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局麻药利多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方法 小鼠分为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分别预先腹腔注射10mg/kg的氯胺酮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5min后腹腔注射等比浓度的利多卡因,用序贯法测2组的LD50.结果 氯胺酮组利多卡因LD50为147.6 mg/kg,小于生理盐水组的247.9mg/kg(P<0.05).结论 预先腹腔注射氯胺酮可增加利多卡因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2.
微核试验(Mieronuclei Test MT)是一项细胞遗传学新方法,它的出现率和染色体畸变呈正相关,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染色体损伤测定法。此法已广泛用于理化因子致癌致突变的鉴定、抗癌药物的筛选、环境监测等方面。现有的检测方法做为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人群普查,尤其在基层尚感有所不  相似文献   
123.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方法 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A1型27例,A2型20例,A3型7例)。结果 经4~36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标准的粗螺钉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观察左心室压力-应变环(LV-PSL)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按照Gensini评分将15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n=51)、中度组(n=53)和重度组(n=50),以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V-PSL观察并比较各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肌做功(MW)参数,包括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指数(GWI)及整体做功效率(GWE),分析其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效能。结果 组间GLS及MW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组GWW高于、而GWE低于对照组(P均<0.05);中度组GWW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5),GLS、GWI、GCW及GWE均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5);重度组GWW高于,而GLS、GWI、GCW及GWE均低于其余3组(P均<0.05)。GWE评估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GWI、GCW及GWW (Z=0.73、0.74、0.88,P均<0.001);以94.50%为GWE最佳截断值,其特异度为87.00%,敏感度为83.00%。Gensini评分与GWW呈中度正相关(r=0.69,P<0.01),与GWI、GCW呈低度负相关(r=-0.42、-0.43,P均<0.01),而与GWE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1)。结论 LV-PSL对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价值,以左心室GWE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5.
126.
枳术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枳术丸挥发油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盐酸吗啡制作STC模型大鼠,采用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枳术丸挥发油干预前后STC模型大鼠肠道推进功能,并采用在体结肠肌电测定法测定枳术丸挥发油干预前后STC模型大鼠结肠的肌电活动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枳术丸挥发油组的STC大鼠肠道推进率增加(P0.05),结肠慢波振幅减小(P0.05)、频率加快(P0.05),振幅及频率变异系数均减小(P0.05)。结论枳术丸挥发油可增强STC结肠推进功能,其治疗作用机制之一是纠正STC异常的结肠慢波。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胸、腰椎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复杂性胸腰椎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5例,女13例;年龄7~58岁,平均34岁。胸椎12例,胸腰段7例,腰椎9例。单节段受累13例,双节段12例,三节段或以上者3例。7例合并腰大肌脓肿,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17例合并后凸畸形。均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及椎旁病灶清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予标准抗结核化疗。定期随访观察结核治愈、神经功能改善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7个月,平均20.7个月。26例术后12~18个月获得临床治愈;1例术后结核复发2次,经再手术后治愈;另1例发生内固定移位,但骨质愈合良好。术前存在脊髓神经功能损害者除1例末次随访时ASIA 分级为D级外,余均恢复至完全正常。术前后凸畸形平均为37.1°±18.5°,术后矫正至13.6°±9.8°,末次随访时15.8°±10.3°。围手术期发生严重并发症2例,1例为术中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再次手术后治愈;另1例为术区感染,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对于复杂性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病灶清除技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并存在损伤前方大血管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8.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估经后路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9例因未能完成随访剔除本研究,最终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式选择分为动态组44例和单摘组41例,术后随访5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临床评估指标(VAS、ODI)、影像学评估指标(腰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不稳、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动态组在末次随访时VAS及ODI优于单摘组(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组椎间隙高度下降约12.75%,单摘组下降24.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椎整体活动度术前与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手术节段末次随访时保留(4.05±0.79)°的活动度,约为术前活动度的45.30%,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单摘组复发5例,其中4例行保守治疗,1例再次手术。动态组未出现腰椎失稳病例,单摘组有3例失稳病例,其中1例因手术节段滑脱,出现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再次手术,2例因无症状随访观察;2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病例。结论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中长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减少手术节段的复发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9.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液和血清白介素-1(IL-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高低与病变程度的关系,选取从本院收治的130例KOA患者作为KOA组,其中KOA早期56例,中期42例,晚期32例;另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膝关节液和血清中IL-1与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KOA患者膝关节液和血清中的IL-1与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膝关节液和血清中的IL-1与TNF-α水平显著增高。结果说明,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液和血清中IL-1与TNF-α均升高,且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对早期诊断膝骨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0.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腺癌几乎占了一半,而且也是非吸烟人群中最常见的肺癌亚型[1]。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 IASLC)联合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基于病理相关的影像学和临床行为的观察,以及肿瘤科医师应用和研究肿瘤治疗新方案(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的需要,综合临床、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外科学以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提出了国际多学科的肺腺癌新分类(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