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文题释义:临界性骨缺损:首先定义为自然状况下骨缺损不进行任何处理无法自愈的最短的骨缺损尺寸。随后考虑到观察实验动物完整的生命周期是非常困难的,将临界性骨缺损值定义为在实验期间物种不能自行愈合的最短骨缺损尺寸。 动物模型:是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的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骨组织工程中建立临床相关的测试动物模型来研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力学性能以及与宿主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体外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之间的关键一步。 背景: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被研究者们广泛用于骨缺损替代骨组织工程材料的测试,但对于兔股骨髁圆柱形骨缺损模型的大小文献报道不一,直径分布在5-9 mm,深度8-12 mm,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目的:建立兔股骨髁不同尺寸骨缺损模型,确定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尺寸。 方法:6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分别建立骨缺损模型,骨缺损直径依次为5,6,7 mm,深度均为10 mm,双侧手术,共计12侧。分别于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4,8,12周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Hedberg评分评价骨缺损愈合情况;于术后12周处死新西兰白兔,取出股骨髁缺损样本,通过大体观察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缺损区愈合情况。实验方案经徐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所有兔均存活,术后12周大体观察示:直径5 mm组缺损由新生骨组织充填,股骨髁塑形良好,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直径7 mm组骨缺损区可见明显凹陷,新生骨组织较少,骨缺损未修复;②CT图像示:术后第4,8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逐渐减小,断端桥接;直径6 mm、直径7 mm组缺损区仅周边有少量新生骨长入,缺损面积较前稍减小;术后第12周可见直径5 mm组皮质骨结构完整、连续,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直径6 mm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直径7 mm组缺损未修复,仍可见明显缺损空腔存在;③CT-Hedberg评分显示,术后各时间点直径6 mm组评分显著低于直径5 mm组(P < 0.05);与直径7 m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组织学结果示:术后12周直径5 mm组缺损区出现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并可见大量新生骨组织填充,其他2组在骨缺损周边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存在,但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填充较少;⑤结果说明,在12周的实验观察期内,在缺损深度同为10 mm的条件下,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未能自行愈合,而直径<6 mm的股骨髁缺损基本完全修复。此结果符合临界骨缺损的标准,故直径6 mm可作为兔股骨髁临界骨缺损值。 ORCID: 0000-0002-1257-965X(徐石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2.
2000年至2003年,共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保留肢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knee osteoarthritis)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骨质疏松症(OP,osteopor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进而出现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上述两种不同的骨科常见疾病,其二者间相关关系是近年来讨论热点,目前针对二者间关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为此笔者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明确二者间关系,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此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24.
文题释义:microCT:又称为显微CT技术,区别于普通临床CT及microCT,其扫描分辨率高达微米级别,具有很好的“显微”功能。因此在骨组织研究领域,microCT可以很好地研究骨结构和骨密度的数量性指标及微细改变,可指导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科学研究,已逐渐发展为可加强甚至代替组织学分析的一种成熟的技术。骨体积分数(BV/TV):是microCT用于骨分析时的参数之一。该参数是骨组织体积与组织体积的比值,可以直接反映骨量的变化情况。对于髓内松质骨而言,该比值能够反映不同样本骨小梁的多少,该值升高说明骨合成大于骨分解,骨量增加,反之亦然。因此该参数在评价骨量和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且当前的股骨头坏死实验动物模型均有其不足之处。目的:使用青脚麻鸡建立一个简单、可靠、稳定并接近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成年青脚麻鸡24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青脚麻鸡任意选择一侧股骨头进行中心钻孔,其中实验组使用乙醇灼烧钻孔内骨组织后将原骨植入;对照组钻孔后直接将原骨植入;其对侧为未处理组不作手术处理。术后1个月行X射线检查和CT扫描检查,随后取股骨头进行大体观察,显微CT观察及病理切片染色观察。实验方案经徐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AEC2018-020)。结果与结论:①所有青脚麻鸡均未出现异常死亡,术后1-3 d均能直立行走,无明显跛行;②X射线和CT显示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不清晰且股骨头有塌陷,大体标本可见实验组股骨头表面不光滑且有股骨头塌陷,③microCT显示与对照组和未处理组相比,造模后实验组的骨小梁增粗,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间距增加,骨体积分数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病理切片染色显示对照组和未处理组形态接近,未有明显坏死征,但对照组软骨下血管数量较少,而实验组细胞排列紊乱,可见空骨陷窝等明显坏死征象;⑤结果说明,使用乙醇灼烧青脚麻鸡股骨头内骨组织可以用于建立典型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与人的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特征接近。ORCID: 0000-0003-0460-172X(顾江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5.
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mposition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 with different etiolog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August 2008, 602 cases (1036 hips) of ONFH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compositions, age, incubation, ARCO stage and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of different etiology. Results In corticosteroid group, there are 280 cases (518 hips). They included 160 males and 120 females with an averaged age of 35.58±10.87 years old. The times from taking corticosteroid to the onset of pain were 25.95±34.94 months. 37 cases have been misdiagnosed. The mean stage was 2.48±0.76 according to ARCO staging system. In alcoholic group, there are 194 cases (346 hips). They included 193 males and 1 female with an averaged age of 41.55±9.09 years old. The times from taking alcohol to the onset of pain were 183.68±86.17 months. 55 cases have been misdiagnosed. The mean stage was 2.69±0.67. In traumatic group, there are 52 cases (52 hips). They included 25 males and 27 females with an averaged age of 41.63±15.84 years old. The times since injury to the onset of pain were 24.13±27.85 months. No misdiagnosed. The mean stage was 2.90±0.77. In idiopathic group, there are 52 cases (77 hips). They included 30 males and 22 females with an averaged of 40.87±14.24 years old. 14 cases have been misdiagnosed. The mean stage was 2.55±0.77. In corticosteroid combined with alcohol group, there are 19 cas-es (36 hips), including 19 males with an averaged age of 40.42±11.64 years old. 5 cases have been misdiag-nosed. The mean stage was 2.61±0.63. Conclusion Traumatic ONFH have more advanced ARCO stage and lowest misdiagnosis when complained with discomfort. Corticosteroid drugs is the main cause of ONFH, which affect younger person than other groups, with lower misdiagnosis. Most of alcoholic ONFH occurred in male.  相似文献   
26.
股骨头坏死表面积测量及在股骨头塌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扫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的图像,计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ONFH)表面积及坏死面积占整个股骨头表面积的百分比(简称坏死表面积比),检验其准确性,并应用于临床预测股骨头塌陷。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8例13髋拟行关节置换的ONFH患者术前作标准的MRI扫描,依T1连续图像计算,得出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将手术标本锯成与MRI扫描相同的层厚和层数,应用坐标纸粘贴,图像分析仪测出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对16例25髋、期非手术治疗的ONFH患者,用MRI扫描图像法测定其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临床随访至股骨头出现塌陷,未塌陷者至少随访24个月,比较两者差异。结果MRI图像法与标本测量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的16例25髋中,17髋发生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为31.06±8.10cm2(95%CI26.58~35.55),坏死表面积比为58.91%±15.11%(95%CI51.14~66.68),未塌陷的8髋坏死表面积为14.16±9.32cm2(95%CI6.37~21.95),坏死表面积比为29.48%±19.76%(95%CI12.97~45.99)。未塌陷组中仅4髋坏死表面积比>33%,塌陷组均>33%。结论MRI图像法能较准确计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可用于预测股骨头塌陷,坏死表面积比>33%为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此计算法仍较复杂,宜进一步简化,以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7.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较差,保头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重点。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2月,采用自体打压植骨加缝匠肌骨瓣移植治疗中晚期股骨头坏死11例(13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53~79岁。行CT及X线片检查,了解假体松动情况及假体位置,并分析脱位原因。无假体松动者,麻醉下手法复位、行稳定性试验。手法复位成功且稳定者,胫骨结节牵引4~6周。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者,原入路切开,根据术前及术中情况,调整offset值及部分假体组件。稳定者,关节囊修补,胫骨结节牵引4~6周。仍不稳定或松动者采用翻修手术。结果23例患者,1例松动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10例手法复位治疗成功;12例手法复位后不稳定或失败患者中,5例行切开复位关节囊修补,2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增加offset值,2例改用防脱位髋臼内衬,1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并调整异常髋臼内衬位置,2例仍不稳定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患者均获随访1~5年,平均1.9年。均未出现再脱位。术后1年Harris评分72~94分,平均87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应根据脱位原因和术中稳定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治疗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行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等,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与制定预防治疗对策.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低(OR=1.769,95% cI:1.420~2.115)、患者身体健康状态差(OR=6.447,95% CI:1.826~22.769)等是感染的主要病因;以细菌培养作为术后感染的金标准,血沉(OR=1.863,95% CI:1.709~2.051)、C反应蛋白(OR=1.53995% CI:1.042~2.635)是诊断术后感染的敏感化指标;敏感抗菌药物(OR=0.640,95% CI:0.169~0.956)+病灶清创灌洗引流(OR=0.130,95% CI:0.069~0.913)等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结论 对于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感染,血沉及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作为细菌培养之前的诊断因素,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低为相关的危险因素,所以应该密切观察患者血沉及C-反应蛋白以检测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其次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其免疫力,其次减少患者手术暴露时间,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对于已感染的患者,应予以敏感抗菌药物、病灶清创灌洗引流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一些临床特征,分析其原因,提高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39例脊柱结核患者具有不典型的临床特点:结核菌素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不明显;体征以腰腿痛为主,少有后凸畸形;影像学表现在早期常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无敏感性、特异性.[结论]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常不典型,应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注意随访,提高早期诊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