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8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目的小脑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通过回顾分析手术的11例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放射学表现以及手术策略。方法11例小脑海绵状血管瘤中男性3例,女性8例(男:女=1:2.7);年龄17~74岁,平均40岁;临床均为急性发病,以头痛、小脑症状为主;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9例为ZabramskiⅡ型,2例属Ⅰ型;4例术前全脑血管造影,2例发现合并静脉畸形。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枕下入路,均全切病变,无手术死亡,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再出血,无病变复发。结论dqg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独立于后颅窝其他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常急性起病,与其他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相比,年龄、性别没有差异,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72.
目的 探讨采用荧光标记白蛋白行胶质瘤术中荧光实时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化学合成法将荧光素钠标记鼠血清白蛋白.先行体外实验:将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与0.1 mg/ml荧光白蛋白培养24 h,观察细胞荧光染色情况.再行体内实验:术前24h,在载瘤大鼠静脉内注射荧光白蛋白溶液,术中分别在日光及荧光系统下观察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形态,并对荧光处组织取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 体外实验:荧光显微镜下,C6细胞发出强绿色荧光,星形胶质细胞荧光较弱.体内实验:术中日光下肿瘤组织呈黄色,荧光系统下呈绿色荧光.正常脑组织无荧光显示;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荧光处组织为胶质瘤组织.结论 荧光白蛋白引导的胶质瘤术中实时显像能有效帮助术者区分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  相似文献   
473.
目的 探讨垂体MRI扫描未见异常的Cushing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垂体MRI扫描未见异常的Cushing病患者,表现为血尿皮质醇升高、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正常或轻度升高的ACFH;其中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被抑制的11例,余5例通过舣侧岩下窦采血(BIPSS)证实垂体性Cushing病;手术采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硬膜切开后发现肿瘤的11例,4例根据BIPSS提示的偏侧,ACTH高的一侧旁正中切开垂体,均发现肿瘤,肿瘤质地较韧,色泽偏黄.1例BIPSS不能提示肿瘤位置,在ACTH高的一侧行半垂体切除.结果 本组的早期缓解率63%(10/16),术后病理证实ACTH腺瘤12例,而增生的4例.结论 对于垂体MRI扫描未见腺瘤,内分泌学检查(包括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BLISS)证实垂体性Cushing病,可选择经蝶手术.  相似文献   
474.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0年4月间手术的32例脑动脉瘤病人在术前进行3D-CTA检查,并将其图像应用于手术。除4例危重患仅行3D-CTA外,其余患均同期行DSA检查。结果 除1例多发性动脉瘤因3D-CTA扫描平面确定有误而漏检1个动脉瘤外,其余的动脉瘤均被3D-CTA发现,并被手术所证实。3D-CTA均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状、指向、瘤颈部位以及动脉瘤的破口,并显示了动脉瘤与截瘤动脉以及颅底骨结构的三维影像。其在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方向、部位与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以及术中寻找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论 3D-CTA有助于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的设计以及术中寻找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尤其适合于床突旁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型或巨型动脉瘤的手术以及急诊夹闭手术。  相似文献   
475.
目的 :研究神经鞘瘤中 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基因 (NF2 )外显子 2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 :用 PCR- SS-CP、 DNA测序检测 36例神经鞘瘤 (听神经瘤 16例 ,其它 2 0例 )中 NF2基因外显子 2的突变。结果 :我们共发现 4例突变 ,均为听神经瘤 ,其中移码突变 2例、反义突变 2例。结论 :NF2基因外显子 2的突变可能是听神经瘤发生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76.
目的:收集63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方法;该囊肿症状多样,CT和MRI有特征性表现,手术以囊壁大部分切除 脑室脑池沟通术为主。结果:手术51例,症状明显改善47例;余12例无特殊治疗,临床观察随访无特殊变化。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症状隐匿,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中应充分建立囊腔和脑池之间的交通。  相似文献   
477.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neurinoma,JFN) 是罕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神经鞘瘤2.9%~4%,与听 神经瘤的发生率之比为1:24.首发症状常为听力下降,并 占居于桥脑小脑角[1~3],易误诊为听神经瘤.近期我们对4 例JFN病人经明确诊断后,采用远外侧入路和颞下窝入路 切除肿瘤.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8.
我院自 1992~ 1999年应用手法整复配合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较严重跟骨骨折 39例 ,其中双侧跟骨骨折 2例 ,共 41足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 32例 (34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34足 ) ,均为较严重跟骨骨折 ,男 31例 (33足 ) ,女 1例 ;年龄 16~ 49岁 ,平均 2 4 3± 5 2岁。治疗时间6 0~ 10 2周 ,平均 8 2± 0 8周。其B hler氏角为 - 5°~2 5° ,平均 15 6°± 5 3。横断性单骨折线明显移位者 6足 ,不规则粉碎塌陷型骨折 2 8足 ,伴纵形劈裂骨折线者 18足 ,伴跟骨内、外翻者 2 4足 ,波及跟距关节面者 2 9足…  相似文献   
479.
杨静  焦可然  王丽华  陈玉梅  赵卫国 《河北中医》2023,(10):1618-1622+1626
目的 观察腹炎消方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炎消方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14天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及白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IL-6]、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及Marshal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总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8%(3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1.9%(23/3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