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定性模拟测量受检者的吸收剂量以及陪伴者、相邻患者、工作人员散射线辐射剂量。方法选择4组曝光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管电压逐渐升高的摄影条件进行测试;同时用451B巡测仪测量距水模边缘50、150、325cm三点和与射线束垂直的距X线管焦点150、330、430cm三点的散射线辐射剂量;用RTI巴拉库达测试仪分别单次测量水模前、后的辐射剂量,水模后方的测试点剂量数值基本相同时,测算水模前的入射空气比释动能,并计算出水模吸收剂量。结果 4组摄影条件下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且满足临床医师对床旁摄影检查的诊断需求。当主射线到达IP板剂量基本相同时,模拟陪伴者和操作人员的测试点散射线辐射剂量随摄影设置的管电压上升而增加;模体前空气比释动能数值和模体吸收剂量随管电压增加而减少,随焦-片距(SID)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随X线能量改变,受检者吸收剂量,陪伴者、相邻患者以及工作人员散射线辐射剂量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在床旁摄影过程中,需考虑优先保护参与者。  相似文献   
72.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早诊早治已成为提高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除手术外,主要为放疗和(或)化疗.目前,临床评价疗效的传统方法是监测实验室指标和CT(或MRI)的肿瘤形态学观察.这些方法通常在治疗数月后出现变化从而反映疗效,时间较长.为了能够尽早评价疗效,及早指导下一步治疗,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下面将对其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3.
本文给出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基于CT影像序列的数字化重建人体立体X线透视图(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3D DRR)研究结果,包括实现3D DRR技术的简要步骤及原理,以及临床应用实例。借助于3D DRR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确定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空间形态关系,而且可以准确地验证放射治疗中各方向射柬照射肿瘤靶区的空间适形度,以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是否受到了不利的照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价颈部肿瘤气管侵犯的应用价值 ,探讨颈部肿瘤气管侵犯的诊断标准。资料与方法 对 2 0例颈部气管旁恶性肿瘤患者 (2 2个肿瘤 )行前瞻性的术前CT检查 ,3位医师双盲法评价横断面扫描图像、多平面重建 (MPR)和容积再现 (VR)图像上颈部肿瘤与气管的关系 ,对比手术及病理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气管受侵的判断 ,MPR的准确性 (90 .9% )与横断面 (86 .4 % )相仿 (P =1.0 0 0 ) ;对气管受侵的诊断价值 ,气管MPR和VR评分≥ 3分者分别占 6 8.2 %、2 2 .7% (P <0 .0 1) ;肿瘤与气管交角≥ 90°时气管受侵多于交角 <90°时 (P <0 .0 5 )。结论 对气管受侵的判断 ,横断面是基本诊断方法 ,MPR可为横断面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 ,气管VR价值有限 ,MPR对判断气管受侵的应用价值高于气管VR。  相似文献   
7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20例(25个病灶)的影像资料.结果 4/4个病灶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92%(22/24)病灶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高密度或明显高密度;96%(23/24)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38%(8/21)病灶在延迟后平衡期扫描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52%(11/21)为等密度;50%(12/24)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或瘢痕.60%(9/15)病灶在MR的T1WI为等信号,40%(6/15)为略低信号或低信号; 27%(4/15)病灶在T2WI为等信号,73%(11/15)为略高信号或高信号;15/15个病灶在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中等强化;11个病灶在延迟扫描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67% (10/15)病灶内可见纤维分隔或瘢痕.B超检查,65%(15/23)个病灶呈低回声,5个呈等回声或稍强回声病灶,3个呈高回声.结论影像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MRI显示其病理特征优于CT和B超.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像学评价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lipid poor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s, LPRL)的 CT 和 MRI 表现及其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及 CT、MRI 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病变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物,大小为(12.5±8.0)cm,范围为1.9~21.0 cm。肿瘤边界清晰者12例,边界不清者9例。病变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肿瘤位于肾周间隙者12例,位于肾旁前间隙者6例,位于肾旁后间隙者3例。9例患者的肿瘤伴粗大血管影,11例伴分隔,7例伴坏死,4例伴钙化(粗大、散在、多发钙化)。该病有特征性的CT、MRI 表现,多表现为软组织实性肿物;平扫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病变多伴坏死或分隔、血管影。结论 CT 及 MRI 对无脂肪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国外CT低剂量领域的发展现状,探讨该领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PubMed为搜索引擎,Medline为数据源,检索2002-2011年的CT低剂量的相关文献,并采用ThomsonDataAnalyzer(TDA)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对CT低剂量相关的文献从年代、作者、机构、期刊、国家、主题6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间Medline中共收录CT低剂量方面的文献6433篇,美国发文量3165篇,占总文献量的49.2%,中国发文量为112篇,占1.4%;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为3664人,占80.42%;此领域的高产作者为发表文献4篇以上的作者.CT低剂量相关的核心期刊为9种在国际放射学领域拥有较高影响因子的期刊.按国家区域划分,美国是开展CT低剂量研究的核心力量区.十年间CT低剂量研究的文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提升.结论 十年间CT低剂量的研究大量开展并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核心作者队伍也正在形成,CT低剂量研究已初具规模.CT低剂量研究是涉及医学、工学、数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科学,只有广泛合作才有助于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胰腺癌起病隐匿、侵袭性强,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总体生存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分子成像可以发现疾病发展过程中分子或细胞水平的早期异常变化,能够早期诊断胰腺癌病灶。就MR靶向分子成像技术原理、胰腺癌早期诊断相关受体和蛋白抗原标志物分子靶点选择以及以钆和磁性纳米颗粒为基础的MR靶向分子成像在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9.
碘浓度为400 mg/ml的碘美普尔(简称碘美普尔400)在肝脏等腹部实质脏器的CT动态增强扫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于如何结合中高端多层螺旋CT设备更好发挥其高浓度特点,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基于这个问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经多次讨论,对碘美普尔400的肝脏CT应用达成共识,对碘美普尔400在肝脏CT血管成像、肝脏实质成像、降低辐射剂量及降低对比剂用量方面的应用优势进行阐述,并推荐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受检者个体化因素与成人腹部CT客观图像质量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3月~10月间有临床诊断或治疗需求的144例患者,以固定管电流模式行腹部CT平扫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测量定位像上经L1椎弓根水平的腹左右径,测量腹部CT横断面图像经第一肝门水平的腹部径向数据,利用3Dreformat软件的XSECTION功能在脐水平测量腹腔内脂肪含量百分比及皮下脂肪厚度数据,考察这些个体化因素与腹部CT客观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各种个体化因素与客观图像质量噪声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67(身高)、0.702(体重)、0.7(体重身高比)、BMI(0.661)、0.744(定位像L1椎弓根水平腹左右径测量值)、0.739(最大腹横径)、0.712(最大腹前后径)、0.765(上腹部平均最大径)、0.613(内脏脂肪测量值)、0.431(皮下脂肪测量值)。且定位像上腹左右径测量值与第一肝门水平最大腹横径测量值间比较,有强相关(R=0.931)。结论本研究涉及的个体化因素与客观图像质量间有相关性(0.267~0.765),其中腹部径向因素的相关性最高。定位像L1椎弓根水平腹左右径测量值可作为简便易行的调节成人腹部CT扫描参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