减小趋势(F=1.49,P=0.26),6 h后吸入NO组肺泡腔PMN数低于再灌注组[(19±6)个/10 HPF对(31±11)个/10 HPF,F=98,P=0.01]. 结论 血栓栓塞1周的PTE犬模型再灌注后导致了肺再灌注损伤,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对肺组织损伤程度不一.吸入20 ppm NO可降低PTE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升高的肺动脉压,减少PMN向肺组织的迁移而减轻再灌注损伤,可能减轻肺微血管渗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数量血栓柱栓塞对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长塑胶导管置于左下肺动脉,经塑胶导管注入3段(PTE 1组)或5段(PTE 2组)血栓柱,分别监测栓塞前、栓塞1h及1周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全程肌内注射氨甲环酸。结果PTE 1组栓塞1h后呼吸频率、心率较栓塞前明显加快(P<0.05);PTE 2组PaO_2/FiO_2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血管阻力(PVR)明显升高(P<0.05),但1周后恢复至栓塞前水平。结论用血栓柱栓塞犬肺叶动脉,并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可建立时间较长的PTE模型。在栓塞急性期较多血栓引起生命体征、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较明显的变化,但1周后这种变化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胸水染色体检查、胸膜活检及其联合运用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4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行胸水染色体、胸膜活检检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阳性率。结果 单独行胸水染色体检查,阳性率41.9%;单独膜膜活检,阳性率67.4%。而者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用阳性率为88.4%,与单独一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项检查均较安全,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显著意义,联合运用能大大提供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王文锋  邓朝胜 《国际呼吸杂志》2021,41(18):1428-1431
纤维化疾病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负担越来越重,其效应细胞的来源一直是研究重点和难点。肺动脉内膜纤维化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其效应细胞的具体来源尚不明确。循环纤维细胞作为一种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分化的抑制剂已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二甲双胍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大鼠肺动脉内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CTEPH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50 mg/(kg? d)]、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0 mg/(kg? d)].经颈静脉反复注入自体血栓柱制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测在肝肺综合征(HP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肝功能异常者49例,肝功能正常者50例,分别对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FV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参数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肝功能正常组FVC为(93.7±8.9)%,FEV1为(93.6±10.5)%,FEV1/FVC为(81.4±6.0)%;肝功能异常组FVC为(90.5±12.1)%,FEV1为(91.2±12.9)%,FEV1/FVC为(81.4±10.4)%;两组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均为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DLCO[(70.0±8.9)%]显著低于肝功能正常组[(99.7±15.0)%](P<0.01)。结论HPS患者肺弥散功能障碍可能是其低氧血症的病理基础;肺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是HPS早期诊断简单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观察栓塞后不同时间犬动脉血气、血液动力学、影像学及血栓病理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6只,其中栓塞左下肺动脉的1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1周组:5段血栓柱栓塞,观察1周;2周组:5段血栓柱栓塞,观察2周。另外1只将血栓柱栓塞至右下肺动脉以证实选择性栓塞的可行性,观察2周。观察指标为动脉血气、血液动力学参数及局部肺动脉造影影像学变化。实验犬经血栓栓塞制模后肌注氨甲环酸,1、2周后解剖观察栓塞情况;应用磷钨酸苏木精染色(PTAH)观察血栓的病理变化。结果犬肺血栓栓塞前,氧合指数(PaO_2/FiO_2)为(508±58)mm Hg(1 mm Hg=0.133 kPa),栓塞1 h 后为(395±100)mm Hg;栓塞前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15±3)mm Hg,栓塞1 h后为(21±4)mm Hg;肺血管阻力(PVR)栓塞前为(178±114)mm Hg·s/L,栓塞1 h后为(404±260)mm Hg·s/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验犬肺动脉栓塞后局部肺动脉造影可见截断征;1周时见栓塞近端肺动脉明显增粗,管壁僵硬样改变等。栓塞1、2周时解剖发现实验犬肺动脉内血栓表面不平滑;PTAH 染色见血栓表面机化,2周组见血栓内多处再通,肺动脉壁增生组织包绕、分割血栓。结论将血栓柱栓塞犬肺叶动脉,并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可建立模拟慢性 PTE 部分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栓塞不同时间,肺动脉造影表现不同;时间越长,血栓机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肺栓塞的特点和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策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一、老年人肺栓塞的特点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均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西方国家,总人群PTE的年发病率为0.5%;在美国,每年有200万VTE患者,因DVT和PTE住院患者超过25万,并居于所有死因的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PTE是DVT的最严重的并发症,3个月病死率为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