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9篇 |
免费 | 272篇 |
国内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篇 |
儿科学 | 49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171篇 |
口腔科学 | 118篇 |
临床医学 | 1188篇 |
内科学 | 572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91篇 |
特种医学 | 208篇 |
外科学 | 220篇 |
综合类 | 1469篇 |
预防医学 | 600篇 |
眼科学 | 33篇 |
药学 | 562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513篇 |
肿瘤学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76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65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341篇 |
2010年 | 384篇 |
2009年 | 351篇 |
2008年 | 319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306篇 |
2005年 | 313篇 |
2004年 | 256篇 |
2003年 | 263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200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目的评价调神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调神益智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每日2次,每周治疗6天,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社会能力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的认知分量表(ADAS-Cog)、画钟试验(CDT)测定及中医证候评分,同时采用临床医生访谈时对病情变化的印象补充量表(CIBIC-Plus)进行评定,并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BBS评分、BI指数、ADAS-Cog评分、CDT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益智针法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能状态、认知功能、社会行为能力、日常生活功能及中医证候,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筛选阿维链霉菌高产菌株。方法 采用ARTP诱变和aveR基因过表达2种选育方式对阿维链霉菌进行复合筛选。结果 经ARTP诱变筛选出RW-51诱变菌株效价为7 268 U/mL,高于原始菌株8.9%。再结合aveR基因过表达菌株的构建,筛选出高产菌株RW-997初筛效价7 649 U/mL,高于RW-51诱变菌株7.7%,高于原始菌株14.6%。结论 筛选出1株高产菌株RW-997,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外加低压稳恒直流电场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分为3.0V,4.0V两个亚组。建立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后,在兔腹主动脉两侧腰大肌内埋植一对铂电极,实验组给予电刺激(3.0V/cm或4.0V/cm,30min/d)。于术后1周、2周及4周留取血管标本,HE染色观察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情况,天狼猩红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血管损伤后I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血管内膜损伤后1周,实验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内,中膜面积比无显著差异。血管内膜损伤后2周及4周,3.0V实验亚组和4.0V实验亚组内,中膜面积比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3.0V和4.0V实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猩红染色显示术后4周,3.0V实验亚组和4.0V实验亚组的血管新生内膜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低于假手术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4周,实验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宜的外加稳恒直流电场抑制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增生,同时抑制新生内膜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但对血管壁总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在背驼式肝移植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背驼式肝移植术后CDFI疑诊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采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2.4ml肘部浅静脉团注,反向脉冲谐波低机械指数(MI0.15-0.19)实时超声造影。将超声造影结果与增强CT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诊断下腔静脉血栓3例;肝静脉血栓5例,其中2例继发肝组织淤血、坏死;超声造影诊断肝静脉狭窄6例,下腔静脉狭窄4例,其中最严重的1例肝上下腔静脉内径3.8mm。CDFI与增强CT的符合率为72%(18/25),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符合率为100%(18/18)。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背驼式肝移植术后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并发症的诊断能力与增强CT相当,实时超声造影更加方便灵活,为背驼式肝移植术后静脉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心肌致密化不全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患者男 ,2 0岁 ,因心悸、气促 2年 ,加重伴双下肢水肿 1个月入院。查体 :贫血貌 ,颈静脉怒张 ,双肺底湿音。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频发性室性早搏。超声心动图 :全心扩大 ,以左室、左房增大为主 ,室壁运动普遍减弱 ,EF2 4 % ,左室壁内膜面可见排列紊乱的多个肌小梁 ,突向左室腔 ,小梁间可见深度不同的间歇 ,病变主要累及心尖部、前侧壁中下部 ,室间隔结构基本正常 ;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肌小梁间隙内血流与心室腔相通 (图 1) ,未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诊断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图 1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LV :左室 例 2 ,患…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评价养阴舒心方治疗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HFNE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阴舒心方,对照组采用西药规范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疗程结束后评价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心脏超声相关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瓣口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MLHF-Q评分、E/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MLHF-Q评分、中医症状积分、E/e’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舒心方能够提高HFNEF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修复心脏舒张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8.
129.
李缘缘;张萍;许超强;李丹;陈淑娇;高碧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8):689-695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痰证、非痰证患者外周血中脂肪含量与肥胖相关(FTO)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痰证素、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索MS痰证的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证素辨证法”将MS患者分为痰证组和非痰证组,各35例,同时以35例正常人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行生化指标检测,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全血FTOmRNA和血清FTO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组、MS痰证组、MS非痰证组FTO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O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S痰证组、MS非痰证组、正常组,蛋白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组、MS非痰证组、MS痰证组。MS痰证组尿酸(UA)、体重指数(BMI)与痰证素积分正相关(P<0.05),MS非痰证组谷丙转氨酶(ALT)与痰证素积分正相关(P<0.01)。MS痰证组FTOmRNA表达量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正相关(P<0.05),FTO蛋白表达量与LDL-C负相关(P<0.05);MS非痰证组FTOmRNA表达量与谷草转氨酶(AST)正相关(P<0.01),与尿素氮(BUN)负相关(P<0.05)。结论FTOmRNA的高表达可能使MS痰证形成的风险增高,MS痰证组外周血UA、BMI、LDL-C水平,MS非痰证组外周血ALT、AST、BUN水平可能与FTO基因的高表达有关,提示FTO基因可能作为MS痰证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0.
腹腔镜剥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出术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1999年5月施行的92例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出术的手术情况。结果92例患者按RAFS分期,Ⅲ期61%、Ⅳ期39%。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min,平均术中出血50ml,术后平均住院2.6d。病理均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无术时术后并发症。结论对属于中、重度(Ⅲ、Ⅳ期)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进行腹腔镜下囊肿剥出术是安全可行的,应作为治疗的首选术式。在进行囊肿剥出前必须先分离卵巢与周围脏器的粘连,游离卵巢,为减少术后复发,应完全剥除囊壁,不缝合卵巢有利于减少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