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2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12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867篇
内科学   489篇
皮肤病学   100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295篇
外科学   611篇
综合类   1965篇
预防医学   738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824篇
  15篇
中国医学   650篇
肿瘤学   205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邱××,男,对岁,服务员。因反复腰痛,伴小便频数涩痛10 年,复发10余天,于lop年5月19日入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于1982年初发病时即在某市级医院诊断为肾结核,经用异烟朕、利福平、乙胶了酸三联全程化疗后痊愈。lop年其疾复发,小便挥如泥水,在某医学院就诊,于尿中查见抗酸杆菌,遂确诊为肾结核。再行全程化疗,后期并加用中药补肾强腰,虽效果仍好,但停药则易复发,后发展为停化疗药1月病情便会复发。人院时四诊资料:腰痛,以左侧为主,通筹、劳累加重,休息、捶接减轻,痛作时手足冷,在原核、色情,舌淡红,苔白润,左际弦而略紧…  相似文献   
42.
43.
三七、人参、西洋参三种中药材均来自五加科人参属,根入药。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是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4.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结肠癌组织学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经验,观察其组织学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术前经肠系膜动脉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及47例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学疗效0级2例,Ⅰ级24例,Ⅱ级28例,Ⅲ级2例,总有效率96.4%。经术后5年随访,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经术前灌注化疗的结肠癌患者(P<0.01)。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提高结肠癌组织学疗效,改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5.
通过总结历代对“子咳”的论述及认识,阐明了“子咳”的病因病机,结合当今医学的研究进展,指出“子咳”产生的生理病理基础。结合临床提出“子咳”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并提供有效的治疗经验。指出并探究与“子咳”相关中医理论的重要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明了10 μmol/L催产素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h2在催产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共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2周;催产素诱导组:10 μmol/L催产素连续诱导培养2周;人参皂苷Rh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5,1,2 μmol/L人参皂苷Rh2,培养24 h后加入10 μmol/L催产素,连续诱导培养2周。 结果与结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催产素诱导组的细胞部分细胞体积变大,部分细胞密集重叠生长,随人参皂苷Rh2剂量增大细胞密集重叠生长的范围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催产素诱导组和人参皂苷Rh2低、中、高剂量组中心肌肌钙蛋白T,连接蛋白4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人参皂苷Rh2剂量增大而阳性表达增强,并显著高于催产素诱导组(P < 0.05)。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催产素诱导2周后,催产素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游离钙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 < 0.05),而人参皂苷Rh2处理组的荧光强度高于催产素诱导组,与剂量呈正相关(P < 0.05)。结果证实,人参皂苷Rh2在体外可显著增强催产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前后的变化,及其与治疗疗程进展的关系,探讨激素治疗后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特征;分析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在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中诊断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 检测40例SLE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骨代谢标志物(BGP、β-CTX、PICP),测定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①糖皮质激素治疗前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激素治疗早期,骨形成标志物BGP、PICP明显下降,骨吸收标志物β-CTX明显上升,治疗3、6、12个月后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激素治疗后,围绝经期组较育龄期组β-cTx、PTH、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绝经后组与围绝经期组比较,β-CTX、BGP、PICP、FSH均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糖皮质激素治疗3、6、12个月后测股骨近端、腰椎、Ward三角的骨密度,其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差异缺乏一致性.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在治疗早期有明显变化;而同阶段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存在差异,骨代谢标志物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骨代谢标志物联合雌二醇(E2)可为围绝经女性骨质流失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风洞噪声环境对豚鼠听功能及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上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通过噪声暴露前给予预防用腹腔注射雌激素研究雌激素对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力损伤及内耳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42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6只,单纯噪声组(噪声组)及噪声+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组)各18只。两实验组暴露于模拟风洞噪声环境中。分别于噪声暴露前(Pr)、暴露后1天(E1)、3天(E3)、7天(E7)、恢复后3天(R3)、7天(R7)检测其双侧听性脑干反应阈值(ABR)。并于E3、E7、R7时间点取实验动物耳蜗行连续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凋亡标志物Caspase-3在实验动物内耳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上的表达。结果 E1、E3、E7时间点,噪声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且暴露时间越长,ABR阈值增高越明显。雌激素组在E1的ABR阈值较噪声暴露前明显增高(P<0.01),E3和E7时ABR阈值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噪声暴露后听阈变化值在E1和E3点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E7点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R3点较E7点,噪声组ABR阈值降低(P<0.05)。雌激素组在R3时间点,ABR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R7点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实验组间比较雌激素组的实验动物ABR阈值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噪声组(P<0.01)。噪声暴露后,豚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及毛细胞的凋亡标志物Caspase-3表达在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雌激素组Caspase-3表达变化有相同趋势,但在E3、E7及R7三时间点均弱于噪声组。结论豚鼠暴露于风洞噪声环境下可导致其听功能损伤,损伤程度在本研究噪声暴露时间内与噪声累积量呈正相关。噪声暴露结束后,听力损失可部分恢复。同时,内耳凋亡标志物的表达和听力下降呈现相同趋势。噪声暴露前预防性应用雌激素,可促进噪声暴露后听力损伤的恢复、减少内耳凋亡标志物表达、减轻内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9.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治疗上只能以对症处理为主。临床研究发现,有20%~50%毛支炎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近年来研究证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作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NANC)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在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毛支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推测它们在毛支炎的发病机制中也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病理学网络课程的设计分析,阐述了病理学网络课程的结构与功能,针对网络课程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突出病理学课程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