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8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脑室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1例脑室内表皮样囊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侧脑室内2例,第三脑室内1例,第四脑室内8例;均行手术切除.结果囊肿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随访8例(6个月~8年),没有复发表现.结论CT和MR扫描对明确脑室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脑室内表皮样囊肿与重要脑组织关系密切,不必冒险全切病灶.  相似文献   
102.
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综合分析有关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用关键词途径对1990年1月~2003年5月MEDLINE数据库进行光盘检索。对34例临床确诊为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报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无明显性别和临床表现上的差异,其好发于中动脉M1段和M2段。破裂或未破裂的中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组预后均明显优于保守组,两者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 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破裂或未破裂(尤其是M1段)的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应于诊断后早期进行手术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呼吸肌力在中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耐药的MG患者34例,其中Ⅰ型MG14例,Ⅱ型MG20例.均经溴化吡啶斯的明360~480 mg/d治疗3个月~3年无效复诊,除维持原有治疗外再联合中药饮剂治疗,待临床症状改善时,对溴化吡啶斯的明逐渐减量,继续中药治疗4~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肺活量(VC)、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最大吸气压(PIM)、最大呼气压(PEM)、呼吸中枢驱动压(P0.1)、残气量(RV),分别取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0.1除外),并进行临床严重程度评分.结果 34例MG患者经胆碱酯酶抑制剂单独治疗一段时间后,VC、MVV、PIM、PEM、RV等占预计值百分比无明显改善(P均>0.05);联合中药治疗后,MG患者VC、MVV、PIM、PEM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由治疗前的(76.66±18.59)%、(68.03±10.45)%、(43.25±18.16)%、(21.75±14.44)%增加到(86.91±14.87)%、(75.11±11.17)%、(52.66±20.32)%、(28.56±10.06)%,RV由治疗前的(164.94±67.97)%降到(143.16±79.21)%(t值分别为3.41、3.03、3.56、2.36、4.71,P均<0.05);与Ⅱ型MG患者相比,Ⅰ型MG患者PIM[(65.80±28.03)%、(52.66±20.32)%]、PEM[(37.03±20.57)%、(28.56±19.06)%]改善显著(t值分别为3.85、3.16,P均<0.01),另外Ⅱ型MG患者呼吸肌耐力[(108.71±17.56)%]较Ⅰ型MG组[(96.01±14.12)%]改善更加显著(t=3.92,P<0.05).结论 中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改善对胆碱酯酶抑制剂耐药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与Ⅱ型MG患者相比,Ⅰ型患者肺功能的呼吸肌肌力改善更加明显,但Ⅱ型MG患者呼吸肌耐力的改善优于Ⅰ型MG患者.  相似文献   
104.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47例,根据CT和MRI的表现,将其分为大、中、小三型,采用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比较全切除率、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7例肿瘤中,获全切除44例,次全切除3例。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大小和手术入路无关(P〉0.05)。手术后恢复良好者43例;中度致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死亡率2.1%。手术结果与肿瘤大小和手术入路无关(P〉0.05)。结论大多数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完全及安全地切除,小、中型肿瘤宜采用眶上匙孔入路,中、大型肿瘤宜采用单侧额下或翼点侧裂入路,大型肿瘤或侵犯肿瘤视神经管者宜采用眶颧入路切除肿瘤。不管采用何种入路,切除肿瘤的技术是相同的,也是全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颅内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波谱、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常用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磁共振波谱反映了肿瘤的代谢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可精确定位皮质功能区和皮质下白质纤维束,有助于功能区肿瘤手术和放疗计划的制定.减少术后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应用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并将其与导航手术等新的治疗方法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颅内肿瘤诊治水平,成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研究抗感染聚乙烯材料的抗菌效果和在菌液中对材料表面菌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材料制备:低密度聚乙烯(LDPE)与有机和无机两种抗菌剂混合后先挤出造粒,然后注塑成片。实验评估:①用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材料的抗菌性能。②平板超声波法及扫描电镜判断材料表面菌膜的形成。 结果:①两种改性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抗菌率达到99.9%。②细菌菌膜(菌膜)的形成主要包括粘附、繁殖和成熟3个阶段,添加有机抗菌剂的试样在菌膜形成前就可以显著抑制细菌在其表面生长,从而抑制菌膜形成,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其表面未见菌膜形成。空白试样和无机抗菌试样表面均有大量细菌和细胞外基质粘附。 结论:有机抗菌聚乙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抑制细菌在材料表面形成菌膜,为防治医用导管相关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正>肿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随着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肺癌已经成为癌症第一杀手,如何寻找更为有效治疗肺癌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热点[1]。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肿瘤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而癌症各种传统治疗手段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肿瘤干细胞导致,肺癌也不例外,因此寻找肺癌干细胞有可能成为治疗肺癌的一个新的突破点,如果经实验研究能探明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  相似文献   
109.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FN)是罕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神经鞘瘤2.9%~4%。并位于颅底重要神经血管之间,手术切除困难。近期我们对3例JFN病人采用远外侧入路和颞下窝入路切除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脑缺血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实验动物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反转录病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建立兔脑缺血模型.构建含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对兔脑缺血模型进行基因治疗。术后12h和24h取实验动物脑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法(X—P染色)检测毛细血管密度.并通过新生血管计数观察其促血管生成作用。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反转录病毒在脑缺血兔各脏器的分布及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注射反转录病毒后。实验组有效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片段大小约560bp。经过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产生2个片段分别为5.4bp和560bp.经测序证实无突变。实验组脑组织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注射部位的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个G418抗性细胞集落,培养最高为3.2cfu/L,在32℃的条件下培养48h获得3&;#215;10cfu/L的滴度。实验组半暗带区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在肺、肝、脾、肾、睾丸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结论:反转录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脑缺血,能有效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半暗带区毛细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