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2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77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患者,女性,52岁,已婚,农民。因发作性右上腹痛4年加重8天伴皮疹2天,于2006年11月10日入院。患者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4年,当地曾先后应用先锋霉素、替硝唑、红霉素等治疗。查体:T39℃,P127次/分,R20次/分,105/70mmHg。神志清楚,急性重病容。周身皮肤黄染,躯干四肢皮肤广泛红斑兼有小水疱,个别为小脓疱,尼氏征阳性,口唇皲裂。无蜘蛛痣及肝掌。腹稍胀,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氏征可疑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误用静脉注射二甘醇后肝功能变化及其与二甘醇中毒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4例慢性肝病患者误用二甘醇前后的临床资料及8周内肝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二甘醇中毒的危险因素.结果 64例慢性肝病患者误用静脉注射二甘醇后,15例(23.4%)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酸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表现.12例(占中毒病例的80.0%,误用二甘醇病例的18.7%)在暴露后7 d内死亡.静脉误用二甘醇后可引起轻度的肝损害,表现为早期(6周内)、一过性(1周)总胆红素加深、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增高,胆碱酯酶轻度下降,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胆固醇在使用前后及中毒组与无中毒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中毒组9例凝血酶原活动性下降,12例白蛋白下降(P<0.05).2例中毒患者出现腹胀加重,其中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另1例出现肝性脑病,最终需肝移植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中毒组全为男性,r=4.266,P<0.05)及用二甘醇前黄疸水平(r=7.640,P<0.01)与二甘醇中毒发生与否有关.结论 误用静脉注射二甘醇后仅部分患者出现二甘醇中毒,但中毒者病死率极高.二甘醇可以加重肝功能损害,但多为轻度短暂肝功能变化,仅极少数发生二甘醇中毒的患者在出现肾损害同时出现肝病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5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适宜时机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疗效已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同.经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探索,伴随欧洲、亚太地区,美国和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相继出台和不断完善,有关抗病毒治疗策略已越趋于成熟[1-5].2010年底,我国出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在综合国内外指南基础上,逐步突显出中国指南的特色.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优化治疗策略的提出,为进一步全面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解读2010版《指南》过程中,我们将自己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优化治疗策略的认知作如下浅析,供广大专家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56.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我们将门诊收治的68例患者,用中风康汤剂配合针刺足太阴经穴为主治疗,收到了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按全国中医学会内科组在1986年6月泰安会议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选择病例。其中68例为治疗组,男42例,女26例。50岁以下者11例,51~60岁22例,61~70岁30例, 相似文献
57.
降脂通脉冲剂对高粘,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降脂通脉冲剂对高粘、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降脂通脉冲剂治疗106例高粘、高脂血症患者,并随机选择高粘、高脂血症患者54例作对照组。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高切、低切、中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脂3项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主要探讨CT增强扫描及术后复查的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93例123次急性胰腺炎CT检查资料回顾分析。结果:93例中,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0例,合并胰腺出血2例,合并胰腺脓肿4例,合并假性囊肿8例。93例中,36例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死亡。其余57例经保守治疗,9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对其正确的分型,以及早期发现胰腺的出血、坏死。急性胰腺炎手术前后的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扫描,不仅可肯定胰腺炎的诊断与类型,而且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作出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9.
肝炎肝硬化患者电解质紊乱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电解质紊乱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将肝硬化患者根据腹水程度 (轻度、中度、重度 )和Child Pugh分级进行分组 ,用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组K+ 、Na+ 、Cl-、Ca2 + 进行检测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有腹水与无腹水之间血电解质变化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Child Pugh各级之间电解质变化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随着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 ,K+ 、Na+ 、Cl 、Ca2 + 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病情严重者电解质紊乱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0.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患病率高,可影响其他老年病的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增加,在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2007~2008年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人患病率高10倍.老年糖尿病病人心、脑、肝、肾并发症多,多器官功能损害常见,低血糖易感性增高,低血糖所致心、脑损害易发生,且病情严重[1].所以老年糖尿病不但治疗目标有别于非老年糖尿病病人,治疗中还应特别强调个体化临床思维,根据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