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用腺苷蛋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腺苷蛋氨酸对淤胆型肝炎皮肤瘙痒的有效率为86.67%(13/15),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纳差的有效率分别为88.24%(15/17)、82.35%(14/17),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淤胆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ALT、AST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P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STB、SCB、TBA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淤胆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ALT的复常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的增高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优于门冬氨酸钾镁,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2.
两种膜型血浆分离器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材料制备的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e-4A与PS-06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3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其中应用Evacure-4A膜型血浆分离器28例(A组),应用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35例(B组),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经单次血浆置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A组患者分别下降(41.6±10.6)%和(42.1±11.9)%,B组患者分别下降(42.1±11.9)%和(43.4±8.3)%,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0.98和0.7 3,P值均>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轻度升高,A组血清白蛋白上升幅度大于B组,A组为(8.3±10.7)%,B组为(3.4±9.3)%,t=2.76,P<0.01。结论 膜型血浆分离器Evacurc-4A可以减少白蛋白丢失,优于膜型血浆分离器PS-06。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 从指标间的数量关系出发,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在2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10项常用肝功能诊断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朦(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谷丙比值(AST/ALT)进行聚类分析和类别回归分析。结果 10项指标分为5类:胆红素类(TBIL,DBIL,IBIL)、白、球蛋白类(ALB,GLB,A/G)、转氨酶类(ALT,AST)、转氨酶比值类(AST/ALT)、总蛋白(TP)。各类指标预示病情程度的作用大小为:胆红素类〉白、球蛋白类〉转氨酶类〉总蛋白类〉转氨酶化值类。在胆红素类中,TBIL的作用最大;在白、球白类中,A/G的作用最大。结论 胆红素和白、球蛋白类是判断病情的灵敏指标,其中又以TBIL和A/G比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4.
慢性病毒性肝炎分型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将302例确诊CPH,CAH的肝脏病理改变以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慢性肝炎分型(新方案)病理标准进行分级(G),分期(S),分度,结合病因,临床分析。结果 CPH,轻型CAH为新分型慢肝轻度G1G2,G0-2,中型CAH为中度G3,S1-3,重型CAH为重度C4,A2-4,TB,ALT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值均=1,P均=0.05),与病理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随访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为比较两者的预后提供佐证。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随访6~18年,平均(11.8±4.1)年,经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HBeAg阴性65例、HBeAg阳性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转归。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Х^2检验。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累计发展为肝硬化7例,占10.8%,肝癌4例,占6.2%,死亡8例,占12.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累计发展为肝硬化15例,占12.7%,肝癌8例,占6.8%,死亡12例,占10.2%。两组相比,肝硬化、肝癌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远期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对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或慢性重型肝炎早期)住院患者144例,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72例),治疗前做常规体检。给药方案:NAC 8g/d,静脉滴注,疗程45d,同时配合基础综合治疗,并于用药前、用药后15、30、45d分别抽血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能生物化学、血常规等。 结果 入选144例患者中91例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标准,53例符合慢性重型肝炎标准。揭盲后A组为试验组;B组为安慰剂组。脱落28例(A组11例,B组17例),进入疗效评价病例试验组61例,安慰剂组55例。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安慰剂组为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NAC能明显减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氨基转移酶,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试验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皮疹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