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辛元  辛志成  施顺孝  吴钟华 《新中医》2019,51(11):93-9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丸治疗脑外伤后神经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外伤进行入院治疗的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对照组59例与治疗组6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改善脑功能障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丸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反应(头痛、头晕、失眠)的情况;观察治疗后2组总体效果与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头痛头晕以及失眠症状均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体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物副反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丸治疗对脑外伤后患者的康复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9年10月~2000年8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48例(GCS≤8分),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组,结果表明,亚低温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塞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3~2000.5间共收治颅脑外伤病人678例,出现颅脑外伤后大面积脑梗塞患27例,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脊液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NO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ADMA含量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关系.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后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1、4、7 d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测定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不同时间脑脊液中ADMA和NO含量.结果 ①SAH后脑脊液中ADMA浓度显著高于注血前正常水平(P<0.01),术后4 d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而脑脊液中NO水平注血后4 d逐渐下降至最低值(P<0.01);②SAH后血管痉挛程度逐渐加重,动脉血流第4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缓解,与ADMA水平时相表达一致;③SAH后脑脊液中ADMA浓度变化趋势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相应,SAH后第4天脑脊液中ADMA浓度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950,P<0.01),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呈显著止相关(r=0.953,P<0.01).结论 SAH后脑血管痉挛程度与脑脊液中ADMA表达含量密切相关,SAH后脑脊液中ADMA可能通过调控NO生成水平参与了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多发性损伤等多种因素对87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GCS评分、颅内血肿、多发性损伤是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性别、颅骨骨折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们要充分认识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各种危险因素,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患者34例,占我院同期收治后颅窝血肿的23%(34/148)。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是一种颅脑外伤中较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在早期一般不明显,但病情常可急剧恶化,危及生命。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极少数采用保守治疗。本文对横窦骑跨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伤合并闭合性胸腹伤2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 1995年 7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闭合性胸腹伤2 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男 2 6例 ,女 2例 ;年龄 8~ 71岁 ,平均 30 .4岁。受伤原因 :交通伤 2 4例 ,坠落伤 3例 ,重物砸伤 1例。颅脑伤情 :原发性脑干伤 18例次 ,硬膜下血肿 10例次 ,硬膜外血肿 3例次 ,脑内血肿 4例次 ,脑室出血 2例次。胸腹伤情 :脾破裂 10例次 ,肝破裂 3例次 ,腹膜后血肿 4例次 ,肠破裂 3例次 ;多发性肋骨骨折 4例次 ,肺挫伤 7例次 ,血胸 4例次 ,气胸 2例次 ,血气胸 2例次。临床表现 :GCS 6~ 8分 12例 ,3~ 5分 16例。呼吸 >30次 /min 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发生的21例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经保守治疗脑外积水逐渐消失;3例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而放弃治疗;16例积极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提高对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认识,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26例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近8年间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存活87例,其中恢复良好45例(35.7%),中残25例(19.8%),重残11例(8.7%),植物生存6例(4,8%);死亡39例(31.O%)。结论:最大限度缩短脑受压时间、早期纠正呼吸循环紊乱、一侧或两侧去大骨瓣减压、低温脑保护、重视合并伤的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措施,可降低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