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为主的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3例经病理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DCF组(治疗组)和FOLFOX4组(对照组)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31例)有效率(RR)为51.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9.0个月,1年生存率为41.9%;对照组(32例)RR为46.9%,mTTP为5.3个月,MST为8.8个月,1年生存率为40.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J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7.1%,没有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治疗相关性死亡.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没有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3.2%,对照组为40.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患者 男,32岁.因四肢无力,肌萎缩18年,突发头晕、呕吐,右手执物不能3天入院.患者14岁出现双下肢无力,因腰痛,双膝关节酸痛乏力在外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服用激素及非甾体类镇痛药无好转.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通络颗粒剂治疗乙肝肝硬化好转的分子机制,完善该方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选择符合入排标准的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5例,肝炎门诊就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已规范使用抗病毒药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入组后予益气解毒通络颗粒治疗6个月;对健康者,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集血样,待标本集中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成批检测VEGF、PDGF-AB含量。并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血清VEGF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轻度升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健康者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PDGF-AB水平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较健康者显著降低(P 0. 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 05)但仍低于健康者(P 0. 05)。结论:VEGF和PDGF-AB水平的变化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相关,益气解毒通络颗粒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和PDGF-AB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小型猪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反应。 方法无菌条件下经颈动脉取1只雄性巴马小型猪全血,第1次以1 000×g力离心15 min分离红细胞,第2次以3 000×g力离心10 min获取PRP;剩余9只雄性巴马小型猪,抽签法选取3只,取其耳缘静脉血各1.0 mL。后9只小型猪双侧股部分别注射激活的异体PRP 0.5 mL,按抽签法分为1、2、4周组,每组3只,于异体PRP注射后1、2、4周分别取对应组各小型猪耳缘静脉血1.0 mL,之后处死该小型猪,取注射部位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生物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局部组织免疫原性反应。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 结果小型猪肌肉注射异体PRP前,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为0.75±0.04,异体PRP注射后1、2、4周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0.96±0.02、0.85±0.02、0.79±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70,P<0.001)。异体PRP注射后1、2周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4);异体PRP注射后4周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病理检查可见,异体PRP注射部位的局部组织于注射后1周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注射后2、4周炎性细胞浸润逐渐消失,IL-2表达转为阴性。 结论异体PRP注射仅在小型猪体内产生轻微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原性反应,且在注射后4周该免疫原性反应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85.
40例鼻咽癌病人放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鼻咽癌放疗DT70±GY时甲状腺接受不同放射剂量照射前后甲状腺激素变化。结果:放疗前后鼻咽癌病人T3,T4,rT3和TSH值无明显差异;大部分甲状腺平均受量12.2GY,37.8GY和52.3GY后T3,T4和rT3值无明显差异;随访18例病人半年内无1例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说明鼻咽癌常规设野放疗,甲状腺受量<67.5GY,甲状腺激素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6.
蕈样霉菌病合并急性白血病少见,我院最近遇到1例,报告如下: 廖某,男,20岁,学生,住院号109278.因右腹股沟肿块、皮肤无痛性紫红块斑块10个月,并于该处逐渐向腹、胸及双下肢蔓延.其后颜色逐渐变为紫黑.入院前2月出现右下肢水肿,排尿困难。高热、鼻衄和牙衄1周.于1988年7月26日入院. 体查:T39.3℃,p130次/分,R25次/分,Bp110/60mmHg.营养差,危重面容,强迫卧位,神清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卟啉(ZnPP)对自发性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和远期脑萎缩情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同定大鼠,将自体新鲜动脉血100μL往入大鼠的有侧基底节区制作ICH实验动物模型,ICH大鼠分为ZnPP治疗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部分大鼠在术后3d断头取脑,采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最;部分大鼠在术后28d灌注取脑作形态学分析。结果ICH后3d,ZnPP治疗组同侧肚底节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DMSO财照组(P〈0.05)。ZnPP治疗组两侧基底节而积差值明显小于I)MSO对照组(P〈0.05)。结论ICH后腹腔内应用HO-1抑制剂ZnPP缓释泵可以减轻ICH大鼠脑水肿程度和远期的脯萎缩。  相似文献   
88.
田红  宫晔  谢清  赵帆  陈衔城  奚国华 《上海医学》2006,29(8):561-564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卟啉(ZnPP)对自发性脑出血(ICH)大鼠脑水肿和远期脑萎缩情况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固定大鼠,将自休新鲜动脉血100μL注入大鼠的右侧基底节区制作ICH实验动物模型,ICH大鼠分为ZnPP治疗组和DMSO溶剂对照组。部分大鼠在术后3 d断头取脑,采用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部分大鼠在术后28 d灌注取脑作肜态学分析。结果ICH后3 d,ZnPP治疗组同侧基底节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DMSO对照组(P<0.05)。ZnPP治疗组两侧基底节面积差值明显小于DMSO对照组(P<0.05)。结论ICH后腹腔内应用HO-1抑制剂ZnPP缓释泵町以减轻ICH大鼠脑水肿程度和远期的脑萎缩。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STI)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对其采取综合序贯诊疗策略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医学部烧伤科三病区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综合序贯诊疗策略[包括早期及时诊断、全身治疗、尽快清创、反复清创结合持续负压创面治疗联合灌洗(NPWTi)、序贯性封闭创面]治疗的NSTI患者病例资料。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史、病因、创面部位等)、创面感染病原菌和NSTI分型;统计患者的治疗资料,包括患者出院时创面愈合情况(治愈、好转、未愈),截肢/趾情况,结肠造瘘情况,治愈患者的手术次数、NPWTi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分析NSTI患者45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1.0~82.0岁,平均年龄(52.4±16.2)岁;23例(51.11%)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按照病因分类,其中疖、带状疱疹等导致的皮肤感染13例,压力性损伤8例,外伤7例,糖尿病足4例,蚊虫叮咬伤4例,针灸后感染2例,药物注射后感染1例,术后感染1例,肠道吻合口瘘1例,肛周脓肿1例,病因不明3例;按照创面始发部位分类,其中四肢21例,躯干部13例,会阴部6例,颈部5例。45例患者中,34例患者创面病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菌株5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各8株,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7株,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4株,白色念珠菌1株,其他细菌共19株。NSTI 1型患者23例(67.65%),2型患者10例(29.41%),4型患者1例(2.94%)。NSTI 2型患者中,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4例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包括2例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和2例星座链球菌感染。1例4型患者感染真菌为白色念珠菌。45例患者中,37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经综合序贯治疗后病情好转提前离院,3例患者院内死亡(其中1例为转入ICU后死亡),院内病死率6.67%。2例患者行小腿中下段截肢治疗,1例患者行截趾治疗。5例患者行结肠造瘘手术。治愈患者平均手术次数为(4.2±2.0)次;平均NPWTi治疗时间为(45.5±31.7) d;平均住院时间为(63.6±39.5) d。 结论本研究中,NSTI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糖尿病可能是NSTI发生的危险因素,常见发病部位依次是四肢、躯干、会阴部和颈部,最常见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创面病原菌阳性NSTI患者以1型和2型为主,应用综合序贯诊疗策略,能够对NSTI治疗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0.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中国总癌症发病人口的20%和27.3%[1].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一般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因肿瘤细胞产生内分泌物质而出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包括 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肉神经痛、骨关节综合征等.副肿瘤性肌炎综合征发病隐匿,在临床中容易引起漏诊或误诊.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