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1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11篇 |
基础医学 | 30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167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47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422篇 |
预防医学 | 14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8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90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
新疆甜巴旦杏仁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巴旦杏仁对机体老化代谢及其有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观察了甜巴旦杏仁对昆明种小鼠血液、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甜巴旦杏仁能使小鼠肝、脑组织中LPO明显降低,而使肝、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提示甜巴旦杏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药物对小儿肾脏的损害,以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8例药物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均为肉眼血尿.由感冒通引起6例,头孢唑啉钠3例,头孢拉定4例,丁胺卡那霉素3例,小诺霉素2例,安痛定1例,复方新诺明4例,氟哌酸3例,消炎痛1例,甘露醇1例.经停药、卧床休息、补液、对症治疗,肉眼血尿72 h内消失,镜下血尿均在120 h内消失.结论 儿科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慎用肾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93.
蠕形螨亦称脂螨或称毛囊虫,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蠕形螨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是一种小型永久性寄生螨,体细小呈蠕虫状。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 相似文献
94.
95.
96.
97.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咳嗽为主,较重者可引起各系统的肺外并发症,病程长,病情重,易反复.大环内酯类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本人对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住院患儿,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男38例,女22例.年龄1.5~6岁,病程3~28d.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并发迟发性脑病疗效方法:81例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迟发性脑病的患者在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1个月之内,1~3各月,3~6个月)分别接受了高压氧治疗.结果:所有81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平均15.7次后,痊愈39例(48.15%),最效27例(33.33%),有效15例(18.52%),总有效率89.44%.高压氧治疗越早开始,疗效就越明显.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后并发迟发性脑病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0.
王顺张丽杨文君王诗涵买尔孜亚•吾斯曼吾尔古丽•阿卜杜喀迪尔陆晨 《中国血液净化》2023,(9):658-662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增量血液透析对透析充分性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全面检索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6篇。常规血液透析与增量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充分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9,95%CI:-0.62~0.24,Z=0.88, P=0.38);死亡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8,95%CI:0.06~4.24,Z=0.65,P=0.51)。结论 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增量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无降低,死亡率无升高。对有残余肾功能的血液透析患者,增量血液透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