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感染泡球蚴的大鼠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OLT)后免疫系统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移植物的影响。方法:分为3组:(1)A组为正常对照组(同系移植):健康(Lewis)LEW大鼠→健康LEW大鼠;(2)B组为对照组(非同系移植):健康BrownNorway(BN)大鼠→健康LEW大鼠;(3)C组为实验组:BN大鼠→LEW大鼠(感染泡球蚴后3个月)。术后LEW大鼠存活48h判定为肝脏移植手术成功。每组于术后1、3、5、7d4个时间点各处死2只LEW大鼠,取血清及移植的肝脏、脾脏。每组留8只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A组、B组、C组受体存活时间平均为(54.13±16.62)d、(4.75±1.58)d、(15.50±3.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示:(1)A组无排斥反应现象;(2)B组排斥反应随移植天数的增加逐渐加重,术后1、3、5、7d分别出现0、1、2、3级排斥反应;(3)C组第7天出现1级排斥反应。结论:感染泡状棘球蚴后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该模型为研究感染泡球的肝脏移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总结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采用“背驼式”肝移植。结果:3例中1例存活1年,1例存活9个月,1例至今已经存活1年半时间,目前状况良好。2例死亡原因均为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术前状况决定肝移植效果;肺部并发症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不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是进行供肝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受体免疫系统变化研究的必要手段。早在70年代大鼠肝移植模型即已获得成功,早期采用三套管法(即门静脉、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均用套管),成功率较低[1]。80年代初,改用二套管法(即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套管),缩短  相似文献   
15.
16.
急性溃疡性口腔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临床以口颊、舌面、齿龈及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并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任何年龄小儿均可发病,尤以2岁~4岁的婴幼儿更为常见。笔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有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辨证论治的粗浅体会,整理如下。1 病因病机《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发生,多数受疾病影响(如高热、急性传染病、腹泻等)及保养过温之后,正气损伤,脏腑的积热郁火,循经上熏口舌,邪毒乘虚而入,与内郁之火互结,腐蚀肌膜,引起溃疡。口腔各部位均通过经络与相应脏腑联系,如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外侯,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供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抑制肝移植大鼠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 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4对雌性大鼠,建立Wistar-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A组:肝移植术中输注生理盐水;B组:肝移植术后隔天一次给予他克莫司(0.25 mg/kg)灌胃2周;C组:肝移植术中输注与A组同剂量的雄性Wistar大鼠的MSCs.观察术后第10天肝功能的变化、病理改变、TGF-β1与IL-10的表达、Y染色体定位及受体存活时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多组比较方差分析AST、ALT值,LSD法分析组间差异;病理分级采用ridit法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存活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第10天A、B、C组ALT分别为(756±104)、(197±49)、(103±31)U/L,AST分别为(635±134)、(331±78)、(150±38)U/L,3组ALT和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265,P<0.05);两两比较发现,B组及C组均优于A组,且C组优于B组.A组ridit均值为0.8333,为重度排斥,B、C两组ridit均值分别为0.4583、0.2083,排斥反应较A组显著减轻,且C组较B组级别更低.A、B、C组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69%±20%及85%±2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P<0.01).A、B、C组IL-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5%、75%±14%及91%±2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2,P<0.01);B、C两组TGF-β1和IL-10呈强阳性表达且C组比B组更明显,而A组则为弱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检测发现,C组含有带Y染色体的雄性MSCs,主要在汇管区聚集.A、B、C组大鼠50 d存活率分别为0、10%、90%,3组大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P<0.01),C组中位存活时间为63 d,较A组11 d延长,且C组长于B组.结论 肝移植同时向供体输注MSCs能够抑制受体对移植肝的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18.
动物实验发现,宿主感染原虫或蠕虫可以降低宿主对异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在人体有些寄生虫感染也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可以引起人体包虫病的棘球绦虫主要有两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棘球蚴抗原B对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方法:以近交系C57雄性小鼠60只为供体,Balb/c雄性小鼠100只为受体建立尾部皮肤移植实验模型.将100只受体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于术后经肌肉注射给药.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纯化后抗原B(100 μg/10 g);阳性对照组给予FK506(3 μg/10 g);手术Ⅰ组行同系间的皮肤移植(不予干预);手术Ⅱ组单纯切取与前几组相同大小的创口,不做移植操作.移植后观察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及病理变化.结果:空白组皮片生存时间为(6.75±1.282) d,阳性对照组为(12.50±1.309) d,实验组为(10.25±1.669) d,三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移植皮片病理分析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球蚴抗原B作用于小鼠皮肤移植可以延长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病理结果显示其可以延缓移植排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