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9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979篇
内科学   557篇
皮肤病学   138篇
神经病学   273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7篇
综合类   2121篇
预防医学   983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782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95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究胸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食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胸部多排螺旋检查,并对食管癌进行分期,术后患者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期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单用超声内镜、单用胸部多排螺旋及二者联合应用三种检查方法T与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二者联合应用在T1、T2分期准确性高于MDCT,但与EUS差异小,T3、T4分期准确性及总准确性要高于单用EUS及单用MDCT;二者联合应用在N分期上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ROC曲线面积均高于单用EUS、单用MDCT,单用EUS敏感性为68.5%、特异性为70.6%、准确性为68.9%,ROC曲线面积为0.901;单用MDCT敏感性为63.0%、特异性为64.7%、准确性为63.3%,ROC曲线面积为0.853;二者联合应用敏感性86.3%、特异性82.4%、准确性为85.6%,ROC曲线面积为0.952。结论胸部多排螺旋CT联合超声内镜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胸段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腹腔镜3孔法对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胆囊炎合并阑尾炎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800例,随机进行分组,传统组患者400例,进行4孔手术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改良组患者400例,进行3孔手术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比例、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传统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与传统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手术操作或是麻醉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手术的患者应用3孔手术切口操作,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手术成功比例高等优点,手术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84株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 采用纸片扩散法 (K-B法) 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Nitrocefin纸片检测定β-内酰胺酶, 用WHONET5.6软件对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株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 达46.7%, 其次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3.2%、13%.该菌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 (56.9%) 高于成人分离株 (42.1%) ;除环丙沙星、美洛培南和氯霉素外, 儿童株对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成人株高.产β-内酰胺酶株总检出率为52.8%, 其中儿童分离株产酶检出率为64.3%高于成人分离株产酶检出率47.6%.共检出氨苄西林耐药而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1株, 占0.5%.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虽然该菌对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酶类抗菌药物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但是产β内酰胺酶仍是流感嗜血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 表现为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 因此不建议作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过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7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通过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方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痰方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以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为观察点,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检测患者血清丙二醛(malondj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可改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及认知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兰考第一医院治疗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62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予以对照组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予以研究组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随访3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68%(3/31)]低于对照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7.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个等级。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胸外科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胸外科手术病人90例,年龄38~76岁,身高154~181 cm,体重44~82 kg,ASA分级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A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C组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经T6,7行硬膜外阻滞,采用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均采用0.125%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0.5ug/ml行PCEA,维持VAS评分≤3分.于术后4、12、24、48 h时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中和术后48 h内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B组术后4 h时BCS舒适度评分升高,C组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升高,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BCS舒适度评分升高,术中及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减少胸外科手术病人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例中20例CD117(+),9例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为90.1%,3年存活率为76.2%,5年存活率为61.9%。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阳性率大于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胃镜及超声胃镜联合胸腹腔镜简捷微创切除食道、胃、十二指肠上消化道直径〉2cm良性肿瘤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06月至2009年02月,消化内科与腔镜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多科联合行微创手术,33例巨大广基良性肿瘤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25例术中胃镜准确定位,超声胃镜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深度,腹腔镜、胸腔镜行局部切除术。8例胃、十二指肠病例,由腹腔镜腔外保驾内镜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剥离术切除病变。结果胃镜+胸腔镜行3例巨大固有肌层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腹腔镜+胃镜+超声内镜行胃切除术23例,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联合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时间15~39min,术中出血量10~30ml,无中转开腹。术中内镜定位准确,术后病理证实均完整切除,切缘无残留,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或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6d,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食管、胃、十二指肠巨大广基良性病变,通过胃镜、腹腔镜、胸腔镜联合手术,优势互补,提高腔镜手术中病变定位的准确率及手术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开腹率,是一种简捷、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