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ѹ�ۺ����Ľ��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分叉处的解剖结构特点,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形成的解剖基础。方法 2001~2002年,观察并测量:100例成人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及腰骶椎的位置关系,下腔静脉合成平面及左髂总静脉内粘连结构的形成,以及左髂总静脉受压处的管径变化。结果 左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角度大于右侧。右髂总动脉及向前突出的腰骶椎共同对左髂总静脉产生压迫,左髂总静脉受压处的前后径缩小,有静脉内粘连结构者横径缩窄。反之横径增宽,静脉内粘连结构的发生率为25%。结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在于右髂总动脉和腰骶椎对左髂总静脉的共同压迫和静脉内粘连结构的形成,引起了左髂总静脉受压处管径变化,静脉内粘连结构时静脉管径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2.
孙一来  向志  赵渝  邹中辉  孙一圣 《中国药房》2010,(23):2127-2129
目的:研究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对兔下腔静脉血栓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复制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均分为3组,即肝素、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复制模型3d后给药,分别在用药后第3、7、10天观察病变血管内膜增生程度、静脉壁胶原纤维沉积量、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肝素组比较,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胶原染色显著减少(P<0.05);在用药后的第3天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较轻(P<0.05);第7、10天时,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蕲蛇酶联合肝素在治疗兔下腔静脉血栓方面具有保护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的功效,对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3.
24.
肖和平  李艳  赵渝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486-487,489
目的评价大鼠种植性胃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模型的制作能否为术前化疗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对20只SD大鼠利用Walker-256细胞株成功地复制出种植性胃肿瘤模型,经腹腔动脉灌注阿霉素并经化疗后第14天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对照观察。结果利用Walker-256细胞株成功制作出大鼠种植性胃肿瘤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模型,经腹腔动脉灌注阿霉素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5)。结论该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初步实验为胃癌的实验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5.
成军  赵渝  张矛  任为  黄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7):1872-1874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治疗和腔内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收集21例锁骨下动脉损伤病例。开放手术12例,根据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受伤时间、累及范围等,选择锁骨上、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经肋间联合左颈部切口等,采用血管壁修补、血管吻合、血管移植、血管缝扎,辅助体外循环及球囊止血技术。腔内治疗9例(中转手术1例),急性锁骨下动脉损伤伴出血性休克4例,外伤后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外伤性锁骨下假性动脉瘤2例,成功实施腔内治疗。结果患者均痊愈,开放手术组和腔内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4.5 h和2.1 h、1 800 ml和200 ml、21.3 d和9 d,两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4~30个月,1例血管手术修补病例出现部分血管狭窄,所有支架植入病例血管通畅,无严重狭窄及闭塞发生。结论锁骨下动脉损伤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腔内治疗较开放手术安全、可靠、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年间下腔静脉滤器(IVCF)应用趋势,分析影响IVCF回收的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IVCF置入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伴发疾病、治疗方案、所在科室、IVCF置入指征、IVCF类型、IVCF回收情况、出院诊断等。采用Origin 2021软件绘制研究结果趋势图,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VCF回收的因素。结果 10年间共置入1 722枚IVCF,年均增长率为15.2%,54.8%(944/1 722)患者有置入IVCF绝对适应证。87.6%(1 509/1 722)IVCF为可回收型,其中611枚回收成功,总回收率为40.5%;至2020年回收率达70.5%(146/207)。拟合趋势线绘制提示,以绝对适应证置入IVCF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入年份、患者年龄、Charlson共病指数(CCI)、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分型、恶性肿瘤、抗凝禁忌、肺栓塞是IVCF回收的影响因素。结论 过去10年IVCF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应用日趋增加,其回收率逐年提高。高龄、伴...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建立实验性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在40只新西兰白兔股部建立股动脉瘤、股动静脉瘘模型,行模型的血流探测,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CTA,MRA,DSA检测,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0只新西兰白兔中成功制作动脉瘤16个,成功率80%,20只新西兰白兔中全部成功制作股动静脉瘘,并经相关检测手段证实.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兔股动脉瘤,动静脉瘘模型切实可行,检测方法上表现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28.
急性周围动脉栓塞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周围动脉栓塞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0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117例149次动脉栓塞的分布情况,以及因栓塞所致的死亡率和截肢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栓塞的部位,肢体缺血时间,缺血的程度和范围,手术的方式和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是否伴有动脉硬化,是否反复发作等因素对截肢的影响.结果:117例149次急性周围动脉栓塞以下肢发生的频率最高,约占87%,内脏动脉栓塞约占2%,上肢约占10%.全组病例死亡率为11.9%.截肢率为7.8%,肢体救治率9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回归系数为3.3412(P<0.05),说明缺血的程度愈重,截肢的可能性愈大;及时治疗的回归系数为-4.0165(P<0.05),可降低截肢率.结论:潜在的心脏疾病和栓塞重要脏器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的导管取栓术和抗凝治疗是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措施.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以及栓塞后的及时处理决定肢体动脉栓塞预后.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大口径自体动静脉内瘘在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透析通路中的运用.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各组内再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1.1 cm,对照组0.7 cm~0.8cm.结果 手术成功率实验组(90.9%、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1例发生心衰.结论 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可适当增加吻合口内径,即可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需求,又不至于引起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