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01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330篇
预防医学   149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58篇
  3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研究p16、Ki-67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p16、Ki-67的表达水平,其中宫颈良性反应性改变193例(老年宫颈萎缩性改变35例,宫颈鳞状上皮化性77例,宫颈鳞状上皮良性增生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227例(CIN Ⅰ86例,CINⅡ88例,CINⅢ5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6例及宫颈腺上皮病变7例(其中3例来源于CIN组)共计440例.结果 宫颈良性反应性改变组p16、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IN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P<0.01);在CIN组中阳性强度随着CIN病变级别的增加而增强(P<0.0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组中呈强阳性;宫颈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的p16、Ki-67也呈不同程度(+).结论 p16、Ki-67对宫颈良性改变的甄别、CIN级别的判定及宫颈早期浸润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2.
复方丹参滴丸人含药血清中丹参相关代谢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人含药血清中丹参相关代谢产物,推测其代谢机制. 方法: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富集和分离血清样品中的代谢物,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进行检测,多级质谱技术确定代谢物的碎片结构,推测其结构. 结果:在人含药血清中检测到了5个新的代谢产物,分析了各代谢物的体内形成机制. 结论:本研究可为复方丹参滴丸体内物质基础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乳腺MRI征象的权重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的影响,为乳腺肿块型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变125个(良性56个,恶性69个),术前或活检前行MRI扫描;计算肿块型乳腺病变的MRI形态学征象、血流动力学征象、分子功能学征象的权重因子以及125个肿块型乳腺病变的鉴定因子,分析权重因子大小与MRI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出现频率的相关性,将鉴定因子与病理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并计算良恶性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肿块型乳腺病变权重因子最大的MRI征象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0×10-3mm2/s(1.122),最小的是上升型曲线(-1.369).权重因子大小与征象在恶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正相关(r=0.67,P<0.05),与征象在良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负相关(r=-0.56,P<0.05).鉴定因子诊断肿块型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鉴定因子>1.575是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94.6%.结论 乳腺MRI征象权重的确定以及建立在多参数标准化分析基础上且根据权重所得出的鉴定因子,有助于提高肿块型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肛肠梗阻导管在左半结直肠肿瘤急性梗阻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126例左半结直肠肿瘤急性梗阻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经肛肠梗阻导管行梗阻近段结肠减压、灌洗等治疗后,行腹腔镜手术并一期切除吻合;对照组按常规准备后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治疗组(1.6%)低于对照组(11.1%),治疗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和术后第7 d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联合肠梗阻导管置入冲洗减压,在左半结直肠肿瘤急性梗阻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以"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和"安心(reassuring)"为最终目标的"LEER"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98例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  相似文献   
76.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常由于轻微外力所造成。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由巨大暴力引起,常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治疗有一定的特点。本院自1993年至1997年,共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3例,经过一段时间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的CT征象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眶壁爆裂性骨折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结果:7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CT扫描是诊断眶壁爆裂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根据CT征象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 (Af)患者复律前、后左房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演变过程。方法 :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 2 1例Af患者复律前后左房功能的改变 ,并对其中 18例应用多普勒检测二尖瓣血流频谱 (MIF)及肺静脉血流频谱 (PVF)的变化。另选 2 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①Af患者复律后 ,即刻左房收缩功能减弱 ,以后逐渐恢复 ;②非风湿性心脏病Af患者复律即刻左房射血力 (LA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③维持窦性心律≥ 3个月者 ,左房内径 (LAD)和容积 (LAV)显著缩小 ;而Af复发者 (维持窦性心律 <3个月 )LAD、LAV无明显改变。结论 :Af患者重建窦性心律后 ,左房收缩功能逐渐恢复 ,且与复律前Af持续时间有关 ;Af时收缩期肺静脉回流减少 ,提示左房压增高 ;Af复律后随着左房收缩功能的恢复 ,左房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 ,但恢复过程需要 1~ 4周 ;Af复律后即刻左室心肌受除颤电流的影响 ,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 ,可呈现短暂的心肌顿抑现象  相似文献   
79.
卵巢囊肿蒂扭转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红辉  李鹏  赵欣  龙健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63-1065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平扫6例,增强扫描4例.结果:6例CT平扫均出现囊实性双肿块、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囊肿位置变化、盆腔积液等征象.3例子宫偏向扭转侧,1例囊内出血,1例囊肿破裂.增强扫描,强化减弱或无强化.结论:卵巢囊肿蒂扭转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作为超声检查的一种补充检查方法,对卵巢囊肿蒂扭转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0.
杨进  陈江  黄文秀  赵欣  闫福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30-1033
目的 初步探讨屏障膜与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结合后在牙槽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潜能.方法 ①细胞培养:采用犬来源的MSCs体外扩增培养,观察检测非诱导条件下MSCs的生长变化和成骨分化.②动物实验:拔除3只雄性杂种犬的双侧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保留唇舌侧牙槽嵴,制备一近远中向15 mm×5 mm,冠根向8 mm的骨内缺损,随机分3组予以下处理:a.空白对照组:直接缝合牙龈;b.单纯膜组:骨缺损区上覆盖Bio-Gide(R)膜后缝合牙龈;c.膜 MSCs:缺损区植入自身MSCs-胶原膜复合物,细胞朝向骨面,覆盖Bio-Gide(R)膜后缝合牙龈,分别于术后4,8,12周随机取材,进行大体、X线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未加入成骨诱导剂,细胞形态发生变化,钙沉积出现,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3代内扩增的MSCs有成骨活性,原代细胞成骨活性优于传代后细胞.动物实验表明,两盖膜组较空白对照组在8周内有明显的骨形成,但胶原膜加用MSCs在促进骨形成上未见明显区别.结论 MSCs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扩增,具有自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使用Bio-Gide(R)胶原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术(GBR)可促进成骨,并且与GBR联用MSCs差异不明显,提示两者联合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