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癌灵I号抗癌作用。本研究采用死活细胞计数,^3H-TdR掺入法及克隆法,检测癌灵I号对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癌灵I号在细胞整体水平,DNA合成抑制和克隆增殖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细胞毒作用,并且有较好剂量效应曲线。同临床常用抗白血药物高三尖杉酯碱比较,3种方法ED50剂量均高于高三尖杉酯碱。癌灵I号同临床用药剂量大于高三尖杉酯碱相符合。  相似文献   
92.
生物学变异对正常人血小板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学变异对正常人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对成都、苏州和哈尔滨三地区707名正常人的血小板数进行测定,对地域、季节及个体因累包括出血时间(BT)、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网织血小板(Ret-PLT)、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等引起正常人血小板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成都和苏州地区正常人血小板数的范围分别为52~202×109/L和60~259×109/L,显著低于哈尔滨的154~358×109/L(P< 0.0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成都(11.8~15.6fl)和苏州(10.9~15.8fl)显著高于哈尔滨(9.5~12.9fl)(P< 0.0001);成都与苏州地区正常人冬季的血小板数显著低于夏季(P<0.0001),而MPV高于夏季(P<0.05)。成都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150×109/L)的PA-IgG(13.5±7.1 ng/107PLT)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150~109/L)的PA-IgG (8.3±2.7 ng/107PLT)(P<0.0001);苏州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的Ret-PLT(19.5±7.1%)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11.6±2.7%)(P<0.01):成都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的BT(8.6±2.3 min)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6.0±1.2 min) (P<0.01)。同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正常血小板组的HDL(1.60±7.6 mmol/L)显著高于低血小板组(1.23±0.31 mol/L)(P<0.01);冬季的Ch含量(4.58±0.86 mmoL/L)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93.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也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阻断细胞因子参与的恶性循环,改善心功能。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术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检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检验科和心内科。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01—10/2002-0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5例,随机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组和常规治疗组,高位硬膜外阻滞组22例,男15例,女7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9例。常规治疗组13例,男11例,女2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7例。同期选择本院的健康体检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干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56例观察对象的血样均合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13.9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ng/L),(z=-3.072,P〈0.05)。②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11.42ng/L)较治疗前(20.42ng/L)明显下降0=2.5829,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似(12.16ng/L,12.80ng/L,z=-1.89,P〉0.05)。高位硬膜外阻滞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值(-2.04ns/L)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28ng/L),0=3.1829,P〈0.01)。③扩张型心肌病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306.17&;#177;1.46)ns/L]高于健康对照组[(1078.95&;#177;1.23)ns/L],(t=2.51,P〈0.05)。④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086.68&;#177;1.34)ng/L]低于治疗前[(1328.01&;#177;1.51)ng/L,(t=2.14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相似[(1473.33&;#177;1.66)ng/L(1331.07&;#177;1.52)ng/10=-1.06,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都明显下降,而常规治疗组未见此效果,表明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细胞因子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优于常规治疗。高位硬膜外阻滞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与其阻滞效应中的全面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对体液免疫系统的激活及阻断其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9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中青年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 4 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浓度 ;正常对照组 4 0例。结果 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高于青年对照组 (P <0 .0 5 ) ,中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高于中年对照组 ,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高于中年脑梗死患者 (P <0 .0 5 )。在中年组男女之间hcy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青中年两组中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均高于同年龄组单纯脑梗死患者 (P <0 .0 5 )。结论 hcy确实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并且hcy对青年脑梗死的影响要大于中年人。雌激素水平对血浆hcy也有影响 ,高hcy血症与高血压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95.
9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98例TIA患者(4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Hey及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He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者之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浆Hey水平与TIA有关,且与颈内动脉系统TIA关系更加密切.血浆Hey与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无关,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
脑血管病(CVD)已被公认,是当今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国内统计资料表明,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跃入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首。为了提高CVD的诊断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62例CVD的CSF的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62例均系戏院临床确诊的住院病人,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55~74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脑出血29例,梗塞后出血12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头皮四肢留置针穿刺,将两组的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部位外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部位外渗情况差异显著。结论腋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头皮四肢穿刺相比较,腋静脉穿刺具有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外渗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安全、易操作的静脉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Fas 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评价其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桥本式甲状腺炎 (HT)、Graves病 (GD)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Fas抗原表达情况 ,血浆中sFas水平及甲状腺腺泡细胞Fas抗原及Fas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HT组甲状腺细胞Fas和FasL表达强度显著高于GD组或正常对照组 (P <0 .0 1)。HT组血浆sFas水平 (2 .0 5ng ml± 0 .5 4ng ml)明显低于正常组 (3.5 9ng ml± 0 .6 8ng ml,P <0 .0 0 1) ,而GD组 (5 .72ng ml± 1.77ng 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HT及G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Fas抗原阳性细胞数 (79.99%± 16 .0 8% ,6 5 .2 6 %±12 .3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5 7.2 2 %± 11.5 7% ,P <0 .0 0 1,P <0 .0 5 )。结论 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为了研究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评价其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桥本氏甲状腺炎(HT)及正常时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Fas抗原表达情况,血浆中sFas水平及甲状腺腺泡细胞Fas抗原及Fas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HT组甲状腺细胞Fas和FasL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sFas水平(2.05ng/ml±0.54ng/ml)明显低于正常组(3.59ng/ml±0.68ng/ml,P<0.001),HT外周血T淋巴细胞Fas抗原阳性细胞数(79.99%±16.0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7.22%±11.57%,P<0.001).结论:Fas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