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客观测量和计算游离胸腔积液量的方法。方法纳入40例有游离胸腔积液的成年患者。采用Philips EBW 4.5.3.40140工作站处理图像,获得游离性游离胸腔积液数字模型,并自动获取游离胸腔积液的体积(V)。测量液面到胸腔壁的垂直最大距离a、液体宽度b以及游离胸腔积液垂直长度c。将游离胸腔积液V与a、b、c、a×c、a×b、a×b×c关联。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曲线拟合方程。结果对V选取9种函数进行回归计算,并选取相关值的最佳函数。a的3次方程较为理想(R2=0.847,P<0.005),其单值计算公式为:V=-195.672+36.150a-1.064a2+0.013a3;a×c符合度最高(R2=0.937,P<0.005),其关于游离胸腔积液V的最佳计算3次方程式为V=-139.325+0.126(a×c)-1.269(E-5)×(a×c)2+5.720(E-10)×(a×c)2。结论针对游离胸腔积液V计算,a和a×c的回归方程均能满足计算要求。使用a的回归方程测量单值,即可获得游离胸腔积液V。还可使用a×c回归公式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使用相对计算公式可提高游离胸腔积液量的估计精度,减少时间,为临床计算游离胸腔积液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细胞遗传学、性激素关系。结果染色体均为46,XY,SRY基因为阳性。  相似文献   
63.
姊妹复合凝血因子Ⅷ、Ⅹ缺乏症二例李树友,张剑白,孙玲娣,汪吉梅,孙秀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辛晓敏,许淑华,毕莉(检验科)复合凝血因子缺乏症是由两种以上凝血因子活性同时减低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临床上极为少见[1]。Ⅷ因子缺乏症为伴性隐性遗传性疾...  相似文献   
64.
闫莉妍  辛晓敏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5-80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美国库尔特ACLFuturaplus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收集GCS评分13-15分18例;9-12分26例;3~8分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 PT、APTT、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发现颅脑损伤不同程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检测PT、APTT,TT可以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颅脑损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5.
D-二聚体检测在DIC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IC患者60例(DIC组)、正常人40例(正常对照组)及6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 DI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非DIC患者组(P<0.01).动态监测10例DI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有效治疗后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结论 血浆D-二聚体是DIC的敏感指标,监测该指标有助于DIC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6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虹  辛晓敏 《黑龙江医学》2008,32(7):481-48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TIA患者(4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4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和40例健康者进行血浆Hcy及血脂检测。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者之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TIA有关,且与颈内动脉系统TIA关系更加密切,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7.
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检查为临床多种疾病之诊断,治疗及于后等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对二者之关系及在某些内科病中的应用,尚少见报道。我们对50例内科不同疾病做了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0例病人均来自我院住院、门诊确诊的病人,其中心血管疾病26例,肺部疾病24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54.5±12.40岁。微循环检测采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的YK—MicAS型微循环图象处理分析仪,取左手无名指测甲皱微循环,共12个指标。血液流变学检测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冬夏季节变化对血流变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00例于2003年6月~2003年11月体检的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高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冬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段的全血粘度低切夏季均显著低于冬季,其余上述血流变指标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中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6 h内接受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6、8、24、48 h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F1+2、TAT、D-D水平.其中有效组(n=14),无效组(n=7),并与正常对照组(n=22)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1+2、TAT、D-D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溶栓后有效组2 h F1+2、D-D水平达到峰值,2 h后D-D水平迅速下降,但48 h仍然高于治疗前水平3倍以上.无效组F1+2、TAT持续缓慢上升,D-D 4~6 h低于有效组,但3项指标24 h均达到峰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F1+2、TAT、D-D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血糖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液血糖含量时的干扰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方法应用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对临床标本进行血糖的测定,观察其时间反应曲线,同时测定其它24项常用生化示,分析对血糖测定产生干扰的物质及其影响程度。结果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测定,我们发现体内的代谢产物对己糖激酶法血糖测定产生两种干扰,一种是在胆红素增高时伴随的快速干扰,一种是在革些病理情况下产生的慢反应干扰。结论血糖测定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准确测定血糖浓度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所以研究血糖测定的干扰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