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可吸收合成缝线行皮内缝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可吸收缝线在外科临床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外科技术中的一重大技术革新。现常用的吸收合成线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线(polyglactin910)、聚二氧杂环己赵渝,男,34岁,硕士,主治医生,科副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普外科,400016重庆市渝中区袁...  相似文献   
82.
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病(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二者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都表现为外周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83.
上海地区中学生午餐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上海市学生午餐营养状况,并提供相应对策。方法:对学生午餐采用询问法进行营养素摄入量统计,对于学生健康监测资料,用WHO推荐测身高标准体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学生营养午餐中热量,蛋白质,脂肪均能达到RDA(膳食营养素供给量)要求,但矿物质中Ca,视黄醇当量摄入量较低,分别为RDA的25%与50%,学生肥胖比例男女生分别为11.7%,3.0%;营养不良率为17.5%,20.0%。结论:上海市学生午餐中存在着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学生中发生肥胖与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4.
疝环充填无张力修补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方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疝环充填无张力修补治疗46例老年性腹股沟疝。结果 46例均一期愈合,3-7d出院,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6月,45例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无张力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张力、低复发率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采用RT-PCR方法研究动脉损伤早期原癌基因c-fos、c-jun的表达规律。方法:制备大鼠颈动脉气囊导管扩张损伤模型,采用RT-PCR方法检测损伤早期不同时相点动脉壁平滑肌细胞(VSMC)c-fos、c-jun基因的表达丰度,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c-jun 在损伤后30min达高峰。术后1h、2h仍能检测到明显的表达,术后5h后不能检出。c-fos在术后30min、1h均可检测到该基因多量的表达,以后随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下降,5h时不能检出。损伤后45min中膜残留VSMCc-fos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86%。结论:在动脉损伤后极早期即有c-fos、c-jun的大量表达,TR-PCR检测原癌基因的表达为研究动脉损伤早期VSMC的活化机理提供了一个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人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人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内支架闭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对不同并发症采取覆膜支架置人、人工血管移植、股-股搭桥、Fogarty导管取栓等处理措施,并于术后30 d采用超声多普勒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57例均完成EVAR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伴有髂动脉扭曲>90° 7例,股动脉直径纤细(<7 mm)3例,一侧髂动脉闭塞4例,合并髂动脉瘤5例(双侧髂动脉瘤2例,单侧髂动脉瘤3例).入路血管并发症7例(12.28%),其中髂动脉破裂1例,血管内支架闭塞2例,股动脉内膜损伤3例,股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 d随访,发生Ⅱ型内漏3例,1例人工血管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结论 重视术前入路血管的评估,同时掌握腔内及开放手术技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降低EVAR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7.
赵渝 《四川医学》2013,(9):1421-1423
目的 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脑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脑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95%,无效率为8.05%,并发症发生率为14.94%;对照组有效率为62.07%,无效率为37.93%,并发症发生率为3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治疗效果优越,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88.
袁方  赵渝  张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0):3706-3710
背景: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表面的细菌在溃疡的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细菌的种类、密度与溃疡愈合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中的常见菌群种属和细菌量与溃疡愈合的关系。 方法:纳入2009-05/2010-09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39例,共42条患肢。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加压疗法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以确定溃疡的愈合率,42条患肢中,28条患肢在6个月内完全愈合,为愈合组,14条患肢未完全愈合,为未愈合组。获取治疗前所有溃疡的组织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细菌基因组DNA,合成细菌的通用引物及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中常见细菌种属的特异性引物,运用常规PCR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愈合组与未愈合组溃疡表面的细菌差异。 结果与结论:愈合组和未愈合组标本中都可检测到细菌,最常见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未愈合组标本中的细菌总量较愈合组明显增多(P < 0.05),两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  > 0.05)。实验结果中未见任何一种溃疡的常见细菌种属与溃疡的愈合具有直接关系,而溃疡中的细菌总量与溃疡的愈合有较大的关联。结果表明溃疡表面细菌总量的增加引起的皮肤慢性感染可能是导致小腿慢性静脉性溃疡长期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尿激酶、肝素及其联合治疗急性大鼠下腔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后不同时相静脉血栓与血管粘附特性的变化.方法:SD大鼠140只,10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治疗A组、尿激酶治疗B组、联合治疗C组各35只;另35只为假手术组(sham,SH).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4、7、14、28 d获取目标血管,光镜观察血栓的结构演变与机化、内膜增生程度,检测静脉壁平滑肌胶原沉积量.以及力学测量管壁血栓附着力.结果:A组内膜增生最严重.栓后1、4 d,B、C组血栓附着力分别较A组低(P<0.01).结论:尿激酶加肝素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能有效地保护内皮层完整,减轻血管内膜增生,但在溶栓抗凝联合治疗急性血栓后残余附壁血栓粘附力相对较低,不建议早期运动加压.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及肝素加尿激酶治疗急性大鼠下腔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后不同时相腔静脉内皮扫描电镜变化.方法:SD大鼠135只,105只建立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A组、尿激酶B组、肝素加尿激酶C组各35只;另30只为假手术组.各组给药后分别于血栓形成后第1、4、7、14、28 d获取病变段血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皮层变化.结果:7d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B及C组内皮损伤较轻,内皮损伤分级主要为Ⅱ一Ⅲ级.而C组为Ⅲ~Ⅳ级(P<0.05);28 d时C组内皮损伤较A、B组轻(P<0.05),内皮损伤分级主要为Ⅱ级,而B、C组为Ⅲ~Ⅳ级(P<0.05).结论: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大鼠急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较其单独使用有更好的内皮结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