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胃镜下应用斑马导丝反折法治疗巨大胃石的疗效。[方法]将斑马导丝反折后插入胃镜活检孔道制成圈套后对13例巨大胃石患者进行碎石治疗。[结果]13例患者碎石成功率100%,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下应用斑马导丝反折法治疗巨大胃石尤其是胃柿石时,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75岁及以上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特点,探讨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定期结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75岁及以上的患者1154例,根据年龄分为75~79岁组605例、80~89岁组527例、90岁以上组22例。分析结肠镜下病变检出情况,每年1次结肠镜检查对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的结直肠病变检出的影响及定期监测的必要性。结果1154例患者,无痛肠镜检查569例(49.3%),普通肠镜检查585例(50.7%),总阳性检出率为83.4%(962/1154),最主要的病变为息肉858例(74.4%),其中腺瘤605例(52.4%)。3个年龄组比较,消化道出血是90岁以上组结肠镜检查者的主要就诊原因,腹部不适、肿瘤免疫指标升高、非肠癌恶性肿瘤史是75~79岁组结肠镜检查者的主要就诊原因(P<0.05)。153例患者参与每年1次的结肠镜检查,第二次复查息肉和腺瘤检出率下降,但仍高于40.0%。结论结肠镜检查是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息肉和腺瘤是最常见的病变,结直肠癌和息肉切除术后再发息肉常见,有必要定期复查结肠镜。 相似文献
13.
正过敏性紫癜也称为Schonlein-Henoch综合征,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累及器官不同,分为单纯型、关节型、肾型、腹型及混合型。腹型过敏性紫癜最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在皮肤紫癜出现前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现报道1例在皮肤紫癜出现前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病例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早期诊断的认识。1 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因腹痛、腹胀伴停止排便2 d入院;起病前有进食海鲜史,既往有青霉素、头孢类过敏史。入 相似文献
14.
埃索美拉唑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内镜下确诊为糜烂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对照组用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8周时治疗组食管炎的治愈率为93.3%,对照组食管炎的治愈率为88.9%。结论: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糜烂性食管炎起效快,治愈率高,能更快、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射抗拒细胞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方法以食管癌EC9706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间隔、γ射线照射的方法建立放射抗拒的食管癌EC9706细胞系EC9706-R,MTT法测定EC9706-R的耐药指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测定P-gp、GST-π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EC9706-R细胞耐药指数是EC9706细胞的1.24倍,P-gp和GST-π的蛋白均有表达,mRNA表达比EC9706细胞高。结论诱导建立的食管癌放射抗拒细胞EC9706-R的化疗耐药性有所增高,原因多为放疗增加了P-gp和GST-π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青藤碱缓释胶囊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Lewis大鼠40只(受体),用HCMV-AD169病毒株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模型,然后另取40只DA大鼠(供体)肝脏移植于受体,术后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干预组给予青藤碱缓释胶囊混悬液5.0 mg/(kg·d)分2次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灌胃2周。分别在灌胃1周和2周后取静脉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Th1、Th17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采用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IL-17表达量。结果干预1周后,干预组静脉血中CD4^+T及Th1、Th17百分率和肝组织中TGF-β_1、TNF-α、IL-2、IL-17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2周后,对照组静脉血中CD4^+T及Th1、Th17百分率和肝组织中TGF-β_1、TNF-α、IL-2、IL-17含量均明显高于干预1周后(P均<0.05),干预组静脉血中CD4^+T及Th1、Th17百分率和肝组织中TGF-β_1、TNF-α、IL-2、IL-17含量均明显低于干预1周后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青藤碱缓释胶囊可抑制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19.
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DWP0016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DWP0016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作用,探讨诱导U251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WP0016对U25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DWP0016对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抑癌因子P21,P53的mRNA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Ac-H3,P21,P53,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DWP0016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0.531μmol.L-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奥沙利铂(IC50=4.792μmol.L-1),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显著上升;DWP0016作用后,U251细胞中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产生凋亡,P21,P5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i3K/Akt通路中的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DWP0016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产生,其机制与促进抑癌因子P21,P53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抑制细胞中Pi3K/Akt生长信号通路有关,具有良好的抗神经胶质瘤潜力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类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肠类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良恶性判断及治疗方法。结果25例大肠类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cm者18例。12例直径〈0.5cm者均无肌层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11例无肌肉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类癌患者,9例内镜下治疗能获得良好效果,5年生存率为100.0%;2例行外科手术,术后1例因类癌扩散并脑转移死亡,另1例仍生存。犯肌层、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5例,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4例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为80.0%。局部淋巴结转移者3例,均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生存时间2年,2例随访时间〉60个月,随访至2013年3月仍生存,5年生存率66.7%。远处转移者2例,1例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6个月,另外1例肺部转移者生存时间为2年3个月。结论类癌直径小,与息肉区分困难。怀疑为大肠类癌者,建议多取检;类癌侵及肌层、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有远处转移者,5年生存率低;无肌层侵犯、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适合选择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