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6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1篇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近年来,我国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基层医生也逐渐参与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中华医学会组织肝病、感染专家和全科专家共同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现对该指南的特点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2.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BC在亚太地区的流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对此,亚太肝病学会邀请了多位知名肝病学家和方法学家共同制定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诊疗指南》。PBC常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疾病特点为血清学胆汁淤积性指标升高、PBC特异...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克隆出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CTGF)的部分cDNA序列,并观察在实验性肝经大鼠肝脏中CTGF mRNA的表达改变。方法 根据小鼠CTGF mRNA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从大鼠肝脏总RNA中扩增出一段430bp的产物,并测定其序列,将16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为胆管堵塞组(n=8)及假手术组(n=8),6周后取大鼠提取总RNA,利用  相似文献   
84.
吴灵芝  段维佳  贾继东 《肝脏》2016,(6):500-501
<正>早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学者就描述了以胆汁淤积为主要特征的肝硬化。1950年代早期Ahrens等提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这一命名,并被广泛接受。但在随后的1959年,著名肝病学者Sherlock对此命名提出了异议;1965年,Rubin、Schaffner、Popper等学者建议更名为"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但由于这一命名太过复杂,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尽管并不能反映大多数患者的疾病自然史,但欧美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再活动肝衰竭死亡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乙肝应用糖皮质激素后致肝衰竭死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发现血小板减少、HBsAg阳性6年,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2周入院。6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生鼻腔、牙龈出血,在当地医院查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抗体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ALT正常,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周前复查上述指标明显异常,予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治疗,用药6周时复查血小板28&#215;10^9/L,ALT103U/L,白蛋白29g/L,球蛋白27.2g/L 血HBsAg、HBeAg、HBeAb、HBcAb阳性。行腹部B超检查示弥漫性肝损害,脾大。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综合征(门脉高压征),脾功能亢进,腹水。后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HBsAg阳性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前应予拉米夫定进行预防性治疗,或在HBVDNA水平开始升高,而ALT水平还没有升高前即开始抗病毒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86.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肝脏毒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贾继东  崔儒涛 《肝脏》2001,6(1):50-51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其所致的肝脏损害也较常见。据统计 ,在北欧国家NSAID所致的肝损害大约占全部药物性肝脏损害病例的 9%之多。在我国尚无此类药物导致肝损害发生率的系统报道。但可以推测 ,本类所致的肝脏损害可能比预想的更常见。仅少数几种NSAID类药物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 (本药不属于从严格意义上的NSAID)和贝诺酯 (benorilate) ,为内在肝脏毒性 (intrinsichepatoxicity)药物。它们导致肝脏损害的机理为直接毒性 (对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导致细胞代谢障碍 …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与肝癌前病变变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CK19的表达,并对患者每3个月检查B超和血清AFP,随访至1年.结果肝组织出现卵圆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的患者大多数出现血清AFP的明显升高,随访至1年,有1例患者出现小肝癌,1例出现肝实质低回声结节.结论过渡型CK19阳性表达细胞可作为一种新的可能的肝癌前病变的病理学标志.  相似文献   
88.
复方中药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影响.方法选择肝星状细胞系作为体外研究对象,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Ⅰ、Ⅲ、V型胶原含量,RNA-cDNA分子杂交检测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及TGF β1 mRNA稳态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间质胶原酶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复方丹参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细胞上清液中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及TGF β1 mRNA稳态水平明显降低,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中药复方丹参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胶原的异常合成,促进异常沉积胶原的降解,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对比中草药或保健品与西药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DILI患者临床数据.根据致肝损伤药物种类,分为中草药或保健品组、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即同时服用中草药或...  相似文献   
90.
判断凝血酶原时间(PT)与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作用.选取72名经肝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不同肝纤维化分期血浆PT及HPT(分别以秒、活动度、率及国际标准化比率计),并通过ROC曲线分析两者诊断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0-S3期PT组间无差异,只有S4期明显升高或降低,且与S0、S1、S2、S3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HPTS0-S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PTs及HPTs诊断S4的阈值为14.05秒、19.75秒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89、0.814;0.889、0.907.PTA及HPTA的诊断阈值为85.5%、70.5%时,诊断S4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89、0.814;0.889、0.907.因此,HPT、PT在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