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25篇
  免费   2550篇
  国内免费   1596篇
耳鼻咽喉   299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185篇
基础医学   2135篇
口腔科学   494篇
临床医学   6219篇
内科学   3781篇
皮肤病学   744篇
神经病学   1317篇
特种医学   18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2802篇
综合类   12982篇
预防医学   5287篇
眼科学   736篇
药学   5913篇
  81篇
中国医学   5221篇
肿瘤学   1321篇
  2024年   662篇
  2023年   1156篇
  2022年   1261篇
  2021年   1580篇
  2020年   1385篇
  2019年   1071篇
  2018年   1142篇
  2017年   625篇
  2016年   851篇
  2015年   906篇
  2014年   2290篇
  2013年   2117篇
  2012年   2342篇
  2011年   2564篇
  2010年   2519篇
  2009年   2400篇
  2008年   2417篇
  2007年   2115篇
  2006年   2152篇
  2005年   2024篇
  2004年   1910篇
  2003年   1793篇
  2002年   1600篇
  2001年   1451篇
  2000年   1319篇
  1999年   1131篇
  1998年   944篇
  1997年   837篇
  1996年   888篇
  1995年   778篇
  1994年   731篇
  1993年   632篇
  1992年   575篇
  1991年   510篇
  1990年   494篇
  1989年   427篇
  1988年   339篇
  1987年   338篇
  1986年   246篇
  1985年   218篇
  1984年   204篇
  1983年   168篇
  1982年   209篇
  1981年   120篇
  1980年   106篇
  1979年   65篇
  1978年   40篇
  1977年   28篇
  1960年   23篇
  195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测定两种硬衬材料聚合后丙烯酸酯单体的释放量和趋势.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两种常用的硬衬材料聚合后不同时段丙烯酸酯单体释放量.结果 两种硬衬材料的丙烯酸酯单体在10 min时释放量即达到释放总量的60%, 30 min时趋于稳定.在30 min时德山rebaseⅡ型丙烯酸酯单体释放量为0.003 9 mg/g,YJ-F自凝仿生义齿基托树脂为0.509 mg/g.结论 硬衬材料聚合后丙烯酸酯单体的释放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在30 min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COPD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两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氧疗、抗感染、解痉、对症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4 d后,对比两组患者胸片变化和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改善情况等指标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患者肺炎吸收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血氧饱和度水平回升明显,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纠正时间明显缩短。综合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结论电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肺炎吸收时间明显缩短,减少医疗总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重庆三峡库区16个区县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为先天性心脏病人群干预及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重庆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平台,收集、回访、调查、整理三峡库区所属区、县5433例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并从中筛选出4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与库区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 大渡口区、涪陵区、长寿区、沙坪坝区、巴南区、万州区等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奉节县等区县人群的患病率较低.4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室间隔缺损最多(44.7%),其他依次为房间隔缺损(10.8%)、动脉导管未闭(8.9%)、法洛四联征(7.7%)等.结论 室间隔缺损为重庆三峡库区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类型,加大早期筛查力度,加强孕早期保健和防护,重视产前健康筛查,对预防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4.
35.
颈动脉体瘤10例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经手术治疗的10例颈动脉体瘤,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令在13—53岁之间,肿瘤最大体积为7×6×6,肿瘤均发生在一侧,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切除剥离4例,切除肿瘤后血管移植重建颈动脉血运1例,血管端端吻合重建颈内动脉血运1例,部分切除颈外动脉和瘤体1例,瘤体大部切除并结扎颈总动脉3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率。文中还较详细的叙述2例典型病例的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与舒芬太尼相比较,研究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实施喉罩全身麻醉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行喉罩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布托啡诺组(B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每组40例。B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实施喉罩全麻。S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施喉罩全麻。对比两组在麻醉诱导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术中麻醉效果、及达到离室标准(Aldrete评分≥9分)的时间。结果B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S组(P<0.05);B组和S组麻醉优良率和术中BIS值异常增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离室时间比较,B组短于S组(P<0.05),离室时两组患者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实施喉罩麻醉效果满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降低,血流动力稳定;能够更早做到安全离开手术室,值得在临床喉罩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非编码RNA的大量研究为探索胶质瘤的综合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许多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调节胶质瘤启动和进展的生物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cir-cRNA已成为继miRNAs、INcRNAs之后的新的研究热点.1976年, circRNA首次在植物类病毒和仙台病毒中被发现.直到1991年,内源性circRNA在人类的抑癌基因DCC的转录本中被发现[ 1 ].与线性RNA不同的是, circRNA是共价单链封闭的环形转录模板,缺乏5'帽端和3'尾端,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含量小且功能电位低的异常产物.然而,随着快速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大量来自前体RNA后剪接的circRNA不仅在正常组织中被识别,还在各种癌组织中也被识别出来[2].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颅内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8.
背景 高糖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凋亡,而细胞因子Irisin对糖毒性所致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risin对高糖环境中BMSCs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复苏BMSCs并将其分为对照组(Vehicle)、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Irisin干预组(HG+irisin;Irisin)和抑制剂组(HG+irisin+compound C,CC).各组细胞培养3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比值和磷酸化AMP依赖的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Vehicle组相比,HG组BMSCs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Irisin可降低高糖诱导的BMSCs细胞凋亡(P<0.05),提高Bcl-2/Bax的蛋白表达比(P<0.05),同时激活AMPK.当特异性地抑制AMPK后,Irisin缓解高糖诱导BM-SCs凋亡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Irisin可通过激活AMPK缓解高糖诱导的BMSCs凋亡.  相似文献   
39.
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简称TMP)又称为磺胺增效剂,其化学结构是2,4-二氨基-5-(3′,4,5′-三甲氧基苄基)-嘧啶(图1)。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皮肤吻合器在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对120例神经外科手术切口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皮肤缝合,根据缝合方法分为吻合器组和传统组,各60例;吻合器组采用一次性皮肤吻合器缝合切口,传统组采用传统丝线缝合切口。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缝合速度、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结果吻合器组缝合速度为(9.5±0.7)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7%(/60),无切口感染及切口缘皮肤坏死病例;传统组缝合速度为(3.4±0.3)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0%(6/6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2/60),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为13.3%(8/60);两组切口吻合速度及术后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皮肤吻合器缝合皮肤切口较传统丝线缝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