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12 例确诊为PNE的患儿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遗尿发生次数1 ~3夜/周25例(22.3%),4 ~6夜/ 周54例(48.2%),7夜/周33例(29.5%);0 ~1次/夜24例(21.4%),1 ~2次/夜60例(53.6%),2 ~3次/夜24例(21.4%),>3次/夜4例(3.57%)。 遗尿发生时间:前半夜(12时前)54例(48.2%),后半夜(12时后)36例(32.1%),不定时者22例(19.6%)。其中后半夜中1 ~3Am 24例(66.7%)。其中夜间经常自行起床排尿10例( 8.9 %) ;偶尔自行起床排尿32例( 28.6 %) ;从不自行起床排尿70例( 62.5 %).尿湿后仍沉睡,较难唤醒者81.3%。 60例(53.6%)患儿因尿床而不愿或拒绝户外野营、学校寄宿、亲朋家住宿;其中8 ~13岁患儿39例(79.6%),5 ~8岁患儿21例(33.3%)。结论 多数PNE患儿缺乏夜间排尿控制技能, 可能存在睡中觉醒障碍。遗尿可导致患儿沮丧、自卑,影响其社会活动,随年龄增大其影响愈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预测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中的意义。方法以慢性肾病(CKD)患儿、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重症AKI组(n=27),重症非AKI组(n=30),CKD组(n=30),以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n=30),测定比较尿NGAL和KIM-1水平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重症AKI组的尿NGAL在AKI发生前2天(第–2天)已达峰值,比第–3天的基础值升高超过10倍,并在AKI发生后第2天降至基础值;KIM-1水平在AKI发生前1天(第–1天)升至峰值,比第–3天的基础值升高超过5倍,并保持升高至AKI发生后2 d;NGAL、KIM-1水平随时间变化(–3d~2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非AKI组、CKD组、对照组的尿NGAL和KIM-1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NGAL单独作为标记物诊断AKI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和0.955(P0.01),而联合二者诊断AKI时,AUC为0.984(P0.01)。尿KIM和NGAL升高倍数和CCr谷值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74(P0.01)。结论联合检测尿NGAL和KIM-1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AKI。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NGAL、KIM-1在判断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肾内科、PICU和健康体检儿童为观察对象,分为重症AKI组,重症非AKI组,CKD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肌酐(sCr)和尿NGAL、尿KIM-1水平。结果:重症AKI组尿NGAL、KIM-1较重症非AKI组、CKD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重症非AKI组、CKD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联合尿NGAL的峰值升高倍数和肾预后呈正相关,和CCr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尿NGAL和尿KIM-1水平与重症患儿AFI严重程度及肾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5.
早期营养干预对SGA大鼠体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后早期营养干预对SGA大鼠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正常新生鼠仔和SGA鼠仔随机分四组:正常对照组对正常大鼠正常饮食(CC)组。SGA生后初4周正常饮食(SC)组,SGA鼠生后初4周低蛋白饮食(SL)组及高蛋白饮食(SH)组。4周后各组均予正常饮食喂养。出生、第1、2、3、4、5、8、12周各测一次体重、身长。结果:(1)SGA鼠出生体重、身长均显著小于正常鼠。(2)SL组身长、体重自出生至12周均落后于CC组,有显著性差异。(3)SC组体重、身长追赶生长,于生后第5周追至正常组范围,12周时与C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SH组头4周身长、体重追赶生长迅速,12周时身长与C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则重于CC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宫内营养不良至SGA新生鼠出生体重、身长发育落后;生后早期(初4周)营养状况对SGA大鼠早期体格追赶生长及成年期能否达正常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生后初4周,分别予IUGR幼鼠不同蛋白质含量而热卡均等的饮食早期营养干预,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其结合蛋白-3(IGFBP3)及生长追赶和最终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孕母饥饿法建立IUGR模型.72只IUGR新生雌鼠和24只正常新生雌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C组),②IUGR模型组(S组),③IUGR低蛋白组(SL组),④IUGR高蛋白组(SH组).动态观察各组IUGR大鼠在4周(婴幼年期)、8周(青春期)和12周(成年期)血清IGF1、IGFBP3和体质量、身长发育的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SH组IUGR大鼠快速追赶生长伴血清IGF1、IGFBP3的水平明显升高;IUGR模型组呈相对较慢的生长追赶伴无明显升高的IGF1、IGFBP3水平;SL组IUGR大鼠IGF1、IGFBP3的水平低下,不出现生长追赶,呈现为持续小个体.[结论]IUGR早期高蛋白饮食4周后恢复正常饮食有利于IUGR的生长追赶,使体质量、身长迅速达到正常水平;而早期低蛋白饮食不利于IUGR的生长追赶,持续保持小个体.血清IGF1、IGFBP3水平可反映IUGR早期生长追赶的程度.  相似文献   
27.
厌食儿童胃动力的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厌食儿童的胃液体排空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窦纵切面面积实时超声显像法测定51例厌食症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的胃液体排空功能。结果:摄入试验餐后,厌食组即时的胃窦面积(11±3)cm2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14±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厌食组在液体餐后90分钟和120分钟时的胃窦残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厌食组胃窦排空50%的时间犤(104±15)min犦显著慢于对照组犤(62±14)min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厌食儿童存在胃液体排空延迟及进餐后胃窦舒张障碍。B超是有效的无创检测手段,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厌食儿童有无胃动力障碍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8.
林莉菁  魏青  邓会英 《新中医》2014,46(3):114-116
目的:观察麻黄颗粒合缩泉胶囊治疗下元虚寒型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的疗效。方法:将57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在干床训练的基础上选用缩泉胶囊和睡前口服麻黄颗粒,对照组22例为单纯干床训练,疗程均8周,治疗结束时判断其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45.5%;完全反应率治疗组为45.7%,对照组为18.8%,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心悸、失眠、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麻黄颗粒合缩泉胶囊治疗下元虚寒型儿童PNE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9.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治疗方案.遗尿警报和去氨基精加压素是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一线治疗措施.治疗难治的遗尿患者可尝试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联合去氨基精加压素.对于其他治疗措施均无效的重型遗尿,可选用抗抑郁药丙咪嗪,但应注意其严重的心脏不良反应.对于治疗抵抗的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目前需要更进一步的关于药物之间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之间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患儿心理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07年8月在肾病遗尿专科门诊确诊PNE患儿112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72例.研究组接受服用弥凝和干床训练的基础治疗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是接受服用弥凝和干床训练的基础治疗,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患儿的临床药物疗效,是当前遗尿症康复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