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41篇 |
免费 | 855篇 |
国内免费 | 5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篇 |
儿科学 | 163篇 |
妇产科学 | 143篇 |
基础医学 | 694篇 |
口腔科学 | 82篇 |
临床医学 | 3614篇 |
内科学 | 1248篇 |
皮肤病学 | 286篇 |
神经病学 | 563篇 |
特种医学 | 39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176篇 |
综合类 | 5671篇 |
预防医学 | 2552篇 |
眼科学 | 135篇 |
药学 | 2582篇 |
50篇 | |
中国医学 | 2120篇 |
肿瘤学 | 5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440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623篇 |
2020年 | 391篇 |
2019年 | 483篇 |
2018年 | 469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430篇 |
2015年 | 447篇 |
2014年 | 1166篇 |
2013年 | 981篇 |
2012年 | 1084篇 |
2011年 | 1157篇 |
2010年 | 1184篇 |
2009年 | 1143篇 |
2008年 | 1067篇 |
2007年 | 1101篇 |
2006年 | 1069篇 |
2005年 | 1040篇 |
2004年 | 924篇 |
2003年 | 727篇 |
2002年 | 578篇 |
2001年 | 558篇 |
2000年 | 543篇 |
1999年 | 500篇 |
1998年 | 430篇 |
1997年 | 418篇 |
1996年 | 384篇 |
1995年 | 314篇 |
1994年 | 295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208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118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8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11年4月213例胃肠道癌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胃癌24例,直肠癌118例,右半结肠癌22例,左半结肠癌25例,小肠癌24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25例,中转率为11.7%(25/213)。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为粘连程度(β=1.792,P=0.000,95%CI:0.073-0.785)、术中出血(β=1.454,P=0.036,95%CI:-0.386 -0.286)、肿瘤分期(β=0.874,P=0.039,95%CI:-0.206~0.270)、肿瘤分化程度(β=1.000,P=0.004,95%CI:0.015~0.183),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与中转开腹无关。结论腹腔镜胃肠手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是粘连程度和术中出血。术前充分评估,严格选择适应证,并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及术者实际水平,决定中转开腹时机,是降低中转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2.
背景:距骨颈骨折是距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是经典的手术方式,但总体疗效仍不尽人意,尤其是采用单切口时,内翻畸形愈合率较高,且对于粉碎性骨折,螺钉固定效果也不佳。双切口是目前临床推崇的手术入路,结合接骨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目的:探讨双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收治13例闭合距骨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Hawkins分型:II型8例,III型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X线检查及CT扫描以明确骨折类型和粉碎程度,待肿胀消退后择期行双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综合评估最终治疗效果,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边缘和皮瓣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X线结果显示,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为8~12周,平均10.4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平均1.09±1.64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72-95分,平均84.55±7.29分。SF.36评分为70-96分,平均85.00±7.84分。未见畸形愈合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技术要求简单,在获得稳定固定的同时,还可维持距骨颈力线,避免畸形愈合,是治疗距骨颈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巨大肿瘤的手术疗效及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治疗的33例肝尾状叶巨大肿瘤(≥10 c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单独尾状叶切除与联合切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结果、并发症、远期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33例患者中15例(45.5%)接受了全部或部分尾状叶切除,18例(54.5%)接受了全部或部分尾状叶切除联合部分肝切除.手术切除最常用于原发性肝癌(HCC)(51.5%)、其次为血管瘤(21.2%)、肝内胆管癌(9.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1%)、肝腺瘤(3%)、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结肠癌肝转移(3%)和肉瘤(3%).肿瘤的平均直径为12.3(范围10.2~21)cm.与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比较,单纯尾状叶切除患者有较长的手术时间(280 min比170 min)及住院天数(17 d比12 d),失血量较多(1250ml比670 ml).两组病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单纯肝尾状叶切除术与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别为26.7%与16.7%.恶性病变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单纯肝尾状叶切除术组分别为25.9%、0%、0%,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组为74.3%、46.7%、31.2%.两组恶性病变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8.6%、19.7%、0%和100%、66.5%、41.8%.结论 肝尾状巨大肿瘤切除术的术式取决于病变的大小、位置及肝脏的功能储备.肝功能储备良好的病例,肝尾状叶切除联合其他部分肝切除是首选.而对于肝功能储备处于临者值的患者,惟一可行的术式是单纯的肝尾状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4.
205.
目的 探讨“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生存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干预,包括评估、建档,相关知识宣教、居家环境布置、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支持等.康复护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评定患者ADL和社会生存能力.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牛津残障量表(OHS)≤2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康复护理干预前(P<0.05,P<0.01).结论 “中途之家”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CTPVB)对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肺癌患者102例,根据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研究组(CTPVB复合全身麻醉,69例)和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33例)。比较2组术后1 h、3 d及7 d血清疼痛介质、应激激素、免疫功能指标差异,以及患者术后康复差异。 结果 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h、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5-羟色胺以及前列腺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全麻复合CTPVB镇痛效果显著。术后1 h及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清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免疫功能指标IgA、IgG及HLA-D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全麻复合CTPVB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水平,降低肺癌患者术后免疫损伤程度。研究组在拔管后第3天的用力呼气量,拔管后第3天及第7天的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全麻复合CTPVB对呼吸功能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结论 全麻复合CTPVB在肺癌患者手术中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免疫损伤程度,促进肺功能恢复,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7.