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3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震荡(HRT)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心衰患者82例及对照组36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检查及CA125测定,比较2组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CA125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下的TO、TS值及CA125水平并分析TO、TS及CA125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衰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1±0.07)%比(-1.31±0.13)%],TS值低于对照组[(2.05±0.21) ms/R-R间期比(7.76±1.86) ms/R-R间期],CA125高于对照组[(80.2±9.8) U/ml比(21.3±5.3) U/ml,均P<0.05];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水平越高,TO值越高、TS值越低、CA125水平越高;TO、TS及CA125与LVEF显著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受损,CA125表达明显增多,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3.
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因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高危患者的早期评估方法.方法 199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肺栓寒死亡的住院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1例患者肺栓塞从发病到死亡时间为2 h~11 d,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29.1%)、高血压病16例(51.6%)、冠心病11例(35.5%)、2型糖尿病8例(25.8%)、脑梗死5例(16.1%)、肺部感染16例(51.6%).7例(22.6%)表现为呼吸心跳骤停,其余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24例,77.4%),24例(77.4%)在起病初始出现血压下降.28例(90.3%)D二聚体>500μ,19例(61.3%) LDH升高,10例(32.3%)cTNI升高,6例(19.4%) AST升高.15例(48.4%)患者心电图出现典型QⅢTⅢSⅠ改变,仅出现QⅢ或SⅠ者15例(48.4%),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7例患者中,5例最初心电图表现为室性逸搏.5例存活超过3天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可见右心室功能障碍表现.结论 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中,呼吸困难、低血压、心电图呈特征性QⅢTⅢSⅠ改变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特征,预后不佳,合理利用床边简便检查方法对于尽早识别高危患者、评估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4.
45.
<正>2010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收治一名中年女性患者,该患者起病急剧,发病过程凶险,经积极救治转危为安,但纵观整个病史,患者的临床诊断仍存在诸多疑点、难点,现将病例 相似文献
46.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小板功能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栓素A2(TXA2)水平对静脉溶栓老年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并从血小板活性改变探讨可能的影响原因.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未溶栓组16例,只接受常规治疗;老年溶栓组14例;青年溶栓组20例.均于入院即刻口服阿司匹林0.3 g,1次/d,共3 d;后改为0.1 g,1次/d.老年未溶栓组接受常规治疗;其他两组在心肌梗死6 h内接受溶栓治疗,并于入院即刻、发病后24 h、第7天分别测定TXA2代谢产物TXB2、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血浆水平.结果 3组患者发病后24 h TXB2水平较各自入院即刻明显升高;入院第7天老年未溶栓组、青年溶栓组TXB2水平均下降至入院即刻水平;而老年溶栓组TXB2水平持续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溶栓早期血小板活性明显升高,老年人心肌梗死溶栓后可持续达1周;因此溶栓后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后老年人这种血小板活性持续增强可能与溶栓后更易造成老年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选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年龄≥65岁的老年髋部骨折者,共663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下肢静脉造影明确是否发生DVT,发生DVT的患者术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果:61例患者术前通过静脉造影确诊DVT,DVT的发生率为9.2%,均未表现出任何DVT的临床症状或体征。DVT发生距受伤的中位数时间为82 (36,125)h,距急诊就诊的中位数时间为22(8.5,48)h,入院后等待距发生DVT的中位数时间为42(19,65) h。所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血栓并发症或其他与滤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前DVT的发生率为9.2%,对于这些DVT患者,行IVC植入术可能是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5月—2015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病人130例,所有病人都给予介入治疗,观察介入前后心功能与hs-CRP变化情况,同时进行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随访调查。将冠心病病人根据PCI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为A组(CRP≥3 mg/L)与B组(CRP3 mg/L)。结果所有病人都介入成功,介入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高于介入后1个月,且都明显高于介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7 d病人的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介入后3 d,同时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病人中术后3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4例,总发生率为10.8%;A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并且A组介入后1个月与介入后3个月的LVEF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前hs-CRP水平对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血浆抵抗素水平与代谢指标、炎症指标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将114例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抵抗素水平。结果:UAP组血浆抵抗素水平[12.09(8.40,18.08)ng/ml]显著高于SAP组[9.04(7.09,11.44]ng/ml,P<0.05],及对照组[8.71(6.58,11.56)μg/L,P<0.01]。抵抗素水平分别与年龄(R2=0.06,P<0.01)、白细胞计数(R2=0.05,P<0.05)以及hs-CRP(R2=0.05,P<0.05)独立正相关。结论:抵抗素可能通过影响系统的炎症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0.
体脂分布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体脂分布,分析冠心病与对照组男、女两性不同体脂分布及脂代谢特点。方法:将85位受试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逐一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WH)、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利用DEXA法记录不同部位脂肪含量,计算全身脂肪比例(Total Fat%),腰臀部脂肪比(A/G);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项血脂指标。比较2组间体脂、血脂测量指标差异,并分别比较2组间及冠心病组内男性和女性的体脂分布差异,行体脂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WC、A/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男性的BMI、WC、WHR及A/G高于健康人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间比较各体脂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男性WC、WHR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DL-C与A/G、WH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女两性体脂分布特点不同,男性更易患腹型肥胖,引起高TG、低HDL为特点的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