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325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40篇
  6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青年男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特征。结果所有患者确诊前均出现不同症状及体征,20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2例出现胸痛,7例出现心悸,另有部分患者合并疲劳、呼吸短促等,所有患者均闻及胸骨左缘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心包积液3例,胸腔积液4例,叩诊右房、右室扩大15例。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冠窦破裂19例(73.1%),其中破入右心室及右心室流出道18例,破入右心房1例;无冠窦破裂7例(26.9%),均破入右心房;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42.3%),主动脉瓣脱垂伴关闭不全9例(34.6%),肺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26.9%),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23.0%)。结论青年男性主动脉窦瘤破裂常出现明显症状及体征,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多数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或继发结构改变,超声医师在诊断时应全面观察,确保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相关性。方法发生院内SCD的AMI患者84例为SCD组,同期住院治疗的84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SC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危险因素与SCD的相关性。结果 SCD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8.88±9.81)%]、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33.05±6.05)g/L]低于对照组[(56.70±10.33)%、(36.28±7.59)g/L],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7 037(1 843,15 000)ng/L]、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2.42(0.85,6.68)μg/L]高于对照组[1 199(408,7 609)ng/L、0.96(0.35,1.5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BNP、cTnT与SCD呈正相关(r=0.319,P0.001;r=0.515,P0.001),LVEF、ALB与SCD呈负相关(r=-0.409,P0.001;r=-0.242,P=0.002);在校正LVEF、BNP、cTnT后,低蛋白血症AMI患者发生院内SCD风险是ALB水平正常患者的1.688倍。结论低蛋白血症是AMI患者发生院内S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对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颈动脉斑块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以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和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三联疗法(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根除Hp,治疗2周,随后继续服用常规治疗药物,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血脂、Hcy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大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可以影响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根除Hp治疗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的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安徽省汉族人群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和单体型频率分布特征。方法 PCR-测序分型技术(SBT)对3 169例随机无血缘关系的干细胞捐献者进行HLA-A、-B、-C、-DRB1、-DQB1基因分型,利用计数法、最大期望算法和PyPop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单体型频率和连锁不平衡参数。结果人群共观察到411个HLA等位基因,其中HLA-A、-B、-C、-DRB1、-DQB1分别检出等位基因数量为67、143、65、75和64个。频率>0.1的等位基因有HLA-A*11∶01、A*11∶01、A*24∶02、A*02∶01、C*01∶02、C*07∶02、C*06∶02、DRB1*09∶01、DRB1*15∶01、DRB1*07∶01、DQB1* 03∶01、DQB1* 03∶03、DQB1*02∶01。发现1 426条HLA-A~HLA-B、1 772条HLA-B~HLA-DRB1和798条HLA-B~HLA-C、446条HLA-DRB1~HLA-DQB1单体型,单体型表现有连锁不平衡,其中19条表现为强连锁不平衡(RLD>0.80)。结论获得安徽省汉族人群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和单体型分布数据,其等位基因和单体型分布特征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变化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94例患者分为3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为单纯糖尿病组、30mg/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RBP和Cys-C测定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单纯糖尿病组无明显升高(P>0.05),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有所升高(P<0.01),在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升高最明显(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是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亦是评估肾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 制备马齿苋鲜品凝胶并考察其对小鼠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卡波姆-940、丙二醇的浓度及pH值为考察因素,以卡波姆凝胶剂基质考察评分标准评分,筛选优化处方,制备马齿苋鲜品凝胶。观察马齿苋鲜品凝胶的抑菌作用,及其对小鼠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优化,马齿苋凝胶处方为卡波姆-940 0.7%,丙二醇10%,pH 6.5。抑菌结果显示,马齿苋鲜品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急性湿疹的治疗结果显示,马齿苋鲜品凝胶可抑制湿疹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优化处方,并观察到马齿苋鲜品凝胶对小鼠急性湿疹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9.
随上颌窦提升术提出许多年来,该技术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上颌窦提升术与上颌窦基本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仍未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这一主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2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FNH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FNH患者中男6例,女15例,平均年龄31.1岁。单发19例,多发2例。9例为体检发现,无不适症状;12例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症状,均无肝炎、肝硬变病史;1例女性患者有长期口服雌激素病史。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其余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及HBsAg均为阴性。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率:彩超检查为42.9%(6/14),CT检查为50.0%(6/12),MRI检查为38.5%(5/13)。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FNH术前确诊率仍较低,主要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确、病灶巨大或有临床症状者仍应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