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目前,国外对β地中海贫血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主要应用巢式PCR结合突变检测技术”。但由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的高度异质性,我国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类型与国外报道的不同。本研究根据我国常见的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类型,应用多重巢式PCR及荧光PCR技术,于2003年对4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了临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获得1例临床妊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结合围手术期肾功能保护用于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I)的冠心病病人的安全性和疗效,将104例合并CRI的冠心病病人单盲随机分成直接植入支架术(Ⅰ组)和预扩后植入支架术(Ⅱ组)各52例。两组围手术期均接受小剂量多巴胺加水化疗法进行肾功能保护。观察两组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器材消耗和肾功能情况。通过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AN)发生例数来评价肾功能恶化。Ⅰ组和Ⅱ组介入治疗均全部成功。Ⅰ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球囊导管用量、造影剂用量(分别是9.5&;#177;4.96min、20.1&;#177;5.02min、1根、90.2&;#177;10.8ml)均低于Ⅱ组(分别是15.4&;#177;2.45min、40.5&;#177;11.2min、52根、130.1&;#177;15.2ml),4项数据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或非常显著意义(分别为P&;lt;0.05、P&;lt;0.01、P&;lt;0.01、P&;lt;0.05)。Ⅰ组发生CAN 8例,明显低于Ⅱ组的19例(P&;lt;0.01)。结论: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合并CRI的冠心病病人术后肾功能恶化发生少。  相似文献   
93.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与西洛他唑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处理健康雄性SD大鼠,获得原代培养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5μmol/L西洛他唑培养72h为西洛他唑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细胞刮伤实验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测定分析西洛他唑对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记杂交方法分析给药前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细胞刮伤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洛他唑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抑,迁移距离明显缩短。明胶酶活性分析发现,西洛他唑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蛋白质印迹杂交分析发现,西洛他唑可引起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西洛他唑组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4,34&;#177;0.70,12.65&;#177;0,98;93,67&;#177;1.90,83.67&;#177;1.05.1=67.86,85,65,P&;lt;0.05)。③蛋白质印迹杂交分析检测显示,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gt;0.05);细胞内磷酸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20.44&;#177;0.76,83.67&;#177;1.28,t=73,67,P&;lt;0.05)。结论:西洛他唑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 为揭示E1A 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1)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表达的调控机制,构建人CREG1(hCREG1)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探讨CREG1在不同血管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在对hCREG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含有hCREG1基因上游-3 677 bp序列,构建了hCREG1 5′上游-3 677 bp、-2 310 bp和-945 bp序列片段,分别将这3个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定向亚克隆到pEGFP-1报告基因载体-pEGFP-hCREG1-P3677、pEGFP-hCREG1-P2310和pEGFP-hCREG1-P945。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VSMCs株HITASY和HUVECs,检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结果: 经测序鉴定证实,3个报告基因载体中插入的PCR扩增序列均与hCREG1基因上游DNA序列完全匹配。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人VSMCs和HUVECs后,经荧光观察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证实,细胞内存在GFP的表达,并且0.5%FBS培养的HITASY细胞中GFP表达较10%FBS培养的细胞中明显增加。HUVECs中的GFP表达较人VSMCs明显增加。结论: hCREG1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核心启动子存在于5′上游序列的-945 bp-0 bp区域,为进一步研究hCREG1基因表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穿孔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冠脉支架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3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 ,入院后强化纠正心衰治疗 ,先完成室间隔封堵术 ,再择期完成冠脉PTCA及支架术。结果  (1)室间隔破裂封堵结果 :分别选用直径为 12mm、10mm和 16mm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伞成功封堵。 1例有少量残余漏。 (2 )冠脉造影及介入结果 :2例为前降支单支 90 %和 95 %狭窄 ,前降支中段分别植入支架 ;另 1例为 3支血管病变 ,前降支中段 10 0 %关闭 ,前降支和右冠脉植入 2枚支架。PTCA及支架术即刻成功率为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 (3)近期和远期预后 :3例病人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2例于术后 10d出院 ,1例 (3支病变病例 )于术后 4d并发脑血管意外 ,2周后死亡。 1例 1年后复查 ,超声心动图左室内径由 5 7mm降至 5 3mm ,EF由 0 .34增至 0 .5 6 ,室间隔仍有少量残余漏 ;另 1例 6个月复查 ,超声心动图左室内径由 5 6mm降至 5 2mm ,EF由 0 34增至 0 6 2 ,室间隔封堵处无漏血。 2例均无心绞痛 ,心功能 2级。结论 应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穿孔和PTCA及  相似文献   
97.
冠状动脉心肌桥分布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明  韩雅玲  佟铭  王祖禄  杨桂棠  邓捷 《心脏杂志》2004,16(3):237-238,24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分布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 30 5 1例患者中检出的心肌桥 12 1例。结果 :8例心肌桥患者接受内科介入治疗 ,1例行外科心肌桥松解术 ,74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接受内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改善症状明显 ,总有效率 82 % (6 1/ 74 )。心肌桥 96 %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本组孤立性心肌桥 83例随访 1月~ 5年 ,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无猝死发生。结论 :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引起心绞痛 ,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首选。必要时可考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行外科松解手术。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静滴地尔硫 艹卓 对冠脉血管重建术围术期心绞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12 8例行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围术期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给予静滴地尔硫 艹卓 治疗。通过观察心绞痛、血压和心率变化及2周内心脏急性事件来判定疗效。结果  (1)心绞痛发作情况 :91例在用药期间未再有心绞痛发作 ,37例心绞痛程度明显减轻。 (2 )血压、心率 :与用药前相比 ,用药 30min内均明显下降 ,1h、2h、6h、12h时间段均分别较其前的时间点下降 ,P <0 0 5 ,但用药后 2 4h、4 8h与用药后 12h相比无显著下降 (P >0 0 5 )。 (3)病人转归 :12 8例中 85例接受了介入治疗 ,手术全部成功 ,术后 1~ 3周内出院 ;4 3例接受CABG ,4 1例手术成功出院 ,2例CABG术后 72h死于室颤及泵衰竭。 (4 )所有患者用药期间未见到药物相关的副作用。结论 对于其它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冠脉重建术围手术期的顽固性心绞痛 ,联合应用静脉滴注地尔硫 艹卓 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安全的效果 ,临床上具有实用性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
国产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仍以应用欧美进口支架为主。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国产支架临床应用的即刻及2年随访结果。资料与方法2 0 0 1年3月~2 0 0 3年6月我院共对118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应用国产预装型佩格斯支架(北京微斯曼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置入术治疗,其中男93例,女2 5例,年龄38~75 (6 3 1±12 3)岁。发病12h内AMI行急诊介入治疗37例(其中合并心原性休克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76例,稳定性心绞痛5例。既往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8例,合并高血压病5 8例、糖尿病30例、高脂血症32例。心功能不全2 9例(2 4 6 % )。…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84例老年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前壁组)643例;其他部位AMI患者(对照组)641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1年)有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基本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前壁组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疾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低(P<0.05,P<0.01),而男性、KILLIP≥Ⅱ级及入院时心率〉90次/min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P<0.01),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前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利尿剂的药物应用更多(P<0.01),并且接受PCI治疗中多支病变比例高,平均支架长度、个数均显著增高(P<0.01)。(2)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前壁组心源性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6.8%(43/632) vs 3.5%(22/629),P<0.01],而随访期间(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4.7%(30/632) vs 9.4%(59/629),P<0.01],且年龄≥75岁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75岁患者[25.4%(30/118) vs 15.8%(81/514),P<0.05]。结论老年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男性高发,心功能差、多支病变比例高,病情重,PCI中植入支架多,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75岁患者MACE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