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 了解2013-2020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减少相关疾病负担,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20年河南省报告的AFP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AFP病例4 066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21/10万~3.09/10万;男女性别比为1.79∶1;发病年龄以1~2岁为主(2034,50.02%);病例最多月份为10月(416,10.23%);病例症状以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850,70.09%)为主;3 957例病例合格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疫苗相似株46例(1.16%),非脊灰肠道病毒412例(10.41%);临床诊断最主要为吉兰-巴雷综合征(663,16.31%);病例随访残留麻痹389人(9.57%)。结论 2013-2020年河南省AFP病例以男性、1~2岁组为主,秋季高发,部分病例残留麻痹,应针对AFP高发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采用深入访谈,定量研究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结果共调查河南省4个城市的9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入访谈54人。2009年,16.49%和20.62%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接受过疾控机构的指导或培训。城乡基层公共卫生医师不足,分别占机构人数的3.66%和6.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具有业务指导能力,但是没有专项经费。结论应建立起符合自己省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包括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办公室",明确资金来源,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3.
目的分析河南省0~14岁青少年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及对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效果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村/社区为研究现场,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25个村或者社区的4 883名0~14岁青少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资料, 并对0~4岁对象采集3 ml血样, 5~14岁对象采集5 ml血样, 检测HBsAg、HBcAb和HBsAb。通过河南省免疫信息系统收集乙肝疫苗接种数据, 通过中国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河南省的乙肝病例, 并分析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效果。结果 4 883名研究对象年龄为(7.32±2.81)岁, HBsAg和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0.1%(7/4 883)和1.0%(50/4 883), 按照人口标化后的率分别为0.3%和1.7%。2002年河南省0~14岁青少年人群HBsAg阳性率为3.39%, 与2002年相比, 2022年河南省0~14岁青少年人群减少了约70万HBV慢性感染者。2002年出生的新生儿完成全部3针次疫苗接种率为6.26%, 2003年乙肝疫苗接...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分析河南省部分地区汉族HIV-1感染者SDF1-3'A基因多态性特征及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相关性,探讨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原因.方法 募集2012-2014年河南省感染HIV-1并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检测其治疗基线和治疗3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免疫学治疗效果标准分为无效组(免疫学失败)和有效组;提...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118.
119.
目的 了解《肠道原虫检测碘液染色涂片法》(WS/T 634—2018)的应用情况,收集并分析标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今后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3年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省、市、县、乡4级卫生机构工作人员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收集标准的知晓、宣贯、使用及对该标准的评价和建议等信息。结果 共收回788份有效调查问卷,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晓该标准,63.83%通过业务培训知晓。44.80%不同程度使用过该标准,省级单位调查者使用过的占比高于乡镇级单位,来自传染病专科医院的调查者使用该标准最多(65.00%),检验专业使用过该标准的调查者在所有专业中最多(52.58%);不同单位类别、不同单位性质和不同专业的调查对象对该标准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4、73.36、35.73,P均<0.05)。标准使用相关问题的平均得分率为75.76%,其中碘液贮存方式正确率最高(92.01%),样品保存条件正确率最低(57.36%)。63.71%调查对象认为该标准具有可操作性,64.34%认为内容协调性好,66.62%认为实用性强,仅0.51%认为该标准需要调整。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