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目的:探讨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诱导其向软骨细胞转化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抽取大鼠四肢骨髓,Percoll梯度分离液离心分离结合贴壁筛选法得到MSCs,在含15%FBS的低糖DMEM培养液中,置于37C,5%CO2培养箱内培养10~14d。传代后以15%FBS的高糖DMEM培养液(含TGF-β110μg/L,地塞米松10^-7mol/L,维生素C50mg/L)对其进行诱导培养。观测在体外培养条件下MSCs的形态、生长特点和诱导培养后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分离获取了较高纯度的MSCs,保持了细胞的活性;②MSC5原代培养呈均匀分布的集落样生长,呈长梭形;传代培养中形态特性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细胞均质性明显提高;⑧诱导后的细胞由梭形向多角形转变,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结论:①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液离心分离结合贴壁筛选法可获得较高纯度和活性的MSCs;②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通过离体培养,可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MSCs实现数量扩增;③MSCs在特定培养液的诱导下能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并能分泌软骨特异性基质,可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322.
目的 分析大型公立综合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趋势及特征,为控制住院费用过快增长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收集24所广西三甲综合医院2014 - 2016年的住院患者费用资料,采用结构变动度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三甲综合医院住院人均费用逐年增长,2015年和2016年广西三甲等综合医院住院人均费用增长率分别为5.59%和3.23%。2014 - 2016年各项费用占比前5位均包括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化验费、治疗费和检查费,药品费和治疗费占比逐年下降。2014 - 2016年广西三甲等综合医院药品费、床位费和治疗费的结构变动值呈负向变动,检查费、化验费、卫生材料费、诊察费、手术费和护理费的结构变动值则均呈正向变动。2014 - 2016年对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前5位项目依次为药品费(31.60%)、卫生材料费(27.40%)、治疗费(12.52%)、化验费(7.43%)和检查费(7.36%),这5项累积贡献率达86.31%。结论 住院人均费用增速下降,药费控制政策初见成效。但药占比仍然较高,费用结构不合理,卫生材料费、化验费和检查费占比逐年上升,体现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手术费、护理费等费用项目比重较低。  相似文献   
323.
骨关节炎(OA)是运动系统中一种常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致残率。OA病程较长,在其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关节软骨的退化、新骨的形成以及滑膜增生等,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病变关节的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导致患者残疾。早期OA引起的损伤是可逆的,但缺乏早期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都要经历疾病的终末阶段,关节置换是晚期OA患者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因此探寻早期OA的诊断手段进而进行早期有效的针对性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蛋白组学在OA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OA生物学标志物方面;但是,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蛋白组学在OA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24.
背景: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缺血后调适在多种组织器官包括心肌和骨骼肌都能激发自身内在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而且不同方案引发的保护程度有差异,并表现出种属的特异性。
  目的:比较不同缺血后调适方案对大鼠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优选最佳方案。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9):缺血再灌注组和不同缺血后调适3个组。各组大鼠均于右侧股动脉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操作,并分离左侧股动脉作为自身假手术对照,其中缺血再灌注组给予右侧股动脉缺血4h再灌注24h;缺血后调适3个组分别于4h缺血后立即施加4个循环分别为10s再灌/10s缺血、30 s再灌/30 s缺血、1 min再灌/1 min缺血的后调适操作,再灌注24 h。各组实验结束后抽血检测乳酸脱氢酶,取样腓肠肌测算湿干质量(湿/干)比值、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取样胫前肌电镜观察骨骼肌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湿/干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差异不明显(P>0.05)。血浆乳酸脱氢酶、组织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值缺血后调适3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调适组间未见明显差异。4个循环的30 s再灌/30 s缺血组电镜下骨骼肌线粒体嵴的空泡变性程度、肌原纤维结构清晰程度和细胞核完整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余2个缺血后调适组超微结构较缺血再灌注组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果提示缺血后调适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4个循环30 s再灌/30 s缺血方案的保护效果最明显,可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5.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3年8月28日因"检查发现右第2前肋骨肿物9天"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局部隆起,触诊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大小约5 cm×4 cm×4 cm。外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壁见一约6.4 cm×4.0 cm×5.0 cm软组织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诊断:a)右第  相似文献   
326.
[目的]通过检测同种异基因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ing bone,TEB)修复骨缺损血清IFN -γ、IL - 10水平和脾内IFN-γmRNA、IL-10mRNA的表达,探讨同种异基因TEB的免疫原性.[方法]Ficoll - Hypaque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成年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培养扩增.取第3代细胞,化学法诱导成成骨细胞(ODC).将ODC按1×109/L密度接种至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共同培养,构建TEB.动物随机分三组(TEB,HA/TCP组,自体骨组),每组24只,人为造成兔左桡骨处1.0 cm左右长创伤性骨缺损,植入TEB、HA/TCP、自体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于术后第4、10 d、6周,麻醉下取下腔静脉血ELISA法测血清IFN -γ、IL - 10水平;取脾行HE染色观察;RT- PCR测IFN -γ、IL - 10 mRNA表达.[结果]各组动物IL - 10、IL - 10 mRNA比IFN -γ和IFN-γ mRNA高,其中TEB组IFN -γ和IFN -γ mRNA较其他两组稍高,IL - 10和IL - 10 mRNA较其他两组稍低,IFN -γ、IL - 10水平和IFN - γmRNA、IL - 10 mRNA表达同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由同种异基因MSCs诱导而成的ODC与HA/TCP构建的TEB免疫原性极低,可以用于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327.
1881年Volkmann首次详细描述了缺血性肌麻痹与挛缩.1890年Hildebrand把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后期结果命名为Volkmann挛缩.目前人们已经认识Volkmann挛缩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组织液压力升高,导致前臂密闭的筋膜腔内肌肉和神经循环障碍而产生一系列症状[1].虽历经百余年的实践研究,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仍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创伤的一个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发症[2 -3].本文对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解剖特点与小腿解剖结构相似,前臂的肌筋膜与尺骨、桡骨、尺桡骨间膜一起构成4个筋膜室,分别为背侧筋膜室、掌浅筋膜室、掌深筋膜室、桡侧筋膜室[4].通常筋膜室解剖位置越深,越容易缺血受压[5]. 掌深筋膜室包括屈拇长、屈指长肌腱、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等,由于尺桡骨之间的骨间膜坚韧而缺乏弹性,掌深间室的容积侧向扩张最易受阻,故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常首先累及该筋膜室;掌浅筋膜室包括屈指浅、尺桡侧腕屈肌等,该筋膜室位置处于掌深筋膜室的浅面,受累率次于掌深筋膜室;背侧筋膜室包括腕、指伸肌;桡侧筋膜室[6]包括肱桡肌、桡侧腕伸肌等[7].正中神经深支穿行于掌深筋膜室其主干在前臂的中1/3段行掌浅、深筋膜室之间,最易受累;骨间前神经支配指深、拇长屈肌,行于掌深筋膜室底面,故缺血性肌挛缩时,该神经也易受累并加重相应的肌肉损伤;尺神经在前臂中段被尺侧腕屈、指浅届、指深屈肌间所包绕,位置表浅,受累率次于正中神经;桡神经深支和骨间后神经分别位于桡侧筋膜室和背侧筋膜室的底面,位置表浅,受累率较低,多见于严重型的病例.  相似文献   
328.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获取高纯度、高活性雪旺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从转录及翻译水平对获取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胶原酶Ⅰ消化15 min后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体外培养并按1∶2比例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S100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基因表达情况,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100及GFAP蛋白表达水平,计算细胞纯度。结果胶原酶Ⅰ消化后组织块培养24 h即可见成纤维样细胞迁出,胞体细长,折光性较弱;48 h后可见大量细胞迁出,细胞多呈双极或三极,突起细长,胞体饱满,折光性强,72 h形成细胞集落。细胞传代后48~72 h即可长满瓶底,并出现螺旋形细胞集落,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生长旺盛,细胞质饱满。MTT结果显示,第3代细胞第3天即进入对数生长期,随时间延长逐渐增殖,第7天进入平台期,生长曲线呈"S"形。RT-PCR结果示培养细胞表达S100、GFAP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大部分细胞呈阳性染色,表达S100及GFAP蛋白,雪旺细胞纯度为98.37%±0.30%。结论单酶消化复合植块法可以快速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大鼠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32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低,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及细胞的体内、体外实验显得至关重要。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 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分别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 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集落,细胞生长旺盛,可连续稳定传代10代以上。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符合正常细胞生长特征且生长活跃。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von Kossa法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操作简单,可大量分离、纯化、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实验所用的全骨髓贴壁法法为组织工程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通过对钉-棒系统和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进行测试,对比两者固定骨盆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经福尔马林处理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L5至股骨近端中上20 cm的骨盆标本,保留完整的耻骨联合、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骶结节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髂后韧带.将骨盆置于AGX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 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 B1型损伤模型;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型损伤模型;④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Tile B1型损伤模型.结果 在500 N的压力下,4组耻骨联合位移由小到大依次为完整骨盆[(0.121 ±0.025) mm]、钉-棒系统固定模型[(0.656±0.103) mm]、髂骨翼外固定支架固定模型[(1.512±0.101) mm]、Tile B1型损伤模型[(4.512±0.391) mm],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系统固定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骨盆髂骨翼外固定支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