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探讨PPC电纺丝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比较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特点。3只新生1~2日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4~6 g。取SD大鼠DRG,分别接种至含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的12孔板中,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孔。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RG生长情况,并于培养7 d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定量比较神经轴突生长长度和雪旺细胞迁移距离。结果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每根纤维直径为800~1 200 nm,形成具有亚微米尺度的结构。取向性PPC纤维约90%纤维丝在其长轴方向,而无序性PPC纤维丝呈各个角度分布。倒置显微镜观察,DRG均在两组PPC纤维生长良好。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轴突和雪旺细胞沿纤维丝方向生长,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对照组轴突生长末端呈多方向生长。实验组轴突生长长度为(2 684.7±994.8)μm,对照组为(504.7±52.8)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0,P=0.000)。实验组雪旺细胞迁移距离为(2 770.6±978.4)μm,对照组为(610.2±56.3)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0,P=0.000)。实验组及对照组内雪旺细胞迁移距离均大于轴突生长长度。结论 PPC纤维与DRG有良好亲和性,亚微米尺度PPC纤维的取向结构决定了DRG轴突和雪旺细胞生长方向,可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2.
目的将BMSCs复合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chemical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CEANA)周围,观察对CEANA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小鼠21只,体重25~30g;成年雄性Balb/c小鼠15只,体重25~30g。取Balb/c小鼠双侧坐骨神经,制备CEANA。取C57小鼠3只,分离培养BMSCs,取5×106个第3代BMSCs添加到500μL生物蛋白胶制备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共培养3、7、14、21d后,分别取其上清与PC12细胞共培养,观察对PC12细胞的影响。取成年雄性C57小鼠18只,制备小鼠左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n=6),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移植复合生物蛋白胶(A组)、CEANA移植复合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B组)、CEANA移植复合生物蛋白胶(C组)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实验动物右侧切开暴露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前及术后2、4、6、8周测量小鼠坐骨神经指数(static sciatic index,SSI);术后8周取材计算术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并行小腿三头肌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远端神经行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BMSCs在生物蛋白胶内均匀分布,外观呈球形,培养3d后可见BMSCs呈多个长突起。加入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共培养3、7、14、21d的上清,PC12细胞均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术后各组动物切口愈合良好。各组SSI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术后4、6、8周A组SSI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B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总数均优于C组,但较A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腿三头肌纤维面积、髓鞘厚度均优于C组(P<0.01),而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ANA周围添加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可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只新西兰兔,根据是否给予前交叉韧带(ACL)离断和ESW干预分为3组(n=6):空白对照组;ACL组;ESW+ACL组.ESW干预8周后,观察膝关节大体情况,并应用DAPI、TUNEL、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三种方法检测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API和TUNEL法观察到凋亡软骨细胞主要集中在浅表层、中间层,而Annexin Ⅴ-FITC/PI双标法显示ACL+ ESW组有(10.240±0.760)%的软骨细胞凋亡,而ACL组有(17.465±0.621)%的软骨细胞凋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W可抑制兔膝OA软骨细胞凋亡,减轻对关节软骨破坏,可作为治疗OA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ESW治疗O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赵喆  唐素芳 《中国药房》2012,(17):1616-1618
目的:建立测定醋酸可的松滴眼液主药及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C18,流动相:乙腈-水(36∶64),流速:1.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结果:醋酸可的松的有关物质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20.0μg.mL-(1r=1.000 0),相应杂质限度范围为0.1%~2.0%,最低检测限为5 ng(0.05%);主药含量测定的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41.9~168μg.mL-(1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7%)。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满足醋酸可的松主药和有关物质含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MS)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MMSE)对135例MS患者及7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通过测定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血清浓度,计算MMP-9∶TIMP-1比值作为MMP-9的活性指标.结果 MS组MC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2.2% vs 9.33%,P<0.05);MS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6.12±1.15) vs (29.37±0.58),P<0.05];MS组的MMP-9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0.81±0.35)vs(0.59±0.27),P<0.05],在MS组内MMP-9活性与MMSE呈显著性负相关(r=-0.519,P<0.05);文化程度高是MCI的保护性因素(OR=0.615,P=0.023),而MS、糖尿病和MMP-9活性是M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981,P1=0.011;OR2=6.250,P2=0.017;OR3=3.262,P3=0.031).结论 MS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MS患者的MMP-9活性水平与其认知功能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6.
不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临床治疗方面,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一直引人关注。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System,PNS)损伤后可以很快再生,并且在功能上得到较好的恢复,而这种再生和功能恢复在CNS中却很难。CNS再生困难并非由于单纯缺乏再生能力,还与中枢微环境中不利于再生的因素有关,如中枢髓鞘中的突起生长抑制成分等。在众多抑制分子中Nogo.A是近年来最受关注并且研究得最清楚的一种,Nogo-A受体NgRl也因其可以介导几种阻抑分子的作用而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7.
目的体外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酶法消化获得正常兔膝软骨细胞,体外分别施加0、1×105、1.5×105、2×105、2.5×105、3×105、3.5×105 Pa ESW 0、300、600、900 次。倒置显微镜观察,HE 染色观察,CCK-8 染色筛选ESW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最佳压强和次数。结果1.5×105 Pa、600 次ESW干预后,软骨细胞增殖活性达最高;随压强、次数升高,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结论软骨细胞是对ESW应力敏感细胞。ESW在一定压强和次数下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8.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6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124例下肢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并用中药内服外敷,对照组单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并用硫酸镁冷湿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94%、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4.52%、有效率93.5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9.
骨缺损导致的骨不连和延迟愈合一直是困扰骨科临床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医疗观念的更新和组织工程学的长足进步,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正向着基于生物材料和骨组织工程的方向转变,"生长因子+支架材料"骨修复模式成为攻克这一难题的未来选择.  相似文献   
90.
赵喆 《天津中医药》2022,39(2):171-174
[目的]观察传统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创伤骨折的患儿经石膏或夹板固定后出现的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门诊就诊的患儿的伤口愈合时间、伤口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采用中药换药及常规换药方法治疗的共80例患儿的伤口愈合时间、愈合率、治疗后3、7、10 d的伤口评分,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