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9篇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外源性目的基因的良好靶细胞,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0&;#177;20)g。干预: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GDNF感染体外培养的BMSCs.并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检测BMSCs中的GDNF的表达,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GDNF基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的GDNF含量,并通过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观测GDNF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RT-PCR。②免疫荧光结果。③GDNF的体外活性。次要结局:①BMSCs的培养与鉴定。②ELISA检测蛋白表达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dv-GDNF感染BMSCs 48h后即有GDNF的表达.体外培养的BMSCs经Adv-GDNF转染后有GDNF的转录.其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分析.在感染24h岳即有GDNF的表达.并可持续5~7d的高峰Adv—GDNF感染的BMSCs的培养液上清可以促进脊髓背根神经节大量轴突的生长。结论:Adv—GDNF基因可以在BMSCs中稳定、高效表达.其表达的GDNF具有促进轴突生长的活性,为GDNF基冈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化疗是肿瘤病人常规的辅助治疗,也是医院肿瘤科室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部份。探讨化疗过程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护士专科知识不够,对化疗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缺乏了解,配制化疗药的防护措施甚少,环境准备不充分,肿瘤化疗废弃物管理不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加强专业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和专科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强化环境准备,严格遵守配制和准备抗肿瘤药的操作规程,完善化疗废弃物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后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于瘤腔内安置化疗囊,并行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及放疗增敏作用检测,术后第2,4,8,12周和6个月分别行经皮穿刺注入敏感化疗药物联合增敏放疗。随访6~36个月,并与以前随访的40例接受肉眼下全切后常规放化疗的脑胶质瘤结果相比较。结果:45例患者均获随访,生存期明显延长,6个月内复发4例(8.8%),死亡3例(6.6%);1年内复发9例(20.0%),死亡7例(15.6%);2年内复发19例(42.2%),死亡15例(33.3%);3年内复发25例(55.6%),死亡22例(48.9%)。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敏感药物间质化疗联合增敏放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人脑恶性胶质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西酞普兰浓度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观察西酞普兰在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 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05%甲酸溶液-乙腈(30∶70),流速为0.1mL/min,进样量为5L,柱温为35℃,样品室温度为4℃。采用Agela公司Venusil MP C18色谱柱(2.1mm×50mm,3μm)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25.22→109.25(西酞普兰)和m/z 265.23→167.37(内标盐酸苯海拉明)。结果 西酞普兰的线性范围为0.55~137.04μg/L,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均〈10%;血浆中西酞普兰低、中、高浓度水平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6±2.1)%、(72.4±0.6)%、(86.3±2.5)%,内标为(77.2±0.7)%,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2.6±7.0)%、(100.7±7.3)%、(106.4±4.4)%;西酞普兰血样长期冷冻稳定性、标准品溶液及内标贮备液长期稳定性、多次冻融稳定性、室温稳定性均较佳。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西酞普兰血浆药物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25.
肝血池SPECT显像诊断肝血管瘤是公认的有一定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并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价值。我室自1990年7月以来共检查肝血管瘤22例,并经临床各种检查方法所证实,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肝血管瘤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4~70岁,平均48.3岁,非肝血管瘤组18例,男13  相似文献   
26.
抗生素在院内感染中降阶梯治疗的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年,在荷兰召开的第22届国际化学疗法会议上,一些专家强调指出,ICU中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高病死率是起始治疗不当的结果[1-2],故主张起始治疗即使用足够广谱的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菌,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出来后,再有针对性地换用窄谱抗生素,称之为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Therapy).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前方牵引器联合上颌全托矫治疗替牙期反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用前方牵引器联合上颌全托法治疗,平均疗程5.5个月。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做相关测量,对测量结果做统计学比较。结果:矫治结束后,38例患者前牙反均呈不同程度解除,第一磨牙关系为中性或中性偏近中,前牙覆覆盖正常,面中凹陷的侧貌明显改善。结论:前方牵引器联合上颌全托治疗替牙期反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使多数患儿避免成年后的正颌外科手术,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8.
我院5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53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引发ADR例数最多的前10位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82.71%;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1位和第2位(分别占31.16%和17.29%);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依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占6.51%、3.90%和3.16%)。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基于心脏手术患者血液管理指南,分析术后出血的用药相关性,探索药学服务切入点。方法: 回顾性筛选2021年11月1日至30日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行先心手术、术后24 h内出血较多需要异体输血的病例。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及常用的指南收录数据库,筛选心脏手术患者血液管理相关指南,运用AGREE Ⅱ工具评价指南质量,查询药物使用指导意见,逐个分析筛选病例术后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 筛选出先心术后出血病例25例。纳入5篇涉及心脏手术患者血液管理的指南,经AGREE Ⅱ工具评价,A级推荐指南1篇,B级推荐指南4篇。分析术后出血原因,发现9例术前贫血未得到纠正;22例术中未使用抗纤溶剂;23例术中使用肝素剂量>400 U·kg-1;22例术中鱼精蛋白与肝素的剂量比>1∶1。结论: 外科医师和麻醉师对先心患儿围术期的血液管理策略与指南建议不太一致,药师应进一步提高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为遇到重大灾害事件药学部门如何践行药事应急管理和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总结2021年7月20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遭遇洪水侵袭、又遇河南省郑州市新冠疫情暴发,受灾后药学部门如何开展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工作,保证应急状态下全院药品供应与合理用药。结果:药学部高效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模式,梯次配置人力资源,梳理工作重点,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结论:持续做好药品保障供应和合理用药管理一直是药学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些经验对今后突发事件中医院药事应急管理和药学服务工作的紧急部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