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 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VCR)微球的胶原/纤维蛋白胶的缓释药膜并研究其性质,考察京尼平的交联浓度(0、0.05、0.1、0.2 mol/ml)对药膜性质的影响.方法 冷冻干燥和京尼平交联法制备多孔胶原膜,将VCR微球混合纤维蛋白胶后加入多孔胶原膜中制备胶原/纤维蛋白胶复合药膜,考察药膜的表面形态、机械性能、降解性质和体外释药行为,并用CCK-8法检测药膜对3种肿瘤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体外抑瘤率.结果 随着交联剂京尼平浓度的增加,药膜机械强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降低.VCR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及胶原复合制备成药膜,可达到双重缓释的作用,减少药物突释,并延缓药物释放.未交联的F0药膜药物24h突释为(41.8±3.4)%,京尼平交联后的F0.05、F0.1和F0.2药膜的药物突释分别为(38.4±4.1)%、(35.2±3.6)%和(34.3±3.7)%.未载药的F0.1药膜无显著细胞毒效应,而载药的F0.1药膜在不同时间释放的药液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各细胞株敏感度不同.结论 F0.1药膜能不同程度减少药物的突释,使药物释放更加平稳缓慢,有望用作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2.
丹参注射液对103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前侧入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3-08分别采用MIPPO技术、顺行髓内钉内固定与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干骨折54例,MIPPO组21例,顺行髓内钉组18例,逆行髓内钉组15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术中出血量(F=72.040,P0.001)、骨折愈合时间(F=9.351,P0.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IPPO组手术时间较顺行髓内钉组和逆行髓内钉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83,P=0.058)。54例均获得平均18.9(11~39)个月随访。MIPPO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顺行髓内钉组和逆行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顺行髓内钉组和逆行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避免了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缺点,也避免了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而且操作简单,学习曲线较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湿解毒汤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54例,对照组根据HBV DNA结果决定是否采用抗病毒治疗,治疗组中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祛湿解毒汤加减治疗,其余29例不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中抗病毒条件者,单纯用中药祛湿解毒汤加减治疗,2年后评价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结果: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22.22%,对照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湿解毒汤能明显增加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软骨损伤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膝关节软骨损伤21例,对其MRI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低信号线及软骨下骨的改变,并与关节镜和手术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23处关节软骨损伤。分布:髌骨6处,股骨外侧髁7处,股骨内侧髁7处,胫骨平台3处。关节软骨损伤表现:裂隙状骨折4例,软骨局部缺损10例,软骨全层缺损9例。其他:关节内软骨游离体2例,软骨损伤附近骨挫伤、水肿20例,股骨内外髁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膝关节软骨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类型,从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治疗DN,延缓肾功能减退的进程,近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DN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诊床旁彩超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58例临床医生高度怀疑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行下肢动脉的短轴和长轴彩色多普勒显像。结果 彩超诊断急性下肢动脉栓塞49例,超声显示下肢动脉管腔内实性低回声充填,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内血流信号中断,栓塞处无血流信号显示。结论 急诊床旁彩超检查是下肢动脉栓塞早期诊断、确定栓塞部位、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尽早发现并发症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160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患者采用VSD通道建立护理技术,B组患者采用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C组患者采用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4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护理前后创面大小、疼痛缓解情况与满意度。结果 C组患者导管堵塞次数、VSD植入时间、植皮成活率、舒适度与住院时间总体水平均优于其他3组,而住院费用仅显著高于B组,C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通道建立+VSD间断高浓度给氧护理技术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辅助效果最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9月收治的79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9例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椎体骨性融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且术中出血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能量所致骨盆骨折在临床上的比例明显上升,骨盆骨折作为一种严重的损伤,部分伤情在医治时有较高难度,骨盆外固定架的发展及其应用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手术解决方案;对骨盆外固定架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追踪,并对骨盆相关损伤处理进行了回顾.同时对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