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9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979篇
内科学   557篇
皮肤病学   138篇
神经病学   273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7篇
综合类   2121篇
预防医学   983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782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95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261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及其与促进HUVEC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合药血清体外干预HUVEC培养,通过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观察血府逐瘀汤对HUVEC的体外增殖和分泌VEGF、PDGF的影响作用。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为10%时对HUVEC具有显著增殖作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具有促进HUVEC分泌VEGF的作用,而对PDGF的分泌无明显的作用。结论血府逐瘀汤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HUVEC增殖和促进HUVEC分泌VEGF,而对PDGF的分泌无明显促进作用;提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促进HUVEC分泌VEGF而促进细胞增殖,从而起到祛瘀生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中药功效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剂学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中药的功效,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一个中心内容,然而中药的功效表述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现象,缺乏规范性,且对其内涵意义的理解、认识存在偏差。为此从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加以分析归纳,且对某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同时认为只有对中药功效进行这种详尽的剖析,才有利于中医药学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才能真正赋予中药学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中的价值,并与其他处理方法作比较。方法2001年8月至2005年3月肝移植行胆管端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放置T管患者76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9例,其中8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22-59岁,平均46.7岁。穿刺置管引流术方法为确定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徒手操作,18G穿刺针穿入积液内,观察到针尖进入积液区后拔出针芯,见液体流出或抽出液体后放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放置带内套针的7F直通管,导管进入积液内退出内套针和导丝,局部固定包敷引流管。结果8例患者拔除T管后分别出现剧烈腹痛、发烧、大汗淋漓等症状,超声检查发现均有盆腔积液,积液最大深度范围为3~7cm。8例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均一次成功,引流出淡黄色或金黄色胆汁,1d内症状均迅速改善或消失。5~10d后见管内无引流液后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对肝移植拔除T管后胆漏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4.
唐军建 《当代医学》2008,14(23):36-37
现代医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仍存在着许多缺陷.深入认识应该作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掌跖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 11月—2019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47例掌跖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47例患者中男29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56.9±9.51)岁,平均病程12个月(5~36月);皮损...  相似文献   
56.
谭蓓  张尊建  许风国  张培 《药学研究》2021,40(9):598-604
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病(CKD)与肾癌(RCC)是临床上典型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易诱发多种并发症而造成全身性损伤.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色氨酸代谢与抑郁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色氨酸代谢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及...  相似文献   
57.
文章从创新及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入手,通过调研指出,目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时期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教育、增强创新思维训练、着力创新人格塑造,以培养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58.
安痛定致过敏性药疹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张某,男,45岁,因感冒发热肌注安痛定2ml后,于第二天在腹股沟处出现大片紫红色斑片,累及两侧大腿内侧及阴部,伴有阴茎、阴囊红肿。斑片表面伴有松弛性大疱,并破裂流出大量浆液,形成红色糜烂面,类似浅Ⅱ。烫伤样,病人同样伴发热、乏力,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性药疹。发病后,立即停止使用一切解热止痛药。同时给予病人地塞米松15mg,加入250ml葡萄糖液中静滴,嘱病人多饮水以利于药物排出,  相似文献   
59.
离子选择电极(ISE)分析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但它已在整个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应用。日常最普遍测量的离子多半是氯离子;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也需测定铵,硝酸根和钠离子。食品中存在的溴、钙、氟、碘、亚硝酸根、硫酸根、硫和钾离子也曾被研究,已发表的这方面的论文超过了40篇。离子选择电极的几个特点使它成为引人注意的分析工具,这些特点是:不受样品颜色和浑浊的影响;与其它仪器方法相比它是相当经济的;它可以由相当不熟练的人员使用;且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0.5、1、2、5和10 mg/mL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均有抑制骨髓瘤RPMI8226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5、10 mg/mL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后,细胞IL-6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