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0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43篇
综合类   425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53篇
  2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88年3月以来,我院施行眶隔膜后提上睑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取得了满意效果。共39例57只眼,其中单眼21例,双眼18例。 手术方法:用美蓝按重睑线设计上睑切线及眉正中水平线(此线长0.8~1.2cm)。按重睑线切开皮肤和眼轮匝肌及筋膜,剪开眶隔膜并分离其与腱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2岁:100μg/次,≥2岁:200μ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2~3岁:5 g/次,3~12岁:10 g/次,2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9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活量(FVC)、第一秒呼出气体容积(FEV1)、FEV1/FVC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显著下降,CD~(8+)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升高,Ig 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肺功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准直器角度对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0名中央型NSCLC患者进行VMAT计划设计。使用Varian Eclipse系统,6 MV FFF X射线,最大剂量率1400 MU/min。机架角度:CCW 179°~181°、CW 181°~179°,双弧准直器角度互组,0°~90°每间隔10°设置准直器角度,即为(0°,0°)、(10°,350°)、(20°,340°)、(30°,330°)、(40°,320°)、(50°,310°)、(60°,300°)、(70°,290°)、(80°,280°)和(90°,270°)制定十个计划。在处方剂量相同并且处方剂量线包绕相同靶区体积的前提下(归一至80%),比较计划靶区参数:D 95%、V 90%、适形度指数(CI)、梯度指数(GI)、D 2 cm以及机器跳数(MU),危及器官参数:双肺(D 1500 cm3、D 1000 cm3)、心脏(D 15 cm3)、脊髓(D 1.2 cm3、D 0.35 cm3)。用SPSS软件对每个分析指标做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10组计划中,准直器角度为60°时(P<0.05),靶区D 95%剂量最高,准直器角度为50°时(P<0.05),靶区V 90%最高。CI和GI在0°最佳。危及器官双肺(D 1500 cm3、D 1000 cm3)、心脏(D 15 cm3)、脊髓(D 1.2 cm3)受照剂量均在0°最低,脊髓D 0.35 cm3在整个角度范围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此外,所有计划中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远远低于计划规定值,其中双肺(D 1500 cm3)在50°的剂量与最低值仅相差4.1%(P<0.05),心脏(D 15 cm3)在60°的剂量与最低值仅相差3.4%(P<0.05)。结论:改变准直器角度对肺癌SBRT-VMAT计划剂量有明显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准直器角度,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远远低于计划限量时,靶区体积剂量明显提高,但计划复杂度也略有提升。在临床计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准直器角度的影响,制定更合适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应用吻合器行食管癌手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吻合口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对比手工吻合和用吻合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发生时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手工组和吻合器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1.6%、出现症状的平均天数分别为6d和9d,出现症状时胸穿可抽出酸臭味浑浊液者分别占77.8%和14.3%,瘘后死亡率分别为33.3%和14.3%。结论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吻合器可降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降低瘘后病人的死亡率,其发生时因瘘口相对较小故具有时间相对较晚、中毒症状相对较轻、检查难以发现等特点,应提高警惕,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9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与可降解的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复合后具有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上修复各种原因导致的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从放射学角度探讨用多孔β-磷酸三钙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羊体内修复标准性骨缺损的效果.设计:以骨折愈合不同时期的骨痂生长情况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中心.材料:实验于2002-03/2003-09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中心完成.选取健康成年中国绵羊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单纯植入组8只,复合植入组8只.方法:全麻无菌条件下,抽取羊骨髓10~15 mL,分离并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与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各组动物均在跖骨中段锯取21 mm长的跖骨干缺损,复合植入组植入β-磷酸三钙陶瓷与自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单纯植入组植入β-磷酸三钙陶瓷,空白对照组缺损区空缺,然后逐层缝合.分别在术后即刻及1,3,6个月摄片观察,进行放射影像学评估(骨缺损区每面骨连接形成即得1分,在缺损区的任一面上均无骨连接为O分,缺损区的前、后、侧面及中央均形成骨连接为4分),图像分析X线阻射密度比较骨缺损的修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绵羊术后一般情况及大体观察、骨缺损区放射学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纳入绵羊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绵羊术后一般情况:术后2~6 h苏醒,切口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术后1周精神已逐渐恢复正常,伤肢能落地,但不能负重,2周后可以部分负重,3周有轻微跛行,4周后能自由活动,无跛行.②各组绵羊术后6个月大体观察结果:单纯植入组植入物表面白色的透明软骨样组织逐渐钙化,两端有骨桥与宿主骨相连,但仍可见有陶瓷材料颗粒存在;复合植入组植入物已不见,材料与宿主骨的界面消失,骨缺损部与宿主骨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无骨组织形成.③各组绵羊术后不同时间骨缺损区放射学评分比较:复合植入组术后3,6个月均明显高于单纯植入组[(2.3&;#177;0.3),(1.8&;#177;0.5);(3.3&;#177;0.5),(2.6&;#177;0.6)分,P均<0.05].④各组绵羊术后不同时间骨痂厚度与阻射密度相对值测量结果:复合植入组术后6个月骨痂厚度明显低于单纯植入组(4.62,7.64,P<0.05),阻射密度相对值明显高于单纯植入组(70.4&;#177;1.5,61.18&;#177;1.2,P<0.05).结论:放射学评估及骨缺损密度测量能够较好地反映骨缺损修复的动态发展过程,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入羊体内,可使大节段骨缺损较快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996.
赵强  周广喜 《临床荟萃》1993,8(24):1132-1132
Behcet氏病是以口,眼和生殖器损害为主的一种多系统疾病,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率为10~25%。我们曾连续观察了一例Behcet氏病的CT病灶演变过程,发现CT呈现的病灶是可逆的,病灶的出现和消退与病情的加重和好转相一致。现报告如下: 曹××,男33岁,于1984年4月间断反复出现口腔溃疡,次年秋季双小腿出现结节性红斑,经组织活检证实。89年反复出现右眼球结膜炎。90年8月出现不规则低热,头疼,恶心,复视和左侧肢体力弱。同年10月因上述症状加重而入院。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时间和患者的治疗参与性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运动训练,但常规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30~45 min,强化训练组患者每次运动训练时间为45~60 min。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运动功能评定,同时每次运动训练时通过Pittsburgh康复参与量表(PRPS)记录患者的治疗参与情况。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IM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治疗后强化训练组患者的FIM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训练组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改变值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P<0.01),而且常规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患者PRPS评分均与治疗前、后FIM运动功能评分的改变值明显相关(分别为r=0.787,P<0.01和r=0.573,P<0.05)。 结论运动训练时间能对脑卒中患者的近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影响,患者的主动参与性亦能明显影响其运动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998.
背景:微创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出血少,美学效果好,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方法:1998年8月 ̄1999年10月共施行微创心瓣膜手术15例,平均年龄41岁。风心病11例,退行性变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14例。胸骨上端部分劈开(J形切口)10例,胸骨下端部分劈开5例。进行主动脉瓣替换术2例,二尖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RT-PCR(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ilsctiptase po1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肺癌外周血中微转移情况。方法 用荧光定量RT-PGR方法检测10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和CK20mRNA表达。结果 10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检测阳性35例,阳性率33.98%;CK20mRNA检测阳性17例,阳性率16.50%,其中6例患者CK19、CK20mRNA均阳性。统计结果显示外周血CK19、CK20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别无关。结论 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和CK20mRN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筛选亚临床转移。  相似文献   
1000.
赵强 《中国临床医学》2002,9(4):325-327
冠状动脉外科已有近 4 0年的发展历史 ,由于PTCA的广泛开展 ,冠状动脉搭桥术指征有所改变。体外循环心脏冷停跳仍为主要方法 ,心肌保护有所改进。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越来越盛行。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搭桥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应用冠状动脉吻合装置进行血管吻合。晚期冠心病可采用激光心肌打孔、基因治疗。组织基因工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胸廓内动脉应用已成常规 ,全动脉血管移植物大大改善了远期效果。1 手术指征在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病例时 ,心脏外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评估手术疗效和风险 ,风险评估可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