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5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院283例PCI治疗后服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ACS患者,排除既往肺部基础疾病和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及以上或需药物干预治疗)的患者。采用Borg评分量表评估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出血分级评估患者出血情况,分析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16.3%(46/283),其中服药1周内发生呼吸困难者占60.9%(28/46)。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56.5%,26/46),中度、重度呼吸困难分别占28.3%(13/46)和15.2%(7/46)。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占8.5%(24/283),其中因为不能耐受呼吸困难而停药者占62.5%(15/24)。呼吸困难组患者出血事件、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左心房容积均高于非呼吸困难组(P均<0.05),而LVEF低于非呼吸困难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事件、低LVEF、男性、吸烟史是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呼吸困难的风险是未发生出血事件患者的2.925倍(OR=2.925,95% CI:1.386~6.175,P=0.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的诊断界值为61%,即LVEF ≤ 61%的ACS患者更容易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结论 呼吸困难在服用替格瑞洛的中国ACS人群中较常见,其程度多为轻度且大部分在服药后1周内出现。出血事件、低LVEF、吸烟史和男性是ACS患者发生替格瑞洛相关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临床以及实验室研究证实,存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减弱或者无效的特定人群,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而这种现象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临床合并症、药理学特性以及患者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对其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因而研究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机制,为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8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现代战争呈现出了新的特点:(1)新型武器的应用,包括爆炸性武器、高速轻武器和燃料空气炸弹等;(2)生物致伤因素多样化,包括射线、热能、冲击波、机械力、微波、次声和激光等;(3)武器毁伤效应倍增,损伤范围广、程度重,伤类、伤型增多,伤情、伤部复杂,伤势严重。  相似文献   
84.
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劳力性胸痛、气短7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7d”入院。患者7年间反复出现活动等诱发的胸痛,伴有气短,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多分钟不等,经休息可缓解,未经规范诊治。7d前活动再次诱发胸痛,较前明显加重,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在当地医院测肌钙蛋白1.76ng/ml。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力衰竭等治疗后转入我院。既往史:糖尿病病史7年,否认高血压病史,无吸烟史。入院体检:血压120/80mmHg,呼吸23次/min,心率112次/min,律齐,二尖瓣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双肺闻及干湿啰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B型钠尿肽(BNP)1940pg/ml、肌钙蛋白0.92ng/ml,血常规、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血钾4.2mmol/L。心电图示V1~V3 ST段抬高(图1)。超声心动描记术示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Killip’s分级),二尖瓣关闭不全,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控制血糖、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7d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BNP755pg/ml,血钾5.4mmol/L,肌酐70μmol/L。复查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7%,心电监测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入院后第9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示冠状动脉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远段可见侧支循环,旋支分出钝缘支后弥漫性80%~90%狭窄(图2A);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远端由旋支提供侧支循环(图2A、B)。患者拒绝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要求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手术过程如下:先于前降支中段植入2.5mm&#215;23mm支架1枚、近段植入3.0mm&#215;25mm支架1枚,后于右冠状动脉远段植入3.0mm&#215;23mm支架1枚、近段植入3.5mm&#215;36mm支架1枚。在右冠状动脉近端支架植入后,患者突发胸痛,血压降至53/35mmHg,心率波动在46~58次/min,右冠状动脉造影示远段血管无复流,经治疗,右冠状动脉远段血流恢复至TIMI血流3级(图2C),生命体征平稳。术后30min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心电监测示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图3),立即予胸外按压,行300J直流电复律,而后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予胺碘酮、硫酸镁、氯化钾持续微泵泵入。急查血钾3.4mmol/L,&amp;nbsp;BNP782pg/ml,pH 7.341,碱剩余(BE)-3.1mmol/L。返回监护室后,患者仍然发生多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并多次行直流电复律。心电图未见明显ST-T改变,在单独静脉给予可达龙未完全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情况下,联合倍他乐克口服,之后患者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5.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30 6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93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范围及Gensini积分分组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分数、舒张早期充盈峰及舒张晚期充盈峰的最大峰值速度 ,并计算E/A比值。结果 冠状动脉轻度、中度病变、单支病变及Gensini积分小于 2 0分时 ,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明显 (P >0 .0 5 ) ,舒张功能出现减退 (P <0 .0 5或P<0 .0 1)。收缩功能减退与受累血管数量、病变程度重及Gensini积分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常先于收缩功能减退 ,舒张功能的异常是冠心病心功能受累早期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PCI术后3年余,再发胸痛3d”于2013年10月入院.既往曾于2010年4月因劳累后胸骨后疼痛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冠脉造影.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闭塞,遂对闭塞处行支架植入术.2013年1月30日再次因情绪激动后感持续性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样并向左肩部放射再次入我院行造影提示:前降支近端支架内发出第一对角支处完全闭塞,回旋支中段狭窄75%,右冠近中段局限性狭窄85%.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结合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治策略的选择。 方法 回顾2006年12月至2012年1月入院的36例青年AMI和1 283例中老年AMI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 结果 (1)青年AMI占AMI患者的2.7%,男性占绝大多数(35/36,97.2%),以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主(34/36,94.4%),常存在吸烟、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较少。青年AMI患者发病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者分别占5.6%(2/36)、16.7%(6/36)、5.6%(2/36),无院内及随访期间死亡病例。(2)33例进行冠脉造影的青年AMI患者中,单支病变占63.6%(21/33),最常累及前降支,前壁心肌梗死多见。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15例患者中,6例(40%)患者血栓负荷重,但冠脉狭窄不重,未急诊置入支架。 结论 对于吸烟、血脂异常、有胸痛症状的青年男性,应注意AMI的可能。青年AMI多为单支病变,预后相对较好,需及时进行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8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来院就诊时22岁。自诉在出生后100 d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外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为行经导管介入治疗,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可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闻及SM5/6级杂音,超声心动图提示为膜周部VSD,三尖瓣隔瓣下型,直径约7.8 mm,左心室收缩末内径3.5 c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0 cm,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应用自制双盘形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96例先心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88例,女108例,年龄2~56岁,平均17.17±12.00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5mm,平均(4.94±2.23)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天.出院前、术后1月、6月和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196例中,191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7.4%.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7mm,平均4.76±2.96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4~20mm,平均6.68±2.76mm.未成功的5例中,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损处,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而放弃封堵治疗.180例患者术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无残余分流,11例示少量残余分流,1月后复查经胸心脏超声,8例残余分流消失,其余3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中并发短暂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5例和12例,2例并发-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放置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随访期间未恢复.术后心电监护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1周后恢复.封堵器放置后脱落到左肺下动脉1例,经圈套器取出,并继续完成封堵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同期成功封堵.X线透视时间5~60min,平均13.17±7.68min,操作时间39~160min,平均59.48±18.18min.随访1个月~2年,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和溶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双盘形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0.
病人女,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近2个月活动后胸闷、气促.查体:口唇无发绀.脊柱侧弯畸形,心率90次/min,律不齐,强弱不等,第2心音亢进,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心尖部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PDA),管腔内径0.8 cm;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瞬时反流量72 ml);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瞬时反流量4.3 ml);左心、右房增大(左房容积418 ml,左室容积246ml,右房容积62 ml);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伴心肌劳损.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