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54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89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84篇
  7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发伤患者病情重,伤情复杂,其致残、致畸率高,病死率高。随着工业化进展、交通事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因素,导致的多发性伤应引起全社会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多发伤的处理应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在复苏、抗休克的同时尽可能地快速作出诊断,缩短中间环节,快速启动救命的手术程序,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1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我院2017-2018年收集的348例儿童ADR报告,分别从患儿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发生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分布、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Pareto最优分析。结果:348例儿童ADR中,1~12岁患儿累计构成比为77.59%(A类因素),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及抗肿瘤药引起的ADR累计构成比为77.87%(A类因素);涉及的抗感染药主要为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65.22%),药品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及粉针剂(77.59%),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67.24%),发生ADR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 d内(79.60%),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和胃肠系统(77.78%);临床转归主要为好转(62.07%)。结论:我院儿童ADR涉及的药品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及抗肿瘤药,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紊乱。在ADR监测时应重点关注1~12岁儿童,同时应掌握合理的用药方式、强化监护环节,尽可能减少ADR的发生,以确保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假丝酵母菌病(congenital candidiasis)是新生儿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均有发生。患儿可表现为皮肤感染,严重者可有全身性感染。先天性假丝酵母菌病早期诊断较困难,诊治经验多源自病例报道,易致治疗延误。治疗方案主要考虑高危因素、胎龄、出生体质量及临床表现等。现对目前先天性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对此类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九江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用通路使用现状,为九江地区血液透析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九江地区26个血透中心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MHD患者3 818例,其中男2 237例,女1 581例,年龄18~59岁(58.64%),透析龄主要集中在1~4年(43.27%)。透析患者肾脏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1.49%)、糖尿病肾病(18.07%)、高血压肾病(17.84%)。在透析通路构成方面,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占82.77%,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占2.02%,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TCC)占12.13%,临时管(NCC)占3.09%。AVF与TCC使用龄以1~4年为主,首次透析AVF使用率为16.95%。AVF与TCC使用情况与患者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有关。结论 九江市MHD患病率较高,在透患者中老年群体比例偏高。肾脏病原发病构成与我国大部分研究相仿。首次透析中AVF使用率及MHD通路中TCC、AVG的比例与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抗核小体(Nuc)、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核内核糖蛋白/Sm(nRNP/Sm)抗体定量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7例SLE患者为SLE组,61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为非SLE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抗Nuc、抗dsDNA、抗nRNP/Sm抗体检测,分析三者及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效能。结果 SLE组的抗Nuc、抗dsDNA、抗nRNP/Sm抗体水平高于非SLE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LE组的抗Nuc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抗dsDNA阳性表达率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抗Nuc抗体、抗nRNP/Sm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uc、抗dsDNA抗体、抗nRNP/Sm抗体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50%、特异度为81.43%、AUC值为0.986。结论 联合...  相似文献   
16.
赵娜  陈杰 《青岛医药卫生》2021,53(4):301-303
我国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呈升高趋势.CKD对患者肾脏解剖结构及相应功能均可形成不可逆损伤,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肠道菌群平衡情况与CKD的形成、发展、预后均有关联,同时CKD对于肠道菌群的组成分布、功能状态有诱导作用.本文从CKD病因、肠道菌群概括以及该菌群对于C...  相似文献   
17.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出不畅的病症[1]。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由于便秘使肠道内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被吸收进血液,对人体各器官组织造成损害,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烦躁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口臭、皮肤瘙痒及色素沉着等各种亚健康状况[2]。便秘治疗方法繁多,效果良莠不齐。2013-01—2013-09,我们应用润肠生津方联合耳穴贴压治疗FC 60例,并与麻仁润肠丸口服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活甲鱼体表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自 1992年印度首次检出由O1 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大暴发以来 ,由于人流和物流频繁 ,交往增多 ,O1 39群霍乱弧菌作为霍乱病原对世界各地的威胁日益严重 ,时有暴发流行发生。2 0 0 2年 10月中下旬我区发生了一起人群感染菌型与市场销售的活甲鱼体表检出的菌型相一致的O1 39群霍乱暴发流行。现将其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2 0 0 2年 10月 19日我区某酒楼从某海鲜商行购进甲鱼 7.5kg ,用于午餐宴。 2 0日出现首例病人。该酒楼新开业不久 ,该日进餐人员较多 ,菜肴制作上生、熟未能彻底分开 ,当班厨师在制作甲鱼莱肴后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乙肝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行肝组织病理学活检。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完成肝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HBV DNA载量的关系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酸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HBV DNA载量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S0~S4)而升高,胆碱酯酶(CHE)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GGT、ALP水平、MPV和HBV DNA载量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G0~G4)而升高,而CHE水平、PLT、PDW随着...  相似文献   
20.
人们首次认识并报道朊蛋白病可追溯至1922年克雅氏病的提出。一百年来, 从对临床症状的困惑到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描述, 从提出"朊蛋白假说"到发现朊蛋白病相关基因, 人们对朊蛋白病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朊蛋白病也逐渐成为一组少见的传染性致死性退行性脑病的总称, 主要包括克雅氏病及其变异型、Kuru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等。本文现从克雅氏病的发现入手, 详述朊蛋白病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发现、传染性的验证、朊蛋白及PRNP基因的发现, 以及朊蛋白病多种亚型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基因突变类型等, 拟通过回顾朊蛋白病的研究历史, 帮助临床同道更深入地了解该病诊断治疗的进展及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