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及肝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8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6、24、48 h各8只)、脓毒症模型组(6、24、48 h各8只)和辛伐他汀预处理组(6、24、48 h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CLP术前给予生理盐水或辛伐他汀20 mg/(kg·d)(溶于1 mL蒸馏水),灌胃连续2周,各组分别于CLP术后6、24、48 h后活杀动物8只,留取血液及肝组织标本.观察脓毒症大鼠一般表现并测定脓毒症大鼠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计数(PLT)、组织因子(T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肝脏CRP等指标.结果 辛伐他汀预处理可以降低脓毒症大鼠TF、PAI-1水平,减少PLT消耗,同时降低肝脏组织CRP水平的表达.结论 辛伐他汀预处理能够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对比研究叹气法肺复张对肺外源性和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RDS患者30例,分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组)和肺内源性ARDS组(ARDSp组)。在小潮气量通气及适宜的呼气末正压基础上,行叹气法肺复张。结果与基础期比较,两组患者在叹气期30、60min的氧合状态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明显升高(P<0.05),ARDSexp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与基础期比较,两组患者在叹气期60min时静态顺应性明显提高(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胸、纵隔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持续的叹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氧合状态及胸肺顺应性,同时安全、易行,对于肺外源性ARDS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间歇气压治疗(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过程中,气囊充放气时晚期休克患者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in pressure,CVP)、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呼吸周期中脉压的变化(delta pulse pressure,△PP),预测晚期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方法 对受试患者分别采用被动抬高下肢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IPC和按CVP 2~5原则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观察患者HR、SBP、DBP、MAP、CVP、PP和△PP的变化,评价3种方法在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结果 3种方法均能预测晚期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IPC的敏感性为71%,PLR为73%,CVP 2~5原则(补液试验)为83%.补液试验阳性的患者,在IPC时SBP变化为1.5kPa ,DBP为0.7kPa,MAP为1.0 kPa.结论 气压治疗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可以预测晚期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指导临床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134.
间歇气压治疗指导晚期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歇气压治疗(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过程中,气囊充放气时晚期休克患者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in pressure,CVP)、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呼吸周期中脉压的变化(delta pulse pressure,△PP),预测晚期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方法 对受试患者分别采用被动抬高下肢试验(passive leg raising,PLR)、IPC和按CVP 2~5原则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观察患者HR、SBP、DBP、MAP、CVP、PP和△PP的变化,评价3种方法在血容量判断中的价值.结果 3种方法均能预测晚期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IPC的敏感性为71%,PLR为73%,CVP 2~5原则(补液试验)为83%.补液试验阳性的患者,在IPC时SBP变化为1.5kPa ,DBP为0.7kPa,MAP为1.0 kPa.结论 气压治疗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可以预测晚期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性,指导临床液体复苏治疗.  相似文献   
135.
刘春霞  孟翠巧  申丽旻  赵鹤龄  程彤 《护理研究》2011,25(20):1830-1831
[目的]根据气压治疗时气囊充气前后危重病人心率(HR)、收缩压(SBP)、脉压(P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预测危重病人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指导临床补液治疗。[方法]观察200例危重病人行双下肢气压治疗时气囊充气前后HR、SBP、PP和CVP的变化。对PP变化大于5 mmHg的95例病人再按CVP 2 cmH2O~5 cmH2O原则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观察气囊充气和容量负荷试验前后病人HR、SBP、PP和CVP的变化。[结果]200例观察对象中有95例(47.5%)在气囊充气前后HR、SBP、PP和CVP有明显的变化,其中90例(45.0%)在气囊充气前后HR、SBP、PP和CVP的变化与容量负荷试验的变化一致。[结论]间歇气压疗法在预防危重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可以指导临床补液治疗。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补液治疗的阈值分别是气囊充气前后病人HR下降大于4/min,SBP升高大于7 mmHg,PP升高大于6 mmHg,CVP可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6.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方法ASA I~Ⅱ级初产妇足月单胎90例随机分为3组.30例为对照组,60例分为2组镇痛组A组(PCEA-LP)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负荷量10ml,当VAS≥20mm时,自控给药4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B组(PCEA-LCP)相同药物负荷量10ml,半小时后背景量4ml/h,当VAS≥20mm给药4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直到宫口开全停药.连续监测呼吸循环状况,评估镇痛效应和运动阻滞的程度,观察记录产程进展,采集静脉血测血浆儿茶酚胺浓度,观察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新生儿评分,脐带静脉血血气分析,活跃期及第Ⅱ产程时间3组无显著差异.A、B两组间VAS疼痛评分,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程度,NE,E浓度和剖宫产率无差别.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镇痛组(P<0.01),第一产程末NE、E浓度显著高于镇痛组(P<0.01).A组用药量、瘙痒发生率低及胎头吸引率均低于B组(P<0.01).结论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降低了剖宫产率,在相同的分娩镇痛水平PCEA-LP模式比PCEA-LCP模式用药更少,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呼吸困难中心源性肺水肿(CPE)和肺炎的心肺超声特征, 并构建鉴别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急性呼吸困难患者743例, 由超声医师甲使用肺超声12分区法扫查肺部, 与另一位同年资超声医师乙共同解读并记录各区超声征象(包括A线区、B线区、肺实变区、胸腔积液区), 根据整体肺超声特点分为A模式和B模式, 根据双侧肺野B线分布的连续性和对称性分为双肺连续性和非连续性B模式、双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B模式。使用心脏超声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压(E/e′)、右室是否扩张、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下腔静脉呼气末内径(IVCD), 将各指标转化为二分类变量。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将疾病分为CPE组和肺炎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影响因素, 根据偏回归系数β值作为权重进行赋值评分, 以总评分建立鉴别诊断模型, 采用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模型构建后, 由另一名超声医师(医师丙)独立采集30例CPE或肺炎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数据, 纳入该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评价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