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以及乙型肝炎前S1(PreS1Ag),探讨LHBs用于乙型肝炎临床诊断的价值及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3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LHBs、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以及PreS1Ag,采用ELISA技术检测了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的LHBs、HbeAg、PreS1Ag抗原,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515份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LHBs检测阳性485份(94.17%);PreS1Ag检测阳性260份(50.49%);LHBs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Ag阳性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测270份HBeAg阴性血清标本中,HBVDNA检出阳性133份(49.26%),LHBs检出阳性119份(44.0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Bs吸光度(OD值)与HBVDNA呈正相关关系(r=0.980)。结论 LHBs可用于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的敏感新指标,操作方法便捷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外周血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确诊的VMC患儿1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结束治疗后1个月进行随访并将152例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炎症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功能(心率、每搏排血量、心排血量及左心射血分数)。结果 随访1个月后,152例VMC患儿预后良好120例(78.95%),预后不良32例(21.05%)。预后不良组患儿CRP、TNF-α、IL-6、cTnI、LDH、CK、CK-MB、AST及α-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搏排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