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8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2月-2006年5月施行手术治疗的2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者14例,第四脑室内延髓背侧2例,延髓下部1例和脊髓内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患者14例,次全切除7例,其中2例于手术前施行微导管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18例,2例因脑积水症状未改善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手术后并发出血,再次手术。12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9例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例遗留小脑性共济失调,2例肿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1例多部位复发而行γ-刀治疗。随访7个月肿瘤无增大)。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肿瘤全切除可获得根治。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前供血动脉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综合措施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2.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血管融合术(EDAS)治疗成人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5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2岁。以缺血为首发症状者19例,出血为首发症状者6例。根据Suzuki分型标准,Ⅲ期14例,Ⅳ期8例,Ⅴ期3例。术前常规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接受EDAS手术。术后6个月复查DS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本组25例患者,行左侧EDAS手术9例,右侧EDAS手术16例。术后6个月复查,再次接受对侧EDAS手术3例。(1)新生血管生长:术后6个月DSA复查,25例患者中血管重建有效率为85.7%。(2)术后神经功能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复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对25例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脑缺血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脑出血组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25例患者平均随访3.2年,1例缺血患者术后有短暂脑缺血发作,未伴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脑出血患者未有再出血发生。结论 EDAS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对成人缺血型烟雾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I)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胶质瘤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3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1HMRS、DTI及BOLDI检查,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设计手术方案切除肿瘤,并与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1HMRS表现为NAA峰降低,Cho峰升高,Cho/Cr、Cho/NAA比值升高,NAA/Cr比值降低。高级别胶质瘤Cho/Cr、Cho/NAA、LL/Cr比值和Cho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1),且常出现Lip峰。②BOLDI表现为手运动功能区被肿瘤挤压、移位者5例,其中2例移向后方,2例移向外侧,1例移向前方。③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分数各向异性(FA)图可明确区分正常脑白质、水肿区和肿瘤边缘,并可在轴位像上观察白质纤维束被推移、浸润和破坏的程度。纤维束重建后,表现为浸润+破坏者5例,推移+破坏者4例,推移+浸润者11例,单纯推移者3例。④肿瘤全切6例,近全切8例,大部切除9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缺失。出院时KPS评分除1例患者60分外,其余患者均在90分以上。结论综合运用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从解剖、代谢等多方面对胶质瘤进行术前评价,以此明确诊断,可指导外科治疗,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疖,  相似文献   
134.
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垂体泌乳素(PRL)腺瘤为最常见的垂体瘤,尽管药物治疗可逆转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使PRL水平正常和缩小肿瘤体积,但仍具有一些不足,如大部分病人需长期服药、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肿瘤对多巴胺激动剂耐药等。近年来,垂体PRL腺瘤的手术治疗重新引起重视,尤其泌乳素微腺瘤,有人提出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暇q。本文报道近十年垂体PRL腺瘤的手术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35.
人脑动静脉畸形中VEGF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VEGF在脑动静脉畸形的变化。方法 :14例 AVMs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 AVMs和 AVMs周围脑组织、 8例正常脑血管和脑组织标本 ,分别提取总 RNA。 RNA狭逢斑点杂交检测 VEGF在脑 AVMs中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脑血管相比 ,AVMs、 AVMs周围脑组织 VEGF m RNA表达增高 ;结论 :VEGF可能与脑 AVM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6.
颅内动脉环是最常见的颅内血管发生变异的地方,由于特殊的血液动力学因素,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颅内动脉环发生血管变异最常见的部位之一~([1]).由于胼胝体正中动脉(MACC)动脉瘤极为罕见~([2]),国内鲜见报道.我们对1例胼胝体正中动脉动脉瘤进行治疗,结合文献,对其治疗与预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7.
前组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和改进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以提高前组循环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77例85个前组循环动脉瘤。在诊断上、术前和术后采用3D-CTA以发现和勾划动脉瘤,并与DSA对照。在手术上采用颅底入路、近侧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动脉瘤内减压、多瘤夹夹闭、瘤颈逐步缩窄、动脉瘤切除等技术。结果 出院时优良者65例(85%)、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3例,其中Hunt-Hsess分级0-Ⅲ级者无手术死亡。结果 3D-CTA技术能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大小、瘤颈、以及与附近血管和骨质的关系,有助于术者计划手术方法。在前组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中我们采用和改进的一些手术技术,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8.
目的从人心肌组织提取纯化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方法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从兔骨骼肌中提纯肌钙蛋白C(TnC),制备连接有TnC的亲和层析介质,通过亲和层析法从人心肌组织中直接提纯cTnI。纯化的cTnI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10 g人心肌组织中共提纯2.44 mg cTnI,SDS-PAGE图上显示为单一条带,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000。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cTnI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提纯的cTnI,纯化的cTnI 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结果均与商品化cTnI结果一致。结论具有免疫活性的天然cTnI的获取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139.
血清肌红蛋白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LICI)建立定量检测肌红蛋白(Mb)的方法。方法使用针对Mb不同表位的2株单克隆抗体,一株包被发光微粒,另一株进行生物素化,与包被有链霉亲合素的感光微粒共同构成检测试剂,优化检测条件并评价检测性能。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36ng/ml,在33.8~1521.0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批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05%~4.41%和5.80%~6.56%。在血红蛋白浓度〈2.6g/L,总胆红素浓度〈342μmol/L、三酰甘油浓度〈11.3mmol/L时的干扰率无临床意义。与Roche Elecsys电化学发光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71)。结论血清MbLICI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对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140.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是脑血管造影(CAG)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一种独特且预后较佳的亚型。本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连续收治的30例PNSAH。所有患均进行CT和全脑血管造影,23例进行了MR检查,25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CT上SAH位于脑干周围的脑池内.Fisher分级2—3级。CAG、CTA均无阳性发现,早期MR可见脑池内的出血灶,晚期MR正常。结论:PNSAH具有典型的CT表现,但CAG可明确排除其他部位出血。首次CAG和CTA检查均正常的典型患.1个月后可只行CTA而省略CAG复查。诊断PNSAH必须排除椎基底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